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PEG-IFN)α-2a与普通干扰(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C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FNα-2b和PEG-IFNα-2a,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疗程72周,随访24周。主要观察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PEG-IFNα-2a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应答(SVR)高于IFNα-2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3.68%、65.78%和65.74%、58.82%,P>0.05);IFNα-2b与PEG-IFNα-2a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对CHC患者的疗效优于IFNα-2b,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肝炎 丙型 慢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 干扰素&alpha -2
  • 简介:美国德州拉斯市贝勒大学医学中心的RobertPerrillo及其同事在AmJGastroenterol上报告,在肝炎B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经60周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后可产生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其应答率比通常使用的48周标准治疗方案高。

  • 标签: 治疗方案 聚乙二醇 干扰素Α 乙肝 Robert E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本文对15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定向性观察,分析其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有效地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 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13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编号后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 α-2a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助恩替卡韋治疗,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时间,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 ALT)、 HBeAg转阴率以及 HBV-DNA转阴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93.8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75.38%,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7, P<0.05) ;治疗后观察患者 ALT水平为( 157.47±14.52) U/L低于对照组( 211.42±14.67) U/L( t=14.329, P<0.05) ;观察组的 HBV-DNA转阴率以及 HBeAg转阴率分别为 87.69%, 83.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43.08%, 47.69%,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4、 6.72, 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 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肝功能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 干扰 ;慢性乙肝 ;恩替卡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PEG干扰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a干扰联合利巴韦林,分别于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检测ALT及HCVRNA病毒量。疗程48周。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为76.2%,持续应答(SVR)为81.0%,均高于对照组的52.4%和42.9%;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应答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显示出较好的生化学应答及病毒学反应,效果优于a干扰联合利巴韦林。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lpha -2a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替诺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展开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将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入院,按照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的41例划入对照组,偶数的41例划入观察组,对照组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观察组则加入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ALT复常、HBV-DNA转阴、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等,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88%,与对照组患者的9.76%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理想,在HBV-DNA转阴、HBeAg转阴方面作用显著,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肝及其相关因素对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CHB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其中研究组46例为CHB伴脂肪肝患者,且依据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再分为重、中及轻三组,对照组43例为单纯的CHB患者,分析诱发脂肪肝的因素及观察生化学的应答、病毒学的应答、HBVDNA转阴及完全应答情况。结果CHB伴脂肪肝患者与年龄、男性比例、TG、TC、胰岛、BMI、ALT、HBVDNA载量等均有关(P<0.05)。结论脂肪肝不会对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CHB的病毒学应答造成影响,但会对完全应答、生化学应答造成影响。

  • 标签: 脂肪肝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 CHB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 α-2a注射液(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诊疗的慢性丙肝患者 55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理,将其中 27例患者作为 A组,实施利巴韦林联合干扰治疗; 28例患者作为 B组,实施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70.37%, 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6.43%,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于 B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 55.55%, 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 32.14%,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虽高于 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中,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段的运用,既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又可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派罗欣 利巴韦林 慢性丙肝 
  • 简介:摘要总结派罗欣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认为主要从症状护理和心理护理两方面进行。症状护理主要为对使用派罗欣后出现的症状进行护理;心理护理为使患者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其焦虑、恐惧的情绪,加强派罗欣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预后。

  • 标签: 慢性肝炎 派罗欣 不良反应 干扰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α-2a180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慢性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国产聚乙二醇干扰α-2b与α-2a治疗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观察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肝纤维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肝纤维化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聚乙二醇干扰α-2b与α-2a治疗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安全性相似,但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血清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聚乙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联合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6例,并将其分成了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前者给予聚乙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者仅给予聚乙醇干扰α—2a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RVR、cEVR、ETVR及SVR分别为79.17%(38/48)、83.33%(40/48)、87.50%(42/48)、85.42%(41/48),对照组的分别为58.33%(29/48)、64.58%(31/48)、70.83%(34/48)、66.67%(31/48),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31.25%,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聚乙醇干扰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聚二乙醇干扰素&alpha -2a 利巴韦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丙肝患者7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观察治疗后疗效及进行护理总结。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完成本次治疗,无一例严重的毒副作用,无一例中途退出,70例慢性丙肝患者持续应答65例,复发10例,无应答2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是最常用的治疗慢性丙肝的方案,治疗过程必须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其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 利巴韦林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4月诊治的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患者42例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全部给予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在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治疗中应用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利巴韦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早期病毒应答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综合治疗价值高,可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 利巴韦林 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PEGα-2a与PEGα-2b用于闽南沿海地区患者的安全性,为该地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种药物ADR发生率;ADR发生性别、年龄比例;ADR类型;ADR严重程度。结果:ADR发生率,PEGα-2a高于PEGα-2b;其中男性PEGα-2a高于PEGα-2b,女性PEGα-2a低于PEGα-2b。PEGα-2aADR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PEGα-2bADR发生年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出现骨髓抑制、流感样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抗体异常,PEGα-2a发生率高于PEGα-2b;其他不良反应,PEGα-2a发生率低于PEGα-2b。1级ADR构成比,PEGα-2b高于PEGα-2a;2级、3级ADR构成比,PEGα-2b低于PEGα-2a。结论:PEGα-2b用于闽南沿海地区人群安全性高于PEGα-2a

  • 标签: PEGα-2a PEGα-2b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