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进行对比得出康复效果。结果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康复护理训练是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训练
  • 作者: 刘春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510402197803155521四川攀枝花)【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1-01胸外科术后护理工作中,肢体功能恢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降低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术后患者死亡率,推动患者各个系统器官功能恢复和保证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1胸外科术后护理方法第一,术后床上运动。在患者麻醉还没有清醒之前,使用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位置。护理人员强化患者被动性活动以及上肢各个关节的活动、下肢按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加需要加强下肢被动性锻炼,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第二,病人麻醉清醒以及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取坐位以及半卧位,这种体位有助于胸外科术后患者康复。首先,这种体位可以降低膈肌,加强胸腔的容量,扩张肺部,有助于交换气体,同时方便咳痰、咳嗽。其次,这种体位可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肺淤血的产生,有助于心脏排血,有效的改善循环。最后,有助于纵膈内以及胸腔积液、积血引流,有助于提升胸腔内部引流装置引流的有效性,更加有助于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第三,鼓励并且帮助患者深呼吸,从而更加有效的咳嗽排痰。利用指压胸骨切迹上方血管的形式,也可以站到患者的健侧,有效叩击患者背部,双手扶住患者胸壁,并且对患者切口进行轻压,支撑肋骨,叮嘱患者轻咳几声,使得痰液松动,然后深吸气,使得胸廓振动,最终咳出浓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感,提升咳痰效果。护理人员在叩击患者的背部时需要注意,一手按压胸部切口,一手五指并拢弯曲为勺状,有效的避开胸部的切口位置,轻轻的叩击背部,从外到里,从下到上,振动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咳出。痰液过于黏稠而无法咳出的患者,可以进行雾化吸入,使得痰液不断稀释,最终咳出痰液,有效的预防肺不张以及肺炎等并发症的产生。第四,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有效的改善肺部循环功能。首先,按照患者的病情,协助、鼓励患者慢慢下床活动,最初阶段患者可以坐到床边,两条腿保持自然下垂,慢慢的扶床站立,在室内以及室外活动。病人下床不会受到胸腔引流装置的影响,因此患者可以坐到椅子上,还可以四处的走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下床活动的时候要将引流装置进行妥善固定,引流瓶的位置要比膝关节低,同时要保持密封状态。其次,早期活动要逐次实施,慢慢的增加活动量。锻炼之前,可以适当的采用镇痛药物,有效降低疼痛。运动量要适中,以不引发疼痛以及疲倦为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晟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05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环节,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对研究主体进行筛选时,会结合研究要求,确认研究时间线,即2021年8月-2023年3月,选出患有脑卒中偏瘫患者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分配法,将研究主体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行走距离相对较长,P<0.05;观察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时,对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加以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行走能力,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率。

  • 标签: 康复护理指导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内容及施行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FMA、NIHSS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前FMA及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对比中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因而可以在患者护理中将该种护理方案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环节,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对研究主体进行筛选时,会结合研究要求,确认研究时间线,即2021年8月-2023年3月,选出患有脑卒中偏瘫患者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分配法,将研究主体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行走距离相对较长,P<0.05;观察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时,对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加以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行走能力,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率。

  • 标签: 康复护理指导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作用。方法以本社区2014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的46例偏瘫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康复护理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护理中,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康复护理 偏瘫肢体 功能训练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社区 康复护理 偏瘫 肢体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联网下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2022年范围内收治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与互联网下康复护理指导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并依次将其纳入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评价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患者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以互联网为依据的康复护理指导利于协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及早恢复肢体功能并有助其获得理想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互联网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网络平台下的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网络平台下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上下肢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偏瘫患者 网络平台 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效果观察和比较。方法:通过选取治疗时间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老年脑梗死患者,共计80例,通过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满意度、相关障碍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做好效果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 71.89±2.25、92.46±2.46,实验组患者明显改善(t=0.013、5.256)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者的疼痛症状、运动障碍、活动受限以及感觉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调节阴阳,并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整体情况较好。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实施深入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时间段内本院中进行了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比较组(n=27)和观察组(n=27)。比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对两组别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和膝关节HI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前,两组别中患者的VAS评分以及膝关节HISS评分在通过对比之后差异没有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别中患者的VAS评分得到显著的降低,膝关节HISS评分则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膝关节HI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比较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 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方式可以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认知护理 肢体康复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情况。结果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肢体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 肢体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肢体康复方在脑卒中后肢体偏袒中所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偏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中风肢体康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NIHSS评分相近;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评分显著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中风肢体康复方 脑卒中 肢体偏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选择同期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认知护理联合肢体康复指导,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联合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认知护理 肢体康复指导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4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对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小于0.01)。结论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风 偏瘫肢体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护理对于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命安全。通过对我院康复科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同时做好心里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及良肢位的摆放等,从而消除了脑卒中患者的心里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有效的预防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复发率,减少了残疾率,充分说明了康复护理对肢体障碍病人的重要性。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创伤后肢体肿胀的康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康复治疗。结论“RICE”原则和主动训练是肢体肿胀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RICE"是指预防和治疗肢体肿胀的4项原则,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各种理疗方法。

  • 标签: 创伤后 肢体肿胀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住的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实施肢体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都有明显的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病人早期实施肢体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 早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肢体残疾的康复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各种正确的康复护理,才能使肢体残疾患者缩短疾病的疗程,减轻痛苦,加速肢体残疾康复,最终获得尽可能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尽早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肢体残疾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