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成人尸体标本10例(20侧),采用俯卧位,对其坐骨肛门窝进行解剖,对神经沿肛门走向的角度与长度进行观测,同时对神经定位标志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尾骨尖与后缘的距离为3.80~5.80cm,平均为(4.54±0.64)cm;坐骨结节最凸点与尾骨尖的距离为4.50~8.00cm,平均为(6.03±0.84)cm;坐骨结节最凸点与后缘的距离为4.50~7.50cm,平均为(6.07±0.63)cm;神经主干与肛门3点钟、9点钟位的距离为3.80~7.10cm,平均为(4.91±0.93)cm;神经主干与肛门3点钟、9点钟位的外偏角度为30~40°,平均为(35.4±3.5)°;神经主干处于尾骨尖与坐骨结节的联线上,与坐骨结节的距离为1.50~2.70cm,平均为(2.21±0.26)cm,与骶结节或坐骨结节韧带平面前的距离为1.10~1.60cm,平均为(1.36±0.15)cm。结论神经主干处于坐骨结节内侧2.21cm,尾骨尖与坐骨结节的联线上,位置恒定;在开展肛门手术时,将麻醉剂从平坐骨结节最凸点前1.36cm处注入,所取得的麻醉效果会更加理想。

  • 标签: 肛神经 阻滞麻醉 解剖学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70例肛肠类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同时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其中观察组行肛管内齿状线上黏膜穿刺的方式进行麻醉,治疗组则运用神经阻滞方式开展麻醉。结果观察组有出血症状以及局部肿胀症状的病患人数明显高于治疗组,且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肛肠手术中采用周围神经阻滞具有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用药量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肛周围神经 肛肠手术 麻醉 肛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吸痰管注入开塞露混合液与单纯开塞露塞解除便秘的效果比较。方法通过将100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吸痰管注入开塞露混合液,对照组采用开塞露塞,观察比较两组方法的效果、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耐受时间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结论应用吸痰管注入开塞露法解除便秘较单纯开塞露塞法,治疗效果更好,可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开塞露 便秘 灌肠 一次性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应用于低位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低位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首次疼痛的时间,术后镇痛需求,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

  • 标签: []超声引导 阴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肛周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我们采用周按摩及扩治疗肛裂,疗效尚好,使部分肛裂患者免受开刀之苦,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6例,其中男39例,女7例,年龄15~6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年,均为溃疡性肛裂,个别患者合并较小裂痔。

  • 标签: 肛周 中男 胃肠功能失调 临床资料 局部浸润麻醉 左手食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指扩法在肛门术后扩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11年3月86例肛门术后患儿坚持予手指扩6月~1年,定期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结果86例肛门术后患儿扩效果良好,无肛门狭窄、肛裂的发生。结论手指扩法可减少因使用扩张器不当而造成的伤害。取材方便,易于执行,患儿易于接受,且扩效果与使用器械扩的效果相同,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指扩肛法 肛门术后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简述了周脓肿的案例,具体描述了周脓肿的发病原理,详细介绍了早起治疗方案和操作方案。

  • 标签: 浅析 肛周 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金霉素软膏联合麻油治疗神经外科患者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期间发生周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常规处理后依次使用金霉素软膏和麻油涂抹周损伤处,对照组则用凡±林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周损伤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和有效率(75%&100%)显著高于对照组(2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霉素软膏联合麻油治疗神经外科患者周损伤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肛周损伤 金霉素软膏 麻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痒宁膏治疗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瘙痒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选用痒宁膏外涂于患处,每天两次,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对照组选用派瑞松乳膏,用法同治疗组。治疗20d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主要症状情况,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SCORAD评分瘙痒程度、浸润肥厚、苔癣样变方面,各项积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为32.5%和42.5%,对照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为10.0%和1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痒宁膏治疗周瘙痒较派瑞松乳膏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瘙痒症状及皮肤浸润肥厚、苔癣样变,疗效可靠。

  • 标签: 肛痒宁膏 肛周瘙痒 派瑞松乳膏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