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 标签: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下肢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 标签: 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老式站立床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数据的截取是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例展开调查,根据康复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并设为常规组,余下40例患者加入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康复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训练后认知功能评分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对康复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组在训练后的FMA分数上更高,p<0.05。结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 卒中 认知障碍 常规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在新课改课程教学要求下,语文教育要求和教学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作为中国国学,语文在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不应只限于读说,写练也同样重要。而小学阶段作为语文教学基础的重要起步阶段,对学生的语文教学训练情况反馈更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训练教学信息反馈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后期的语文训练反馈工作做以指导。

  • 标签: 小学 语文训练 情况反馈 落实研究
  • 简介:摘要:传统的水产养殖增氧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与智能化养殖的需求,且现有的自动增氧系统控制方式过于简单、灵活性较差。本文在嵌入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闭环反馈增氧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鱼塘鱼类所需氧含量来设定上限值和下限值,达到下限值则自动补氧,溶氧量饱和时则自动关闭增氧机的智能控制,避免依靠落后手动控制增氧机而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溶氧含量,并且人工控制增氧机存在着盲目性,可能会导致出现大面积泛塘,电能的浪费。该系统的出现可以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快速达到的精细化、数字化的养殖程度。

  • 标签:   智能化养殖  自动增氧系统  嵌入式  溶氧量
  • 简介:在田径训练中,教练员通过各种渠道从运动员身上获取有关的训练信息,然后通过加工、选择、处理,再回输给运动员以指导其训练,从而提高动作技术质量、强化训练效果,这种信息的获取、加工、回输的过程,称之为运动训练的信息反馈。实验证明,运动员在

  • 标签: 田径训练 运动员 信息反馈 动作技术 教练员 运动训练
  • 简介:针对存在外部扰动的情形,研究了一类线性多智能系统的包围控制问题。在通讯拓扑弱连通且领航者组成的导出子图为平衡图的条件下,设计了一个含待定参数矩阵的分布式协议,通过定义合适的控制输入,将包围控制问题转化为鲁棒H∞控制问题。然后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为工具,证明了当信息拓扑Laplacian矩阵非零特征值所对应的一组LMIs同时成立时,系统可解包围控制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结论的有效性。

  • 标签: 多智能体系统 包围控制 H∞控制 输出反馈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的管理策略。方法:对比2022年与2023年医院内部监控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抽取上述两年份之中的40例医保收费项目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即2022年未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2023年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以及满意度来进行分析,明确医院实施DRC支付前后医保事前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分析医保管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DRG支付前后的不合理收费发生率以及各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本院在实施DRG支付之后,医院实施医保事前监控反馈所呈现出的不合理情况发生率出现明显下降,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医院实施DRG支付之后,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工作满意度出现明显提升,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有效加强医保的智能化监控以及管理,落实DRG支付病例展开合理监督与管理,能有效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准,使得医保基金的使用以及管理工作科学性获得提升,增强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性,建议对此种医保监管方式进行推广。

  • 标签: DRG付费 医保智能监控系统 管理策略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TTB)是将二回路系统的水质保持在正常运行允许值内而设计的收集和处理单元,在电厂启动、正常运行、以及二回路辐射监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TTB系统组成、功能以及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为以后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调试 蒸汽发生器排污 经验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所产生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92例脑中风疾病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结果92例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能力。结论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 标签: 中风 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能力、足底压力分布、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n=70)、运动组(n=70)、头针组(n=72)。3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其中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运动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训练120 min,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8周。头针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运动组患者则增加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而联合组在增加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治疗每日1次,每次共4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改良的Berg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评分(MBI)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下肢肌张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用步态功能评价系统检测患者患侧的足底压力分布和步行时各下肢关节的活动角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MAS、BBS、FMA-LE、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MAS、BBS、FMA-LE、MBI评分分别为(1.41±0.60)分、(46.13±8.95)分、(29.10±3.24)分和(55.76±11.18)分,均显著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第Ⅰ趾、第Ⅱ~Ⅴ趾、跖骨头Ⅰ、跖骨头Ⅱ~Ⅲ、跖骨头Ⅳ~Ⅴ、内侧足弓、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的承重负荷比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患侧的上述各足底压力分布承重负荷比均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骨盆旋转角度、髋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屈角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各活动角度均显著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下肢肌张力,提高其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和下肢的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头针 下肢智能反馈 脑卒中 下肢肌痉挛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等分成两组。将其中进行常规患肢功能训练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两组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之前,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I指数评分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治疗后,两组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肢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其健侧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健侧肢体功能训练 脑卒中偏瘫 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干预脑梗塞患者过程中,予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其肢体功能改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于2021年1月-2022年11月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诊治10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对象,以干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早期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指导,每组50例,分析两组满意度、Barthel评分、FMA评分、心理情绪。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00%)比较对照组满意度(82.00%)较高。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对照组Barthel评分较高。对照组患者FMA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FMA评分较低,P<0.05。结论:临床干预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过程中,予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脑梗塞 肢体功能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用生物反馈刺激训练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结果100例病人中经盆底生物反馈训练2个疗程后,其中90例患者便秘症状消失,治愈率90%。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是便秘患者一线治疗方法。

  • 标签: 便秘 生物反馈训练 疗效
  • 简介:反馈”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极为受到重视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增强教学的应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语文教学 “反馈”原则 反馈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和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及干预三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肢体按摩和康复锻炼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肢体按摩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