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均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将实行常规治疗干预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26.67%,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表示存在意义。结论将特殊治疗干预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老年患者日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数76例,其中35例单号就诊,进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41例双号就诊,进入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极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间收取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2例作为参照组,另选取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于全部病例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展开询问,以多因素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方式对引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同时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举措。结果通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引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素众多,密切的相关于年龄、性别以及饮食、跌倒和骨折史、骨密度,应该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展开积极的护理干预方案。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常常出现骨折的情况,想有效的降低骨折发生率,要注意饮食调理,保证饮食结构的均衡性,增强骨密度,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实际护理康复效果,为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水平、疾病复发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年龄、跌倒、皮质激素、低钙饮食以及脆性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且两组患者在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跌倒情况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了解骨质疏松老年髋部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35岁年龄中正常男性和女性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质密度状况;测量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和女性的骨质密度状况。了解60岁以上最新入院的髋部骨折患者的骨质密度情况。把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和分析近年来收治的210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状况。结果60岁以上的男性老年人和同龄女性老年人的骨质密度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健康老年男性的骨质密度明显高于同龄的女性;同时健康的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同龄髋部骨折患者;同时针对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的病情经常是由外伤所引起,但是老年骨质疏松也是导致其骨折的内部因素,并且尽管男性老年人的骨质密度高于女性,但是骨折发生的几率是基本相同的。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骨填充及六钉固定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胸腰椎骨折病人7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例入选标准老年患者年龄在65—80之间,T11~L3单椎体骨折骨折椎椎弓根完整;下终板无骨折。全部病人均在伤后10天内手术。A组(40例)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骨折椎体后给予骨折椎体内填充人工骨,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岁(65岁~79岁)。后路微创气囊撑开及骨水泥填充36例(B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72岁(68岁~79岁)。术后随访11~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手术前后骨折椎尾侧椎间盘前缘高度的变化A组(0.035±0.042)小于B组(0.065±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15.83°±7.79°)B组(13.05°±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Cobb角A组平均丢失4.8°,B组平均丢失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患者行走时疼痛消失,能从事日常生活劳动,其中有两例患者出现长距离行走时腰背肌疼痛,给予指导腰背肌锻炼后疼痛减轻;B组有4例患者一年到一年半后出现水泥的下沉及渗漏,导致椎体上下终板破坏,脊柱重新出现后凸畸形,导致疼痛;11例患者中术后两年时间持续性处于慢性疼痛中,分析原因为骨水泥硬固之后出现水泥下沉,脊柱生理曲度丢失,及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明显,出现相应阶段失稳及腰背肌萎缩导致的疼痛。结论人工骨填充及后路六钉两棒内固定术疗效优于单纯骨水泥填充,此种术式可以改善脊柱应力分布,减少矫正度丢失。

  • 标签: 脊椎骨折 椎弓根器械 脊柱后凸 胸椎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56例单节段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全麻下行伤椎PKP术治疗,随访该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d复查X线及末次随访X线上伤椎前缘、中线高度的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以及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该组病人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该组患者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常规X线检查未发现骨水泥渗漏患者,1例患者CT检查示骨水泥肺动脉栓塞,3例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结论使用PK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该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适度的穿刺部分及骨水泥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球囊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方案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辅助治疗中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分析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方案。结果对于我们收治的6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明显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针对性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分析造成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因素。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5)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35)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中女性患者骨折例数多于男性,骨折部位发生概率依次为椎体53%、股骨颈30%、前臂远端14%和其他部位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7%;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有多种危险因素都会诱发骨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饮食、运动等调节提升患者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相比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补肾活血方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测定在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老年患者50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同时设立匹配的无脆性骨折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otal-PINP、β-CTX,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TotalPINP、β-CTX数据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渐进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Total-PIN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血清内骨转换产物水平低,可以提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骨转换明显降低,易发生脆性骨折

  • 标签: 脆性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PVP(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术后随访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照组为未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QCT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结论骨密度可以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PVP 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取我科20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第二天均可以下床活动,恢复良好。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过伸复位+西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加桃红四物药方同时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VA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椎弓根钉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分析骨水泥椎弓根钉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椎体高度评分为(28.24±7.12)分,内固定物稳定性为(10.36±3.75)分,疼痛VAS评分优良率为94.4%,术后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内固定物断裂、神经根刺激及受压症状。结论骨水泥椎弓根钉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运用及推广。

  • 标签: 骨水泥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PVP治疗,治疗组进行PKP治疗,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评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泄露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两组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增加值、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骨水泥泄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PVP和PKP进行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和提高患肌的运动功能,但PKP能够有效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并减少骨水泥的泄露率,因此其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PVP PKP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35/3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3%(26/35),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综合疗法 老年 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3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外伤的患者、发生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几率较大,在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中,自觉疼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疼痛程度在VAS5分至8分之间的患者、发生翻身受限的患者、发生便秘的患者、发生叩痛及压痛的患者、叩痛及压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数量更多,并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医护人员应该多加注意,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我院自 2014年 6月 -2017年 3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7.81%, 5/64)显著低于对照组( 25.0%, 16/64),差异显著 (P< 0.01)。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身体、心理健康等,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有助于跌倒发生率的降低,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 效果 跌倒发生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BMP-2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 中 的促进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 2013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69 例,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病例资料 , 将其分成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 33 例予以 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 36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外源性 BMP-2 。对比组间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和骨形态学检查。 结果: 术后 2 周 及术 术后 3 个月比较 组间骨密度发现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 < 0.05 ;随访 3 个月,观察组( 126.35 ±23.05 )生物力学测试最大抗折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 114.20 ±12.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术后 2 周对照组组织形态学可见骨折端髓腔内出现少许红细胞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骨小梁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端处可见成片软骨组织增生、大量骨小梁形成,此外,红细胞散在出现,可见少许坏死骨组织;术后 3 个月观察可见对照组骨折端大片骨小梁的边缘成片骨基质的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骨折部被成熟板层骨取代,但和骨长轴方向排列不完全一致。 结论: BMP-2 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 -2 骨折愈合 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