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由我校校报编辑部杨立德同志著的《老舍创作生活年谱》,最近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11万6千字。老舍是人民的艺术家,是蜚声中外的作家,在现代、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年谱》一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老舍一生的大事活动,包括老舍的童年、青年、两次较长时间出国、回国任教、从业余作家到

  • 标签: 老舍创作 校报编辑 当代文学史 出版社 云南民族 长时间
  • 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一八九九年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他父亲是清朝皇城的一名护军,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在巷战中阵亡。他幼年时曾读私塾,一九○九年转入小学,一九一二年考入市立第三中学,半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退学。次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一九一八年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社会、家庭、特别是他母亲,曾给过他很大影响,形

  • 标签: 老舍先生 祥子 《骆驼祥子》 舒庆春 一九 《老张的哲学》
  • 简介:《鼓书艺人》写于老舍四十年代末旅居美国期间,正当他热爱的祖国从漫长的黑夜走向解放的黎明的历史转折关头。这部小说,1952年由Hele-naKuo根据作家手稿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1980年,因为原稿已经丢失,由马小弥从英文译本译回中文,与中国读者见面。三十多年来,在国内,虽然并不是完全不知道老舍写过这样一部小说,比如1950年1月14

  • 标签: 鼓书艺人 老舍创作 创作动机 四十年代 现代文学 《四世同堂》
  • 简介:从小说的写-读模式到话剧的演-观模式,从舞台限制到舞台自由,老舍走过了一条艰苦探索的艺术道路,其舞台视野的开阔标志着他的话剧创作的成熟。老舍从接近舞台到置身舞台再到俯视舞台,通过话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与沟通,话剧的舞台空间不断拓展,最终完成了从“诗剧”到“史剧”的飞跃,登上了话剧艺术的高峰。

  • 标签: 老舍 话剧 舞台视野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老舍将主要精力转向话剧创作,不断掀起观演热潮。本文主要从戏剧接受的角度切入,考察老舍创作的观众接受意识及接受视域下老舍的再创作,并以《方珍珠》《春华秋实》《茶馆》等为例,论述“十七年”时代语境下老舍话剧创作与接受的互动关系,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

  • 标签: “十七年” 老舍话剧 创作与接受
  • 简介:老舍的剧作;"小茶馆大舞台",取材的大众化"三场剧幕"几次变迁,内容的大众化各色人物显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大众化.

  • 标签: 老舍 茶馆 戏剧创作 大众化
  • 简介:<正>老舍创作中回荡着一个主旋律,即是对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的呼唤。这种民族感情当然首先来源于他的苦难身世与不幸童年。因而,当他后来在英国开始创作的时候,主要是想把自己心中郁积的“牢骚”“吐之为快”,想把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所给的“苦汁子”吐出来,因而就“借着自己一点点社会经验和心中的自幼儿积累下的委屈,反抗

  • 标签: 老舍创作 《四世同堂》 瑞宣 小羊圈 作家 作品
  • 简介: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

  • 标签: 老舍 林语堂 小说
  • 简介:希望得节约储蓄券头奖,二十万元。以十万开一书店,以十万和朋友们花掉。若不能得二十万,则希望友人有得之者,向他借用一些。

  • 标签: 高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老舍爱看戏、听戏,更爱唱戏,是发烧友级的戏迷,对京戏和昆曲都研究很深。儿子舒乙所著《老舍的爱好》一书曾有详细介绍。唱戏讲究第一嗓子就得抓人。老舍吃准了这个窍门,他天生一副好嗓子。第一声唱出来既高亢又气长,音量大且底气足,还带着各种各样高难度技巧。难怪老舍唱戏,不仅朋友们叫好,还时常成为报纸的逸闻趣事。1920年,二十一岁的老舍开始学戏。他刚由小学校长晋升为北郊劝学员,事不多但薪金颇为丰厚。老舍回忆说,借着唱戏,他能喊出积淤在胸中的苦闷。他曾直言:“好歹不管,喊喊总是痛快的。”

  • 标签: 老舍 逸闻趣事 小学校长 发烧友 回忆 苦闷
  • 简介:老舍创作思想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形成了多种创作方向。在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的启蒙主义的创作方向,坚持了国民性批判的主题,代表作有《二马》、《赵子曰》、《猫城记》等;在平民主义和平等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对黑暗、堕落的城市生活进行批判,代表作有《骆驼祥子》等。在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的革命古典主义的创作方向,坚持为民族兴亡而写作,代表作有《四世同堂》以及抗战中、解放后的那些不那么成功的作品等。老舍创作的多向性,非常典型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彷徨以及最后的归宿。

  • 标签: 老舍 启蒙主义 现实主义 革命古典主义
  • 简介:老舍的小说是半殖民中国文学书写的典范,他一方面洞悉了西方的武力和文化合力的双重殖民策略,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性的解殖民书写;另一方面,他还对受殖者在反抗殖民者时极易陷入的自我中心化和自我殖民化的陷阱进行了深刻反思。因为具备了这种双重眼光,老舍创作才得以超越了双重桎梏,并对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划深具启发意义。

  • 标签: 老舍小说 半殖民语境 双重殖民 解殖民 自我中心化 自我殖民
  • 简介: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名家荟萃,但他们的穷愁潦倒,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巴金称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他是惟一得到“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现代作家。研究老舍的论文和专著层出不穷,但关于他的生平传记则相对平静得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曾经在国外生活过较长时间。1924年9月-1930年2月他赴英伦三岛,执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1946年3月-1949年12月他又远渡太平洋,在美国生活了将近四年。这两段时期因各种原因留下的资料少之又少,成为老舍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力图从各种资料入手勾勒出老舍的留美生涯简图。

  • 标签: 老舍研究 中国知识分子 现代作家 当代 曹禺 典型
  • 简介:老舍是文学大家,他的文学功绩世人都已经十分了解,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武学高手,他的第一本书竟然是武术专著。老舍习武可以说是"因病成医"。他家境贫寒,自幼身体不壮,22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病好之后,他想起了锻炼身体,从此就和武术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1934年4月,老舍忽然后背疼痛得厉害,多方求医,不见效果。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他拜当时著名的济南拳手为师,开始习练武术。

  • 标签: 老舍 武学 锻炼身体 武术运动 1934年 文学
  • 简介: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

  • 标签: 老舍 自传 质朴 帝王
  • 简介:八月底,下午的阳光依旧强势,渗过灰瓦之间的缝隙,照在背后裂纹纵横的旧砖墙上。屋檐下,一行人看着墙上4:30闭馆的字样,面对紧闭的一扇掉漆的门,相顾无言。几米之外,是王府井车水马龙的喧闹繁华,然而,我们所立之处,静之义静,除了叹息,也就只有偶尔的两声鸟呜。老舍故居就这样躺在一片繁华之中,如一位大家闺秀,默默静立在那里。

  • 标签: 故居 老舍 王府井
  • 简介: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 标签: 自传 老舍 岁时
  • 简介:<正>老舍在33岁时已是文坛著名的作家,但还未成婚,当时,朋友们见他与胡契青性格和爱好比较接近,就轮流请他俩吃饭。赴宴三次后,两人都心会了。终于老舍给胡契青写出了第一封信:“我们不能总靠吃人家饭的办法会面说话,你和我手中都有一支笔,为什么不能利用它——这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把

  • 标签: 第一封信 一支笔 中都 给你 个人情感 审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