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耕地与保护工作进行研究。从耕地保护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入手,指出目前耕地与保护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耕地与保护制度的创新对策。研究表明:耕地与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针对当前依然存在的问题,应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着手,源头保护、健全机制、加强监管,才能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

  • 标签: 耕地 利用价值 保护工作 制度创新
  • 简介:<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肯定了粮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依法保护耕地,开垦宜农荒地,提高复种指数,保持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稳定"等重要措施。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

  • 标签: 耕地利用 保护耕地 人均耕地 保护对策 国民经济 土地市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耕地不合理,存在有小规模粗放经营、利用不充分、非农化及浪费等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耕地中存在外部性,而且正外部性又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补偿,负外部性又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遏制,据此,文章在分析了耕地外部性的形成及原因之后,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略及建议。

  • 标签: 耕地利用 效益补偿 粗放经营 小规模 非农化 原因
  • 简介:摘要:土地整治工作能够对耕地转型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是促进我国农业迅速发展、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项目。笔者在文章当中分析了土地整治、耕地转型的相关特征,对土地整治对耕地转型产生的相关影响及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土地整治 耕地利用转型 影响
  • 简介:利用GML指数方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兼顾面源污染和碳排放,测度并分析2009~2015年中国耕地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明确不同区域的耕地效率提升途径。结果表明,在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我国耕地效率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四大区域耕地效率均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东北地区耕地效率波动幅度较大;从各区域耕地效率的动力源看,技术进步是四大区域耕地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成为制约四大区域耕地效率增长的瓶颈;各影响因素对各区域耕地效率影响存在差异。耕地资源禀赋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耕地效率影响显著,西部地区则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 标签: 耕地利用效率 非期望产出 影响因素 GML指数
  • 简介: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从耕地变化的幅度、结构、空间布局和质量特征等多维度,对武汉市蔡甸区2009-2014年土地利现状数据库中的耕地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制定耕地保护制度和科学利用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利用数据 耕地 多维度分析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在土地利规划管理中,对城镇用地和耕地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城镇用地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要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必须引起我国的重视。

  • 标签: 城镇 土地利用 耕地保护 对策
  • 简介:摘要土地利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对于提高土地利率,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土地利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其作用也日趋明显,这就需要在结合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土地利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及思考,以期为后续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本文从土地利总体规划的作用入手,分析了规划调整的必要性,而后从相应细化层面上提出了调整完善的优化对策。

  • 标签: 土地 总体规划 完善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形式变化愈演愈烈,耕地非农化利用尤为突出,威胁着粮食安全。通过对耕地变化的主要形式进行剖析后得出:短期和季节性耕地抛荒对粮食安全影响较小,建设用地占用对粮食产量将造成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非粮化使粮食产量下降,而过度的退耕还林也会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建议建立以粮食安全为目标的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对规模经营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提高征地成本,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优质农田的管控;以及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等。

  • 标签: 耕地利用变化 耕地质量 粮食安全 补贴 基础设施
  • 简介: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土地的需求量迅速飙升,但由于中国人口大国的现状使得人均农耕土地面积与实际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因此,提高农耕保护面积,保护好农耕土地资源,并且能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是当前政府与社会每一个人士都应当面对的问题。这篇文章从土地规划的大局下如何有效保护耕地面积出发进行详细的阐述与总结。

  • 标签: 土地利用 规划 耕地保护 问题 处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军事和教育都在不断前进,其中我国的农业发展呈现了蓬勃的态势。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各个公共事业上都排名靠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还有农民的努力。总之,我国农业的发展之所以呈现良好的态势,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就能决定的,而是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的主体是农作物,而农作物的载体却是土地,农作物的生长态势主要由土地的肥沃程度及耕地质量,今天就简单地讨论耕地质量等别的划分与土地利,以供参考。

  • 标签: 耕地质量 等别划分 土地利用
  • 简介:摘要:基于青海省土地利耕地保护战略背景下,对耕地情况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着手,分析青海省耕地的数量变化特点,并从耕地变化区位差异和耕地增减情况差异出发,分析了全省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耕地管理对策,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土地资源日益稀缺,限制了城市实体工业的发展,为提高工业用地利效率,本研究分析了L市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并通过实例分析、横向对比等方法,提出L市工业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升工业用地利效率的建议对策。

  • 标签: 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利用效率
  • 简介: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耕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3方面选取15个指标来构建耕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根据2007—2016年的数据,运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耕地效益评价值,并对江西省耕地效益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江西省耕地经济效益指数有很大波动,但总体来说是上升的,经济效益指数由101.5增加到102.08;江西省耕地生态效益指数,前五年处于波动状态,后五年逐步上升,生态效益指数十年间由2007年的101.12上升至2016年的102.28;社会效益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江西省耕地空间分布图看,江西省耕地综合效益指数高的地区分布较集中,主要在中部地区,综合效益指数低的地区分布分散。

  • 标签: 耕地利用效益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江西省
  • 简介:摘要:本文从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的角度,对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文章提出了加强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实施土地利总体规划、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可持续土地利模式等。这些措施和建议有助于保障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 标签: 耕地保护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耕地面积 农业现代化
  • 简介:摘要: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利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率高、旱灾频繁等,都是近年来常有的自然灾害问题,其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也事关国家发展前景,土地利的经济生态位和耕地保护机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思考。为此,本文将对土地利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护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土地利用 经济生态位 耕地保护机制
  • 简介:摘要: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区与地区之间土地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针对性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土地耕地的保护效果和保护作用。再者土地的应用对于国民生产和国家发展而言具有双重重要意义。本篇文章以我国土地利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为框架,从技术应用的定性定量研究为基础,对土地利动态监测耕地的保护效果做出具体分析,希望能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的高效性。

  • 标签: 土地 动态监测 耕地保护 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