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肛瘘的概述及病因病理发展过程的分析,进行临床分类,探讨肛瘘的临床诊断及检查的各种方法,正确的诊断感染的肛门隐窝(内口),瘘管的走行方向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判断肛瘘的性质和肛周其它化脓性疾病的鉴别,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核磁共振(MRI)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肛瘘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前给予MRI检查,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肛瘘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MRI 肛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腔内超声检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肛瘘患者腔内超声诊断,对肛瘘手术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临床体检、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5例肛瘘患者,单纯性肛瘘21例,肛瘘伴随积液18例,马蹄形肛瘘3例,复杂性肛瘘3例。超声阳性内口7例,马蹄瘘3例,积液18例,管道45例。结论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无创伤、无放射、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应作为肛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超声诊断 肛瘘
  • 简介:摘要肛瘘又称为肛门直肠瘘,是指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也就是说自肛管直肠内有一管道通向肛门周围皮肤。我国是认识该病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成书于战国以前的《山海经》中已明确提出了瘘的病名,并记载了治疗瘘疾的方法。近百年来人们对肛瘘病因、病理的认识才有了突破性进展,因而诊断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

  • 标签: 肛瘘 X线造影检查 MRI 超声诊断 CT诊断
  • 简介:摘要手术治疗目前是根治肛瘘的唯一方法。其诊治关键为查明病因,正确评估并处理原发内口、外口及瘘管。一般而言,单纯性及低位肛瘘较易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相对较少;而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的目标为既要治愈肛瘘,又要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该目标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

  • 标签: 肛管 肛瘘 复杂性肛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诊断中运用磁共振(MRI)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便能够准确评估瘘管的位置、走行以及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最终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肛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MRI检查,将其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准确性。结果本组研究的35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肛瘘;根据Parks分型,10例括约肌肛瘘,15例括约肌间肛瘘,6例括约肌上肛瘘,4例括约肌外肛瘘;28例患者的内口位置能够正确显示;12例单纯性肛瘘,23例复杂性肛瘘。结论对肛瘘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足够参考依据,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肛瘘诊断 磁共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MRI在肛瘘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到2020年3月间收治的74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MRI检查,将其和病理结果对比。结果:(1)MRI结果:74例病患MRI诊断肛瘘66例,MRI显示60个外口与62个内口。(2)手术结果:病理诊断肛瘘70例,MRI诊断肛瘘符合率为94.29%(66/70)。手术病理显示外口有60个,内口有72个,可见,MRI诊断外口符合率为100%(60/60),内口符合率为86.11%(62/72),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RI在肛瘘诊断及应用价值高,对肛瘘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肛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诊断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肛瘘的MRI表现,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显示瘘管32条,外口23个,内口18个,肛周脓肿3个。肛瘘分型为括约肌间型9例,经括约肌型6例,括约肌上型1例,括约肌外型1例。手术共检出瘘管34个,内口24个,外口23个,脓肿3个。MRI检查对瘘管、内口、外口,肛周脓肿显示的准确率分别为94.1%、75%、100%、100%。结论MRI对肛瘘术前准确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RI应作为肛瘘患者术前重要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肛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静脉超声造影联合经瘘管超声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9例肛瘘患者,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分别行经静脉和经瘘管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外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水平距离,瘘管的走行、与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Parks分类),内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垂直距离,分支瘘管的数目、走行,与手术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Parks分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92.41% vs 7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22)。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92.79%、85.71%,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76.58%、6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2、4.718,P=0.001、0.030)。结论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可充分发挥超声造影技术的优势,对肛瘘的Parks分类、内口及分支瘘管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弥补常规二维超声的不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全部施以经直肠超声诊断,将获取的超声诊断结果同最终的手术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瘘管,无论在单纯性肛瘘诊断中,还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该方法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不仅容易操作,而且具有理想的实时性,可以为术前瘘管的有效定位提供极大帮助,临床价值不言而喻。

  • 标签: 经直肠超声 肛瘘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周感染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MRI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与常规检查相比,MRI检查对肛周胀肿的检出率略低,但对肛瘘内口、主管、支管的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与常规检查相比,MRI检查诊断效能更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发现肛瘘内口、主管、支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肛瘘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肛周脓肿及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均为46例。参照组给予超声检查,实验组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诊断正确率为95.65%,参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2.61%,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磁共振 肛门脓肿 肛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肛瘘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术中超声检查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遵照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评估,共计纳入患者64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患者,该部分患者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均使用术中超声检查,综合性评估术前检查情况、术中检查情况和手术探查情况等。结果 结合对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在手术探查过程中,共计探查瘘管数76个,12例患者存在有2个瘘管,内口数为76个,12例患者存在有2个内口,14例患者属于复杂性肛瘘,其余患者均为单纯性肛瘘。在术前超声探查过程中,瘘管探查准确率、内口探查准确率与手术探查无差异,P>0.05。术中超声检查中瘘管探查准确率和内口探查准确率与手术探查无差异,P>0.05。对本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统计可以发现,在术后60天,本组患者中0例患者出现粪污、0例患者出现漏气、0例患者出现稀粪不能控制,0例患者出现失禁症状,整体恢复效果较好。结论 在对肛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按照术中超声进行检查,可以较为准确的对患者瘘管数以及内口数进行判定,可以促使该部分患者尽快得到确诊,对于提升该部分患者的诊断效率以及手术治疗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术中超声 肛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各型肛瘘诊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间40例确诊为肛瘘患者于术前行MRI扫描,MRI扫描序列包括行冠状位(COR)、矢状位(SAG)及横轴位(TRA)T1WI、T2WI序列、T1脂肪抑制序列、T2脂肪抑制序列平扫或Gd—DTPA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10例为单纯性肛瘘,30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6例伴有脓肿。40例患者中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38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5%;39例检出存在瘘管以及显示出瘘管位置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7.5%;脓腔的检出率为100%。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可直接显示瘘道内口、位置,瘘管的走行及其分支,在肛瘘诊断中具有无创伤性、高准确性的特性,能准确评估肛瘘形态、走行及与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相比较具有独特优势及价值,可以较好地显示肛瘘病变及分型,能够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较详尽的影像资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肛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进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中,术前MRI检查发现瘘管29条,支管37条,外口39个,内口31个,并发肛周脓肿8例。MRI对显示主瘘管和支管的准确率分别为96.67%(29/30)和90.24%(37/41),对外口显示的准确率为100%(39/39),对内口显示的准确率为91.18%(31/34),对脓肿显示的准确率为100%(8/8)。结论MRI检查可准确显示复杂性肛瘘的数目、瘘管走行、支管形成及内外口的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及直肠肛管关系、有无脓肿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