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60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或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护理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应用中能够显著地降低其感染概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抑制期 护理干预 肛周感染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重点观察其对感染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感染的发生率和预后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预防感染,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 护理干预 肛周感染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和对照组进行一样的护理外,要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有着积极的影响,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的影响的积极的,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值得广泛推行。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抑制期 肛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30.0%,研究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抑制期 护理干预 肛周感染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重点观察其对感染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0例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感染的发生率和预后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预防感染,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 护理干预 肛周感染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个体化护理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治疗的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正常生活能力、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感染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正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饮食控制、按时服药、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个体化护理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的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白血病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方式,在减轻了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个体化护理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 肛周感染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49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患者相关资料、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感染患者加强监测,统计感染率、感染类型,采用Logistic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37例、感染率7.43%,年龄、糖尿病、基础疾病(痔、肛裂史)、便秘或腹泻、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与同组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基础疾病(痔、肛裂史)、便秘或腹泻、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的高危风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率仍处于高位状态,值得引起临床认识,加强感染风险因素控制,利于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率,提高化疗质量。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肛周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导致腹腔感染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8 年 9月~2020年 9月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腹腔感染患者70例划归为观察组,其余110例划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分析方式总结胃癌手术腹腔感染的相关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 结果:两组患者在患有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肿瘤TNM分期Ⅲ期以及D3手术方式指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癌 腹腔感染 发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社区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社区肺部感染患者120例,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抗感染、补液、化痰、止咳等);观察组60例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NEUT%、血清CRP水平变化以及各时段患者体温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WBC、NEUT%、血清CRP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敷贴 社区 肺部感染 发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依据不同治疗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1~75(48.24±6.73)岁,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干预(自拟中药方实施穴位贴敷治疗,1次/d);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32~74(48.19±6.71)岁,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乙酰氨基酚片,1 次/d)。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和(x¯±s)表示。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分别为(1.64±0.52)μg/L、(48.12±11.35)mg/L、(9.75±3.38)mg/L、(5.12±1.7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5±2.49)μg/L、(95.53±21.25)mg/L、(18.69±6.18)mg/L、(9.58±3.8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03、13.915、8.974、7.428,均P<0.05)。观察组头晕、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为(5.12±1.35)d,对照组为(6.3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5)。结论针对社区肺部感染患者,在临床上给予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干预的方式,将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患者 肺部感染发热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白血病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后各测评一次,并进行比较。结果效果佳,给予护理干预后感染率显著降低。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感染引起的发热,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白血病 感染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在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出本院在2022月2月~3月间在本院儿科接受检查、治疗的80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对比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均有效治愈,观察组痊愈率高达100%,而且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促进患儿更好的恢复。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肿痛半月余于2007-07—10入院。半月前训练时会阴部皮肤擦伤,伤后未重视。1天后擦伤处周围出现红肿,疼痛,伴少量渗出。到营卫生所就诊,给予外涂“碘伏”及口服“头孢胶囊”治疗,疗效不佳。后红肿逐渐扩大、疼痛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脓肿”收入我科。伤后无发热、盗汗,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饮食正常,睡眠好,大、小便正常。查体:肛门无异常,未见内、

  • 标签: 肛周皮肤感染 寒性脓肿 并发 皮肤擦伤 病例报告 疗效不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未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与实验组(37例: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4h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等血清检查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比对照组早,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小柴胡汤加减方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 此文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两组,参照组常规中成药治疗(50例)、研究组采用重要方剂治疗(50例),统计治疗相关数据,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经数据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患儿CD3+、CD4+、CD8+免疫功能指标两组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显著,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有效率较高,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