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腹修补手术,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长,但其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腹腔镜 传统开腹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护体体会。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4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4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4例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体液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调理患者饮食可以帮助恢复健康。

  • 标签: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42例,给予所有病人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并于三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所有病人均成功接受手术,且已康复出院。经随访后发现,没有任何病人发生并发症,护理效果十分显著。结论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行全面护理干预,能减少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十二指肠 溃疡穿孔 护理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30例患者临床内科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以内科疗法为主,随着强力抑酸药的出现,目前药物治疗可治愈绝大多数病例。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治疗 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讨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对2013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余患者皆恢复良好。精心护理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以提高此病的治愈率。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文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时期中医学整体上对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疾病的证治规律以及特点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文献研究与中医学理论对此疾病的病机属性进行深刻认识。从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疾病中医研究的整体状况、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医治疗状况分析等方面探讨中医临床现状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今后中医研究提供新思路与研究方法。

  • 标签: 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胃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在临床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应该合理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机制,不仅在治疗疾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病疗效。本文简单介绍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理机制,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机制与症状表现,并提出自身探索意见,可以完善临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理机制。以下就对我院病理科实际情况,研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 研究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及内科病房收治的68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以及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甲硝唑以及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8%,胃镜一年的复发率为11.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胃镜一年的复发率为3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奥美拉唑、甲硝唑以及阿莫西林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较佳,不仅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还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并结合同期我院收治的青壮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以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患者以药物性溃疡为主,患者中大多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阿司匹林,对照组患者以急性溃疡为主,大多为饮食或烟酒刺激所致,相比之下,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主要为胃痛和反酸,试验组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嗳气、腹胀或恶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2组的治疗疗程和效果,试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预后康复水平更高(P<0.05)。结论长期药物刺激是引起老年群体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不明显,且并发症较多,因为其症状存在不明显,治疗时引不易发觉症状而增加了治疗时间和难度,经后续观察发现,其疗效和预后康复并不理想,需从自身做起积极预防,力求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结肠炎的诊断治疗进展及研究现状。方法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溃疡结肠炎的治疗和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结果通过总结发现溃疡结肠炎的治疗多以中西医结合内服加灌肠的方法为主,且方法和方药多样。结论溃疡结肠炎的治疗应遵循严格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的科学方法,重视中医药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制定客观的疗效评定标准。

  • 标签: 非特异性 炎症性肠炎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37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给予心理、饮食、健康教育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评价护理质量。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术后48h内肛门均排气,72h后均开始进食。术后7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围手术期合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疗效,明显改善预后,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穿孔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总结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66例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6例,胃窦部19例,胃体部13例,幽门前部8例;有并发症者47例;非手术治疗8例,单纯穿孔修补术42例,胃大部切除术16例;本组治愈62例,占93.9%;死亡4例,占6.1%;术后并发症18例,占27.3%。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具有比较独特的临床表现,以手术治疗为主,对围术期的处理应该格外重视,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穿孔 老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我院对所有患者的精心护理,已经有46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无微不至的额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溃疡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简单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入院溃疡结肠炎患者8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美常安及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在开展治疗八个星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疗效评定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溃疡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炎属于痢疾、泄泻范畴,并分五型辨治。湿热内滞证,治以清热化湿导滞;肝木乘脾证,治以疏肝健脾导滞;寒热错杂证,治以辛开苦降,散寒泻热;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止痛;脾肾阳虚证,治以补脾益温中。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辩证分型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结肠炎的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药灌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4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8例,占84.4%;5例好转,占11.1%;2例无效,占4.5%,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上所述,在溃疡结肠炎的治疗过程中,应在对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西药结肠灌洗方案进行联合治疗,以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等肠外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患病率正逐年升高[1,2]。现对2001~2012年收治的92例确诊为溃疡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特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诊治 慢性非特异性 病情严重程度 黏膜下层 粘液脓血便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讨论评估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以兰索拉唑为主的综合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中Hp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分别占93.33%、80.00%,两组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具有安全可靠、疗程短、疗效好、用药剂量小、且不易复发的优点,采用兰索拉唑配合常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 雷尼替丁 十二指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