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胬肉,是最为古老的眼病。它不仅出现眼刺激征及外观缺陷,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本研究观察42例(48眼)翼胬肉患者术前及术后散光及视力的变化情况。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散光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的9例FNH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8例甲胎蛋白阴性,1例甲胎蛋白升高,无一例肝炎病毒感染,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均行手术切除,无一例手术死亡或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对符合影像学标准、AFP阴性的患儿术前能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可暂不手术,密切随访。有症状、生长迅速、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诊断不明确者应积极手术。

  • 标签: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诊断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患者女,53岁,因“发现肺部结节3年余,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短4个月”入院。起初两年半余患者肺部结节影变化不明显,此后结节明显增多伴间质性改变。入院后首先以D-二聚体明显增高为线索,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事件。此后又以VTE查因为线索,完善支气管镜病理、胃镜病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头部磁共振等检查,最终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以实性为主伴黏液分泌型,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胃转移。肺部及胃部病理组织基因检测均显示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给予患者依次口服克唑替尼、阿来替尼靶向药物以及抗凝等治疗20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日常活动无明显受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结节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和需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方法收集8例肝脏结节再生性增生标本,分析、总结其临床病史、病理学改变特点。结果肝脏结节再生性增生是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或服用某些药物有关。临床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但肝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病理学检查:肝脏内弥漫分布无纤维分隔的小结节,其门静脉分支有不同程度阻塞性改变,提示本病形成与门静脉分支的局灶性阻塞导致其所供应的部分肝组织慢性缺氧有关。结论肝脏结节再生性增生有其特点,诊断时应与肝硬化、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腺瘤等疾病鉴别。

  • 标签: 肝病 增生 活组织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评价超声检查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结节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超声诊断33例(诊断准确率达90%),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1例、甲状腺癌的1例、甲状腺腺瘤的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超声;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3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翼胬肉前后泪液功能变化,探讨平阳霉素对泪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同期行平阳霉素治疗翼胬肉病例69例(74眼)。每周一次,连续四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月分别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Itest,SIT),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间行t检验。结果治疗前(A组)与治疗后1周(B组)间BUT、SI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5.098,p﹤0.01),A组与治疗后3月(C组)间BUT、SI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0.096,p>0.05).结论平阳霉素治疗翼胬肉是安全的,对泪液功能的改变是一过性的。

