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心脂肪结合蛋白新的纯化方案.方法以牛心为材料,通过凝胶过滤层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快速分离纯化出脂肪结合蛋白.结果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纯度及特异性均良好.并用其免疫大耳白兔获得抗脂肪结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该纯化方案可作为一般蛋白的纯化战略.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Western杂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测定上海地区肥胖青少年在不同糖代谢情况下血清脂肪结合蛋白(L-FABP)水平,探讨L-FABP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等的相关性。方法:共有267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糖耐量正常(NGT)组107例.糖调节受损(IGR)组118例和2糖尿病(T2DM)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FABP,并以△I30/G30(糖耐量试验开始30min胰岛素与血糖变化的比值)和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g)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后,IGR和T2DM组的L-FABP浓度均明显高于NGT组(P〈0.001),而在IGR与T2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显示,L-FABP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相关,校正年龄和BMI后,上述相关性依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发现,2hPG是血清L-FABP的独立相关因素:在267例受试者中未见L-FABP与△I30△G30的相关性,在162例(NGT组65例、IGR组73例和T2DM组24例1行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受试对象中,未见L-FABP与AIRg的相关性。结论:血清L-FABP在肥胖伴糖代谢异常的青少年人群中升高,且与糖、脂代谢相关,但与胰岛β细胞功能无关。

  • 标签: 肥胖症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脂肪结合蛋白(adipos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表皮脂肪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数值将实验组分为轻度组(5次/h ≤AHI<15次/h)和中重度组(AHI≥15次/h)。测量两组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清A-FABP及E-FABP等相关数值,测量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AHI、血清A-FABP及E-FABP数值。结果①A-FABP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AHI、E-FABP呈正相关(P均<0.05),与LSaO2呈负相关(P<0.05);②E-FABP与年龄、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P均<0.05);③轻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FABP、E-FABP、AHI均降低(P均<0.05);④中重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FABP、AHI均降低(P均<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A-FABP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并且OSAHS病情越重,血清A-FABP水平越高;OSAHS患者AHI、血清A-FABP水平在通过有效治疗后均降低。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患者有很高的病死率,是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降低其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对HF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以及病情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发现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可在心肌损伤时迅速释放到血液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通过对100例不同程度HF患者血清中H-FABP检测,了解其在不同程度HF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糖尿病患者脂肪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2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者20例,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细胞脂肪结合蛋白,按血糖波动将2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差值<6mmol/L),B组(差值≧6mmol/L),比较各组脂肪细胞脂肪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血糖波动越大,脂肪细胞脂肪结合蛋白浓度越高结论2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脂肪细胞脂肪结合蛋白浓度相关,可作为评估2糖尿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糖波动 胰岛素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化学发光法原理,初步建立心脂肪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在安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测定心脂肪结合蛋白,依据 CLSI EP 文件对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干扰进行评估并与朗道免疫比浊法试剂进行方法学比对。 结果: 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 5% ;在 1.87ng/ml ~ 146.47n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方程为 y=0.9751x-0.4516, R 2 =0.9993 ;临床样本平均回收率为 95.2% ; 500mg/dL 血红蛋白、 500mg/dL 甘油三酯、 30mg/dL 胆红素对于 H-FABP 检测无干扰;与朗道免疫比浊法试剂进行方法学比较,回归方程为: y=1.0018x-0.0863 , R 2 = 0.9881 ,两者相关性较好。 结论 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脂肪结合蛋白,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与进口朗道试剂相关性好,能够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化学发光法 方法学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非瓣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脏脂肪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3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测定血清H—FAB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心脏事件与非心脏事件发生情况H.FABP水平。结果H—FABP浓度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分别是(4.30±1.28)、(6.06±1.03)、(7.64±1.56)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浓度在心力衰竭各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K-MB浓度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其他心力衰竭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7.95±1.30)ng/ml与非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5.02±1.31)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判断非瓣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损伤 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及时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成为ACS治疗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可做为ACS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本文对H-FABP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心脏脂肪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具有高心脏特异性并主要含于心肌细胞胞浆中的可溶性低分子蛋白,当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于胸痛发作后1-3小时被发现,6-8小时达峰值且血浆水平在24-30小时内恢复正常。众多研究表明,H-FABP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等传统心脏标记物检测时间窗更短,特异性更高,敏感性更强,其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敏感指标,具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心脏脂肪结合蛋白在AMI患者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5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现症状之后,分别在0-2h以及2-4h对这些患者进行静脉血采血,然后分别对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进行检测。另外设置对照组,从体检健康的人群中随机选出50人,对其同样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相比于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对于患者H-FABP的检测,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都出现了水平显著较高的现象,(P<0.0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更加符合要求。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均比较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心脂肪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6-2015-06我院收治的发作时间〈3h急性胸痛患者84例,将其分为AMI组和非AMI组,每组各42例。比较2组患者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分析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MI组0-3h、〉3-6h的H-FABP、cTnI和Mb显著高于非AMI组,〉3-6h的CK-MB显著高于非AMI组(P〈0.01);H-FABP在0-3h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100%,显著高于cTnI、CK-MB和Mb(P〈0.05);H-FABP在〉3-6h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显著高于CK-MB和Mb(P〈0.05)。H-FABP在0-3h、〉3-6h对于AM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nI、CK-MB和Mb。结论:H-FABP诊断早期AMI优于cTnI、CK-MB和Mb等心肌标志物。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脂肪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8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中的H-FABP浓度。根据H-FABP水平三分位数值分为低H-FABP组(H-FABP≤4.04 ng/ml,n=292)、中H-FABP组(H-FABP 4.04~7.02 ng/ml,n=292)和高H-FABP组(H-FABP≥7.02 ng/ml,n=293),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此外,根据患者心衰是否为冠心病所引起分为缺血性心衰和非缺血性心衰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H-FABP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基线H-FABP对心衰的预后价值。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及N末端B利钠肽原(NT-proBNP)与H-FABP呈正相关(β=0.012、0.238、0.001、0.345、0.063,P均<0.05),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H-FABP呈负相关(β=-0.184、-0.006、-0.016、-0.034、-0.006,P均<0.05)。共有119例(13.6%)患者出现失访,在随访931(412~1 185)d时,246例(32.5%)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69及0.71),对应的基线H-FA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5、6.54和6.54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P<0.001)。H-FABP分别以6.54 ng/ml(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及其水平三分位数作为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4,P<0.001),也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28,P=0.027)。结论年龄、性别、冠心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eGFR、尿酸及NT-proBNP与H-FABP相关。基线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脂肪结合蛋白水平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病例60例,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脂肪结合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对照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研究对象。结论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临床确诊。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