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汤治疗郁血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所收治郁血月经不调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均有所增加,趋于平稳,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增加更多,更加接近正常天数。所有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加味逍遥汤治疗郁血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剂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逍遥汤 肝郁血虚脾弱 月经不调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逍遥汤治疗郁血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8年 7月所收治郁血月经不调患者 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均有所增加,趋于平稳,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增加更多,更加接近正常天数。所有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 :加味逍遥汤治疗郁血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剂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逍遥汤 肝郁血虚脾弱 月经不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汤治疗郁血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所收治郁血月经不调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均有所增加,趋于平稳,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月经周期天数增加更多,更加接近正常天数。所有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加味逍遥汤治疗郁血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剂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逍遥汤 肝郁血虚脾弱 月经不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味逍遥汤治疗郁血月经不调的效果。方法:8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口服治疗,观察组行加味逍遥汤治疗,分析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加味逍遥汤治疗 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味逍遥汤与西药治疗联合应用于郁血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我院于2020.1—2021.10收治的郁血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31例)基于对照组联合实施加味逍遥汤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55%)相较于对照组(70.97%)要高(P0.05)。结论:在郁血月经不调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中加用加味逍遥汤治疗的效果较为确切,可改善病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西药治疗 月经不调 加味逍遥汤 肝郁血虚脾弱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结汤加减在郁血月经不调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择选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门诊所所收治的郁血月经不调患者84例作为实验的对象,按随机双盲模拟试验,将全部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常规组,其中,对常规组予以常规西药加以治疗,对试验组患者予以开结汤加减加以治疗,且对其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97.6%)比常规组患者(88.1%)高,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郁血月经不调患者予以开结汤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月经不调 开结汤加减 肝郁血虚型
  • 简介: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明确其诊断.指出痉挛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属于证,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开辟治疗脑性瘫痪的新途径,有利于规范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常规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加快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小儿 脑性瘫痪 痉挛型 中医 肝强脾弱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郁血不寐的疗效。方法采用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本病40例。结果对比前后症状总有效率85%。结论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郁血不寐有效。

  • 标签: 不寐 丹栀逍遥散 酸枣仁汤 肝郁血虚
  • 简介:血虚证是临床常见气、血、阴、阳亏虚的四大虚证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诊断学概念,是临床各科多种病证在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反映。血虚证又称营养不足症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灵枢·决气》云:“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主要是指血的生成的生理概念,说明人体中的血有赖于水谷之精微,通过赤化,即形成血。《难经·二十三难》云:“血主濡之”,这说明血主要起着濡养作用的生理功能性概念,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赖于血的滋养。“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养,津液得以运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景岳全书》)。《类证治裁·不寐》曰:“由思虑伤血亏损,终年不寐。”所谓血虚证是脾气亏虚,气不生血,生血之源亏少所导致血虚证候。

  • 标签: 脾血虚证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共47例脑瘫患儿就医,予中医护理,观之症候。结果护理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平均花费(1031.5±531.7)元。结论脑瘫辅以中医护理可消减症候,促患者康复,经济性高。

  • 标签: 中医护理 肝强脾弱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对郁血恶性肿瘤患者失眠采用中医联合治疗与仅用西医治疗进行对比探讨方法:选取我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郁血失眠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76例患者展开研究。一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中医联合治疗,一组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研究数据表明,这两组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的复发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郁血虚 失眠 不寐 神阙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瘫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脑瘫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活血疏肝法治疗郁血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郁血黄褐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服药2个疗程后,基本治愈9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患者血清SOD水平测定(单位U\ml)治疗组平均值为77.18±12.54,与正常对照组103.04±9.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0,P<0.05)。治疗组经中药治疗后,平均值为102.69±9.1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P<0.05);患者血清MDA水平测定(单位Nmol/ml)治疗组平均值为5.88±0.58与正常对照组3.90±0.4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5,P<0.05)。经中药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值为3.59±0.6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4,P<0.05)。结论临床用药证明能明显改善黄褐斑症状,实验表明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清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 标签: 活血疏肝法 肝郁血瘀型 黄褐斑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血虚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医辩证为血虚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联合中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予以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黄体期及经期血清E2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头痛程度、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血清E2水平均上升(P〈0.05);治疗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血虚经行头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雌激素水平有关。

  • 标签: 经行头痛 血虚肝郁型 分期治疗 头针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