  • 标签: 平阳霉素 翼状胬肉 泪液功能
  • 简介:(1包头市眼科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2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摘要目的研究翼胬肉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改变,探讨翼胬肉手术的时机及必要性。方法对32例40只眼进行视力、散光及翼胬肉进入角膜缘长度的测定,随访30只眼,进行术前术后角膜散光的比较。结果翼胬肉的长度与角膜散光具有明显相关性,术后角膜散光明显改善。结论翼胬肉进入角膜缘的长度与角膜散光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角膜的散光状态,从而提高视力。所以本研究建议可适当提前手术时机。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地形图 散光 医学综合验光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 CT诊断特征 ,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医院在2014年 6月~ 2016年 3月接诊收治的 128例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均给予手术前 CT检查、手术治疗及切除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其中,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甲状腺瘤 62例,甲状腺癌 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31例。 CT检查后与病理检查诊断相符合 112例,符合率 87.5%; 结论 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甲状腺解剖形态 ,判断甲状腺病变对于邻近器官的影响 ,明确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  CT检查 诊断及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脑室旁结节灰质异位(PNH)是一类神经元迁移障碍,表现为大量灰质沿侧脑室积聚。癫痫是PNH最常见的继发症状,且多为药物难治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对PNH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其引起的PNH相关癫痫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笔者现围绕PNH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PNH相关癫痫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同道全面理解PNH相关癫痫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 癫痫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甲舌管囊肿内部回声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对31例已确诊为甲舌管囊肿患者的囊内回声改变与其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舌管囊肿囊内回声可分为(一)单纯性无回声型(二)无回声伴细密光点型(三)无回声伴实性回声型(四)不均匀混合回声型。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甲舌管囊肿如结合囊内回声改变,则对甲舌管囊肿诊断的敏感性可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符合率,是一种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囊内回声 超声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豹纹眼底病变的好发群体为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为病理性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高危因素。高度近视豹纹眼底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脉络膜的厚度水平、毛细血管改变存在相关性。提醒医生应该及早做出治疗干预,以防患者发生视网膜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基于此,本文深入性分析高度近视豹纹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血流改变临床研究情况,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高度近视 豹纹状眼底病变 视网膜脉络血流改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3例脑室周围结节异位并癫痫发作的病例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分析3例表现为脑室周围结节异位并癫痫发作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检测,对可疑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及双亲验证。结果3例均以癫痫发作就诊的女性患者,头颅MRI见双侧侧脑室结节性灰质异位,全外显子测序示例1及其母亲(例2)FLNA基因存在c.2720del T(p.Leu907Argfs*39)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标准与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1);例3的FLNA基因存在c.1387_1390del GTGC(p.Val463Profs*34)杂合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PVS1+PM2)。结论FLNA基因c.2720del T和c.1387_1390del GTGC变异可能为3例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FLNA基因 脑室周围结节状灰质异位 癫痫发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4例反应性结节纤维性假瘤(RNFPT)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男2例、女2例,中位年龄51.5岁,其中2例有腹部手术史。影像学上表现为胃肠道或肠系膜内边界清楚的肿块,3例单发、1例有2个病灶,3个病灶增强扫描为环状强化,多期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MRI检查T1WI及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DWI序列呈稍高信号,ADC值显示其扩散不受限,不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恶性征象。病理上均见梭形细胞呈结节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黏液变,部分区域可见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Vimentin(+),SMA(+)。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的80例疑似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超声造影检查以及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80例疑似患者经临床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阳性68例,占比85.00%。经过CT检查阳性57例,超声造影阳性62例,联合检查阳性68例,联合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数据为85.00%、98.53%              、91.67%、98.53%、91.67%、97.50%,相较于单一的CT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数据更高。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CT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效果均较好,将两者联合能够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效能,可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量化比较乙窦后和乙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15例(30侧)尸头行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模拟乙窦后和乙窦前入路微创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窦后入路由横窦下方开颅,包含小脑半球和小脑前下动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路径包含舌咽、迷走、副神经和岩下窦。乙窦前入路由乳突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端和颈内静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包含部分副神经。测量手术路径和后组脑神经体积:乙窦后入路〉乙窦前入路;路径中骨性结构和静脉体积:乙窦前入路〉乙窦后入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窦后入路中包含小脑半球体积为(2750.50±123.27)mm3、小脑前下动脉体积为(78.72±1.75)mm3,乙窦前入路不包含上述结构。结论乙窦后入路有利于显露后组脑神经,显露过程应注意保护小脑和小脑前下动脉。乙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时,受到磨除岩骨操作和保护静脉窦的限制,适于处理累及颈静脉孔的病变。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 颈静脉结节 虚拟现实 解剖模型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和MRI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结果采用CT检测时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MRI检测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1、11.983、4.573,P<0.05)。结论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进行诊断时CT、MRI效果良好,但MRI诊断价值更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CT MRI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单节段及双节段固定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矢面参数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4例(Ⅰ度32例,Ⅱ度12例)经T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固定节段分为单节段组(29例)和双节段组(15例)。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全脊柱侧位X线片的矢面参数脊柱骶骨角(SSA)、T_1骨盆角(TPA)、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PI)、骨盆倾斜(PT)及骶骨倾斜(SS),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SSA、TPA、LL、SS均较术前增大,PT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组手术前后LL差值、ODI差值与双节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手术前后LL差值与ODI差值均相关。SSA差值在双节段组与VAS评分差值相关,在单节段组二者无相关性。结论Ⅰ度或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通过TLIF治疗可改善脊柱矢面参数,且单节段固定更有利于术后脊柱矢面参数的改善。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肌肉骨骼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与 CT 检查的效果。 方法: 共选取 74 例观察对象,其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6 月到 2019 年 8 月,所有对象经确诊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 n=37 , CT 检查)和实验组( n=37 ,磁共振成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更高,有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优于 CT 检查,其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应积极推广。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CT 效果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6个月治疗期间颞下颌关节状态的改变材料和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检查96例颞下颌关节在Herbst安放前、安放后和治疗结束后的状态,结果用3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结果显示在Herbst的6个月治疗期间,关节间隙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结果表明Herbst矫治器不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和关节窝关系的不良改变

  • 标签: HERBST矫治器 核磁共振检查 治疗前后 关节窝 Wilcoxon检验 髁状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