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真理篇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效以后。──鲁迅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陈毅使研究发生快感的,不是真理的私占,而是奋斗着去争取它的努力。──莱辛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

  • 标签: 莱辛 罗曼罗兰
  • 简介:昨天,一群朋友团聚,大约有的人做了赫赫有名、踏进了世界五百强的老板;有的人事业有成.即便年过耳顺,仍然时时处处有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上升心境,还有的为儿女骄傲,沉醉于隔代亲宠的天伦之乐。

  • 标签: 治疗 真理 世界五百强 隔代亲 心境 骄傲
  • 简介: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Split),从来就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就好比来德国的人,多少都知道新天鹅堡,却无视路德维希德另外两大宫殿一样.许多年来,杜布罗夫尼克的光环让造访克罗地亚的游客,争先恐后走独木桥,很少有人愿意多花4小时的车程,去这个海港城市,领略不同的风味.

  • 标签: 克罗地亚 新天鹅堡 路德维希 海港城市 大城市 独木桥
  • 简介:胡绳同志是我所最敬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对他的了解,是由读他的书开始。那时,我还是人大历史系的学生。他《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一书,一下吸引了我。他所使用的史料,都是常见的,没有什么秘藏。但整个分析却出乎别人之上。这本书极为精确地阐明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步步加深,近代中国社会内部所发生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 标签: 历史系 帝国主义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 胡绳 纪念
  • 简介:<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实际创始人。三论宗是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在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其基本精神是破除一切有所得的偏见,把一切归为无所得。与归于无得的基本精神相适应,吉藏三论教学的主要方法论便是“破邪显正”。吉藏在《大乘玄论》卷5中说:“邪既无量,正亦多途。大略为言,不出二种,谓有得与无得,有得是邪须破;无得是正须申。他论有破有立,则有破别有所申。今论唯破不立,则唯破不申。所以然者,若经若论,唯破颠倒虚妄,更无所申。本有病,故有教。在病既除,教药亦尽。……

  • 标签: 吉藏 破斥 中观学派 真理观 三论宗 邪正
  • 简介:1906年,冯素陶出生于云南省广通县(今属广丰县).1920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这时正是“五四”运动波澜壮阔的时候,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欲望冲击着很多青年.省立一中是昆明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最活跃的一所学校,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事物吸引着他,他积极参加了反对复古保守校长等学潮,担任过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主编过《滇潮》月刊.1924年他赴上海,考入南方大学.这时正是大革命的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的政治嗅觉比较敏锐,他常读《中国青年》和《向导》,在政治观点上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鲜明目标,认识到政治问题不解决,任何问题都不能解决.同年他参加了由共产党人张伯简发起成立的“新云南社”.该社宗旨是团结云南进步青年,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自此,他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接触马克思主义.

  • 标签: 纪实文学 当代 短篇 山西 民盟 冯素陶
  • 简介:谢阁兰的诗作虽以中国文化为创作源泉和意义背景,但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异国情调文学”。在《论异我性》##一书中,谢阁兰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异国情调”这一用滥了的名词作了全新的解释:在他那里,这一概念是指被认识的主体或客体与认识的主体之间的相异性,这包括“自我”与外界的相异性、“自我”与“自我”的相异性以及“绝对的存在”与有形的存在之间的相异性。诗人向往“他方”,不是为了猎奇述异,而是出于他对“原生”(I’Etre)之谜的无穷尽的探索。这种以认识“形而上”为目的的诗歌显然不能以东方情调为满足,它试图抵达的“异邦”实际上是超验的彼岸,它不仅不以基督教的“上帝”为归宿,而且恰恰是反对用基督教的思想来解释世界。本文着重分析诗人在作品中为表达他的哲学思考、暗示“绝对存在”而常用的几个意象和概念,如:中国思想所说的“天”(或叫“上天”、“上帝”)、中国古代铜钱中的方孔(“虚”)、“西藏”、“她”、“我”等。通观诗作可以看出,无论诗人借用什么象征,都只能是一个不知其所代的代名词,一个只有喻体不知其本体的隐喻。诗人所寻求的“绝对”永远是个无法接近的“未知”。

  • 标签: 相异性 探索 异国情调 基督教 东西方 概念
  • 简介:探索真理、实现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真理性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价值性是指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为价值性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为其真理性提供方向和动力。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真理性 价值性 客观性
  • 简介:在中华民国统治权的来源问题上,孙中山的革命派与袁世凯的官僚派有过激烈交锋,反映了两股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政权正当性问题的斗争。孙中山认为民国的统治权是人民创建的,而袁世凯则认为他对民国的统治权是因袭了清朝的君权。有关民国政权正当性的这两种理论反映了中华民国特殊的建国过程,而人民创建论无疑是当时的主流理论,其核心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不过人民主权论在把人民奉为主人的同时,还面临如何把人民变回被统治者的问题。民初政治思想处理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主权与统治权分开,更多地从财产权的角度去理解主权,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卢梭与洛克的人民主权论。但是民初的人民主权只是一个尚未兑现的承诺,人民不仅不能亲自行使主权,一度代替人民行使主权的机关也被迫解散。

  • 标签: 民初政治 主权 统治权 正当性 制宪权
  • 简介:杨公骥生于国难时期,青少年时就奔赴延安寻求救国真理。后来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在文学、史学、哲学诸人文社会学科,尤其在中国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用他的人格与学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他的鲜明特点,就是能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与教学,见解卓异,成绩斐然。

  • 标签: 杨公骥 战士 学者 教育家
  • 简介:今年7月25日,是浙江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原浙江省版画家协会顾问和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金逢孙先生诞辰100周年。

  • 标签: 诞辰100周年 版画家 馆员 真理 纪念 爱国民主人士
  • 简介:海登·怀特的历史叙述主义和F.R.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论是当今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领域并列的两大范式。有趣的是,海登·怀特的另一大史学创见--影像史学并未在其自身学说中获得最充分的理论价值,反而在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论视域下成为绝佳史学叙述载体。在历史表现论视域下,影像史学在知识传播和美学表现两方面都具备一种特殊的"实验性",即基于不确定条件的探索性。因此可以成为历史教育完成知识传播与文化渗透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相应的,也应具有较专门的方法论。

  • 标签: 历史表现 影像史学 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