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周帮兵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17期
  • 机构: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重庆市黔江区 409000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帮兵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28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17期
  • 机构: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重庆市黔江区 409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体体表和体内分布的共生微生物有80%生活在消化道内,其种类超过1000种,重量可达2公斤,细胞总数超过1014个,约为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3倍。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和基因总数要比人类多得多,而且它们注定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肠道菌群 更年期 肠道细菌 肠内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表面稳定而具有功能性的黏膜屏障是分隔机体内环境与食物抗原及微生物的生物界面。肠道是定植于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内外环境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紊乱主要体现于共生及病原的生长失衡,并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或代谢产物影响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本文就肠道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介绍,为了解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供部分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 肠道稳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儿期是肠道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肠道群主要来源于母体与其之间的群交换。剖宫产、早期接触抗生素和配方奶喂养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的建立,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母乳寡糖(HMOs)是一类结构多样的非共轭聚糖,母乳中含量丰富,可调节婴儿肠道群组成,对婴儿肠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为了解婴儿肠道的定植特点及HMOs对肠道的影响,现就此综述如下。

  • 标签: 肠道菌群 菌群紊乱 母乳寡糖 婴儿
  • 简介:大脑作为人体最高司令部,总是高高在上地对身体其它器官发号司令。执行命令的器官其中一员——肠道的职责是负责接纳消化吸收,可是大脑和肠道他们真的只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吗?据相关医学研究结果报道:从肠道学研究这一角度来看,大脑与肠道的上下级关系极有可能颠覆。当人体内肠道处于紊乱失调的状态时,肠道这个“第二个大脑”就会发出抗议的“负能量”信号,并迅速传达至人体第一大脑,大脑就会出现痴呆、焦虑、抑郁及孤独症等各种脑神经精神疾病。如同“屁股决定脑袋”一样,其实肠道也可以决定脑袋!

  • 标签: 肠道菌群 脑科学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世界上肥胖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多,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学者们关注到肠道在肥胖疾病的作用和治疗中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近些年关于肠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肠道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肥胖治疗可以籍此为出发点,本文就肠道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与地位展开研究,以及如何调节肠道在机体内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肥胖的效果。迄今为止,学术界和医学界对肠道在肥胖发生和治疗中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下文展开详细的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肥胖 地位 作用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作为全球肝癌大国,肝癌患者约占全球肝癌发病人数的1/2,而该病病死率居我国第二位、世界第三位。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肠—肝轴”的关注度提高,此方面研究得到加强,一些研究中发现肠道微生态可以在原发性肝癌中起到重要作用,靶向肠道延缓肝癌及其相关并发症进展的治疗方式逐渐被关注。因此,本文将对肠道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及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做出评述,为未来肝癌发病机制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原发性肝癌 肠—肝轴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癫痫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大多数儿童癫痫经药物治疗能控制,但仍有20%~30%癫痫患儿经治疗后控制效果不佳,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通过脑-肠轴与大脑产生双向联系,包括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免疫系统、神经递质及神经调节因子等,对大脑的生理、行为和认知功能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肠道与癫痫的密切联系,可能作为治疗癫痫的一个靶点,本文就肠道在癫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展开综述。

  • 标签: 癫痫 肠道菌群 治疗
  • 简介:摘要肠道对机体代谢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减重手术作为目前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症最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变肠道。术后肠道的变化具有时空特异性,术后不同时间点上和不同肠段中的群组成与结构不尽相同。减重术后肠道改变的原因可能在于手术引起的胃肠道解剖及相应生理功能的变化。通过移植术后群发现肠道参与减重手术改善代谢,其中的机制可能和-宿主相互作用的众多分子途径有关。同时,术后肠道的变化还与减重手术患者的预后相关。此外,减重术后所引起的变化不仅与改善肥胖和代谢有关,还可能存在潜在危害,其中减重手术后的营养吸收不良与肠道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阐明减重术后肠道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减重手术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为此作一综述。

  • 标签: 减重手术 胃旁路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癫痫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大多数儿童癫痫经药物治疗能控制,但仍有20%~30%癫痫患儿经治疗后控制效果不佳,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通过脑-肠轴与大脑产生双向联系,包括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免疫系统、神经递质及神经调节因子等,对大脑的生理、行为和认知功能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肠道与癫痫的密切联系,可能作为治疗癫痫的一个靶点,本文就肠道在癫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展开综述。

  • 标签: 癫痫 肠道菌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在内脏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在内脏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与内脏痛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在内脏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 疼痛 肠道菌群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
  • 简介:人体肠道肠道黏膜免疫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失衡是IB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可作为IBD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肠道失衡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