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ESD与EMR治疗结直肠早期病变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挑选40例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按手术方法,将其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EMR(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对于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和复发率均比参照组好,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但其手术时间比参照组长(P<0.05)。结论ESD治疗结直肠早期病变的效果较好,对于大直径的病变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是一种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ESD EMR 结直肠早期病变 护理干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行大肠息肉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大肠息肉切除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量为1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116例患者共切除118枚息肉,均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11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并无穿孔等并发症状。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行大肠息肉切除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切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配合要点与分享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我科20例食管早期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进行观察研究,总结食管早期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20例食管早期癌患者食管病变成功切除。治疗中创面均有出血,其中8例出血量少、创面小,予氩气刀成功电凝止血;另12例因术后出血量大,均用OLYMPUS止血夹夹闭创面,术后未出现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胃镜,发现20例食管早期病变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情况。结论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医护人员默契、熟练的配合,术后病情仔细观察及健康宣教是保证食管早期癌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食管早期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护理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治疗大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性息肉,临床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用于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以2015.7~2016.9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大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性息肉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数)、观察组(双数),人数均为5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套圈电切,观察组行EMR治疗,对疾病治愈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疾病是否复发。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9.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0.0%、1.8%,与对照组1.8%、9.1%,两组疾病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对大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性息肉采用EMR治疗,疗效佳、安全性高。

  • 标签: 安全性 大肠息肉 疗效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性 EMR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患者。将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息肉切除,其中2例发生术后小量出血,经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无痛镜下行息肉切除的患者,配合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不仅可维持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各种创伤的耐受性,还可减少胰腺分泌、促进胰瘘愈合,同时对于疾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阻断作用;当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胃肠功能恢复、无胰腺继续坏死和腹腔内感染病灶时,应尽早开展内营养。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对生化指标的监测,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并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回报,遵医嘱及时调整营养液配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 肠内外营养支持 护理配合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48例性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干预的要点和效果。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肠穿孔和麻醉意外。术后 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腹胀, 3例患者出现少量出血。 2例为结痂脱落后出血, 1例为蒂息肉出血,结痂脱落出血患者经再次镜下止血后停止出血,蒂息肉出血患者经电镜止血后停止出血。术后患者未出现感染和其它并发症。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为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重要辅助手段,促进患者恢复。护理内容应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和出血护理,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术后发生出血。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切除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无痛镜下行息肉切除术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共收治的800例自愿接收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统计分析患者的治愈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经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在给予合适的补液抗炎等治疗后,未出现穿孔、出血等不良情况,且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达100%。结论在无痛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临床治愈率好,护理满意度高,且具有安全、无痛、高效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切除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内营养与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内营养与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按不同比例混合的两株杆菌作为强化接种剂生产熏马。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第0,2,4,7,14,21,28d取样,测定体系的pH值、细菌数量、水分含量、组胺和酪胺生成量。结果表明:两株杆菌在熏马体系中存在交互作用。各比例混合接种的熏马处理组,均在4d后快速生成组胺,且组胺的生成量都在单一接种阴沟杆菌与杆菌001的生成量之间。除9∶1处理组微弱抑制组胺的生成外,其余各组均增强组胺的生成能力。酪胺从第2天开始缓慢生成,各处理组酪胺生成量都超过其理论值,其中以5∶5的混合接种组熏马的协同作用最显著(P〈0.05)。

  • 标签: 新疆熏马肠 生物胺 肠杆菌 交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的过程中,实施早期内和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外营养支持,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进行内营养支持,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较优,其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2.5%),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内和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发现,内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同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改善其临床情况,因此更加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 效果对比
  • 简介:炎症性病(IBD)是一种引发间质细胞过度增殖、壁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及肠道肌层过度生长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具有慢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虽然目前一些治疗方案可以诱导活动期IBD的肠道炎症缓解,但不能长期使疾病维持于不活动的状态[2]。纤维化是IBD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炎症性肠病 肠纤维化 细胞因子 信号转导 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胃肠道手术术后采用内营养支持和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在手术后,将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而将外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并发症明显较少,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胃肠道手术后给予内营养支持与外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142例接受内镜切除的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切除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组中的肿瘤位置和大体分型显著高于治愈性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χ22=18.048;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EMR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和表面隆起凹陷型(OR1=3.340,OR2=1.371,P<0.05)。结论对于表面隆起凹陷型和位于右半结肠的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经过EMR治疗不易治愈性切除。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清合剂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NOR.);②模型对照组(CON);③抗生素组(ANT);④清合剂组(QCHJ),分别观察术后24h,48h,72h回肠部位,具体部位包括上皮细胞,它所对应的是24h;固有层,它所对应的观察时间是48h,淋巴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的凋落死亡的指数,它所对应的观察时间是72h。结果模型对照组术后上皮细胞、薄层结体组织细胞,及淋巴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的凋落死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清合剂所组成的类别与上面所说的各类指标,同模型组来进行对比,其结果明显有所改变与完善。结论清合剂这类组合,可以改善因血少而形成的二次注入,近而导致各组造模后产生凋落与死亡,保护屏障。

  • 标签: 清肠合剂 小肠 缺血再灌注 凋亡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降低镜下行息肉切除术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4年 6月~ 2016年 2月 229例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干预组 114例,对照组 11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的护理干预手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疼痛、出血、肠穿孔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疼痛、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1)。 结论 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沟通、行为限制等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 镜;息肉切除;并发症;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intestinal polypectomy under enteroscopy.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229 cases of intestinal polypectomy from June 2014 to February 2016.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11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1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nursing of endoscopic polypectomy,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creased other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testinal bleeding and intestinal perfo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testinal bleeding and intestinal perfora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such as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 and behavior restric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endoscopic polypectomy.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球菌二联活菌溶胶囊治疗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易激综合征患者110名,医护人员将11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球菌二联活菌溶胶囊治疗,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后的治疗有效率及胃肠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36%)、胃肠道症状评分(79.53±2.46)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7.27%)、胃肠道症状评分(60.42±2.33),本次研究中的实验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球菌二联活菌溶胶囊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排便次数异常、腹部不适、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对患者疾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西甲硅油乳剂 枯草杆菌 肠球菌 肠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