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埃及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伟业和宗教文化等的描述,希多德形成了自己的埃及观。他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客观地描述埃及,这种描述是建立在与希腊对比的基础之上。这种对比描述并非是以"希腊人的模式"在建构一个东方埃及的"蛮族"形象。barbaroi一词并非是希多德用来专指那些非希腊人,更不能理解为带有敌视和轻视语气的"蛮族人"。他对埃及的部分观点和看法,也基本适用于《历史》中所描述的其他非希腊民族的文明,尤其是波斯和两河流域的文明。

  • 标签: 希罗多德 《历史》 埃及观
  • 简介:基于阳明学与佛道二教的亲缘关系以及中晚明三教高度融合的基本背景,念庵尽管是一位恪守儒宗的王门后学,但与道教、道家无论在“术”还是“道”的层面依然有着深刻的交涉。在摒弃道教长生追求、道家弃世态度的同时,他曾向道士方与时虚心学习,将胎息术纳入悟良知的收摄保聚工夫中并进行了儒家本位的转换。在个体生命的终极关切层面,念庵晚年对老庄道家齐生死、等物我的超世旨趣用诗的形式隐而不张地予以深切认同,他的思想亦开显为儒道一体之两面:万物一体的现实关切和忘情忘世的终极关切,为念庵的儒家价值本位抹上了浓厚的“道家”色彩。

  • 标签: 罗念庵 道教胎息术 老庄道家
  • 简介:光与牟宗三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罗光 牟宗三 先秦儒学观 “生命哲学” “道德的形上学”
  • 简介:<正>鸠摩什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义学高僧,他所介绍的大乘中观学派思想,对包括禅学在内的中国佛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鸠摩什编译的几部禅经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禅学思想,对当时的禅学理论进展和禅法实际流行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拟对历代经录登载且为现行《大藏经》收录的种种标识为什所译的禅经作一考辨,厘清各经是否为什所译、译出及修订的时间、经籍的名称沿革、卷数衍变等问题,以期正本清源,为进一步的研究确立可靠的文献基础.管窥蠡测,或有一得,敬请方家指正.

  • 标签: 鸠摩罗什 十二因缘 禅法 《大智度论》 中观学派 三昧
  • 简介:洪先是江右王门中的重要一员。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他尝自称与聂豹(双江)“如一手足”(《念庵集》卷十七,《祭双江公归窆文》),并表示自己与双江的思想“不谋而诺”(同上,《祭聂双江公入殓文》),故而后人将、聂二氏相提并论,以为同属于王门“归寂派”。

  • 标签: 生命精神 儒学思想 罗洪先 江右王门 明朝 生平简介
  • 简介:汝芳是明代泰州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以“赤子之心”和“孝弟慈”为旨归的学术思想和“以讲会乡约治郡”的伦理政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阳明后学尤其是泰州学派中或流荡虚无而近禅、或“不复为名教所羁络”的狂侠倾向,促其回归平实和正统。汝芳这一归宗阳明学正统、以“圣谕六条”化俗治乡的学行取向,也体现在他有关乡约的思想和实践中。

  • 标签: 思想与实践 乡约 罗近溪 泰州学派 代表人物 政治实践
  • 简介:在鸠摩什所译《维摩经》——《维摩诘所说经》中,以下几个译语,如净土、清净土、净国、清净佛土,从汉语的字面意义讲,当然都表示“净土”——清净的佛国、佛土,即业已净化的佛国、佛土。但是如果根据《维摩经》今存梵本对勘,我们就会发现什这些“净土”译语的对应原语其实存在颇为复杂的情况。以下我们就从梵汉对勘角度对什译《维摩经》34个“净土”译语的用例予以分析考察。

  • 标签: 《维摩经》 鸠摩罗什 净土 译语 《维摩诘所说经》 考辨
  • 简介:文章介绍评述了美国汉学家蒙(DonaldJ.Munro)的学术成果.阐发了中国人性论中自然平等的观念和道德典范的作用,并发现了中国哲学中的行为主义倾向.侧重分析朱熹人性论中事实与价值的混合.研究了本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对人性的看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蒙着重分析了'帝国式的探索方式'的起源、弊端.

  • 标签: 人性论 中国哲学 认识论 朱熹 事实 道德
  • 简介: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明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

  • 标签: “四书”西文译本 罗明坚 耶稣会士
  • 简介:依托《中庸》,汝芳论工夫多自“圣人分上说”,其境界工夫主张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侧重“默识”性体;强调“轻省”“直养”;属意“当下”检证,“因时”推进。以境界工夫进路考察汝芳哲学构建,其理论重心不在对抽象性征的存有论探讨上,也不偏向于“下学上达”的工夫取径,而集中在境界论哲学的创造和发挥。由此推导得出,汝芳在本体论、宇宙观等哲学基本问题上由儒学立场的出离。这一出离的过程揭示了中晚明以降心学流弊渐趋漫衍的多面缘由和深远影响。

  • 标签: 罗汝芳 境界工夫 本体论 宇宙论
  • 简介: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品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思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孔子 德性 道德情感 角色伦理
  • 简介:埃莉诺·奥斯特姆(ElinorEstrom),美国印第安纳大学ArthurF.Bentley政治科学讲座教授、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中心主任,曾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1999年,她因“在集体行动和理性选择领域中卓越的经验与理论分析成果”而获得JohanSkytte政治学大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惟一的女性获得者。

  • 标签: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E.奥斯特罗姆 公共财产资源 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