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淋巴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有肝、肺、淋巴结、腹膜,少见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肾上腺和肾脏。临床上以肾脏转移癌的症状作为胃癌首要症状的病例实属罕见。现在报道一例以间隙肉眼血尿并呕血为首要症状的胃癌并左转移的病例,旨在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

  • 标签: 腹膜种植转移 转移部位 间隙性 肾脏转移瘤 淋巴转移 肉眼血尿
  • 简介:摘要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症状,不能接受根治切除手术患者在经过膀胱持续冲洗、经尿道电凝止血等保守治疗失败后,发展为难治血尿。由血尿形成血凝块导致的尿道阻塞及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及生命,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困难。经导管动脉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学的发展,可见大量有关动脉栓塞治疗难治血尿的文献报告,现就其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技巧、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 标签: 难治性血尿 膀胱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高血压的血管损伤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2013年6月-2016年6月完善肾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血管高血压的患者44例,部分患者完成了静脉取血、肾脏ECT检查,分析44例血管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一级血管是指肾动脉主干,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是指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等分支血管,血管损伤定义为血管存在狭窄、闭塞、动脉瘤其中一种表现者。结果双侧血管损伤35例(79.55%),单侧血管损伤9例(20.45%);一级血管损伤或同时合并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损伤15例(34.09%),单纯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29例(65.91%)。(1)肾动脉造影表现15例(34.09%)患者存在一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35例(79.55%)患者存在二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改变,病变血管以叶间动脉(34例,77.3%)和(或)弓状动脉(14例,31.8%)受累最常见,小叶间动脉(4例,9.1%)受累相对较少;20例(45.45%)患者存在血管微血管瘤形成,4例(9.09%)患者存在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节段狭窄和狭窄后扩张交替出现。(2)28例患者行双ECT检查(56个肾脏),38个(67.86%)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29.59±17.88)ml/min,38个(67.86%)肾脏血浆流量(ERPF)降低(150.42±90.06)ml/min。其中18例单纯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患者双ECT示,24个(66.67%)肾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8.22±12.75)ml/min;25个(69.44%)肾脏血浆流量降低(149.13±67.14)ml/min。(3)36例患者行坐位素活性测定(5.97±3.86),29例(80.56%)患者坐位素活性增高。结论血管高血压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损伤多累及弓状动脉和叶间动脉,多伴有狭窄、闭塞、微血管瘤形成,提示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病变参与了血管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损伤 血管狭窄 血管闭塞 微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9例闭合损伤患者,对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9例患者27例行保守治疗(25例保守成功、2例保守失败转手术治疗),最终14例行手术治疗(切除、保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准确评估损伤的程度,依据闭合损伤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闭合损伤的关键。

  • 标签: 闭合性肾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治疗小儿紫癜肾炎血尿和蛋白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紫癜肾炎合并血尿和蛋白尿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抗过敏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44/56),高于对照组607%(3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11/56),显著低于对照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紫癜肾炎伴有血尿和蛋白尿患儿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肾炎康复片 血尿 蛋白尿 安全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损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56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肾功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恢复。结论通过对本组56例高血压损害患者资料的临床分析,可知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延缓和保护高血压损害患者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性肾损害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保留单位手术和根治切除手术治疗早期局限性肾癌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探讨不同的肾功能指标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3例早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35例患者接受保留单位术(保组),28例患者行根治切除术(根治组),所有的患者均随访满两年,随访期间患者的血肌酐、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被搜集并记录下来.结果63例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损伤表现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保组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4%,根治组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体随访结果显示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的尿酸及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组的平均水平低于根治组.在术后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方面,各指标的独立检测阳性率均较低,尤其是血肌酐、尿酸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等传统肾功能指标.当各指标互相联合后,肾功能异常的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保组及根治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达37.1%和71.4%.结论在早期局限性肿瘤的治疗中,保留单位手术较根治手术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更小.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对于发现术后肾功能的早期异常更敏感,可与肌酐、尿酸、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起协同作用.

  • 标签: 肾细胞肿瘤 肾切除术 肾功能
  • 简介:摘要吾师马晓燕教授擅长于慢性肾衰并发症骨病的治疗,本人有幸在吾师处学习,现将吾师对此病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据吾师之临床经验总结认为骨病之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皮肤疮毒或服用毒性药物,损伤肾脏。肾病既久,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而导致肾脏功能衰退。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肾亏虚,肝脾虚弱,浊瘀互阻,本虚标实。临床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健脾泄浊,化瘀排毒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配合适当的饮食及生活调护,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肾性骨病 中医药疗法 肝脾肾论治 名医经验 马晓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钬激光碎石联合盏憩室颈切开在经皮镜治疗盏憩室结石中的安全。方法将2014年8月1日-2016年7月31日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40例盏憩室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0例/组。一组实施经皮镜微造瘘术(对照组)。一组采取经皮镜钬激光碎石联合盏憩室颈切开手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肾功能指标、盏憩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二十四小时尿量(1625.26±256.21mL)、血肌酐(67.26±12.28μmol/L)、血尿素氮(5.23±2.05mmol/L)、血钾(4.21±0.25mmol/L)、盏憩室大小(2.02±0.28cm)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p<0.05)。结论经皮镜钬激光碎石联合盏憩室颈切开治疗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钬激光碎石 肾盏憩室颈切开 经皮肾镜 肾盏憩室结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损伤出血的介入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86例肾脏损伤出血患者,采用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对出血动脉行超选择栓塞治疗。结果86例患者经超选择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或金属弹簧圈栓塞后,均能有效止血。栓塞后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中断闭塞,肾动脉出血征象消失。术后1-3d肉眼血尿消失。在随访时发现均未再次发生出血情况,未见继发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损伤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肾功能损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损伤性 肾出血 介入
  • 简介: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1]。约1/3的肾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40%的局限性肾癌最终也会出现远处转移[2]。转移细胞癌(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10%[3]。肾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所以外科手术一直是肾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METASTATIC 肿瘤抗原肽 肿瘤细胞疫苗 过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单纯镜下血尿的病因和转归。方法回归分析76例单纯镜下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预后情况。结果76例患儿中,肾小球血尿52例(68.4%),其中临床诊断为孤立血尿41例(53.9%);非肾小球血尿24例(31.5%)。对已明确病因者按相应疾病处理并随访,对未明确病因的41例孤立血尿患儿进行定期随访,未给予其他特殊处理。跟踪随访时间为1~7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0±2.20)年,随访结束时,血尿消失32例,占42.1%,结论儿童单纯镜下血尿以肾小球居多,虽然大多持续存在,但很少发生损害,对病因明确的可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与病因不明者,无特殊治疗,需长期随访。

  • 标签: 镜下血尿 病因 随访
  • 简介:摘要慢性肾炎血尿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常常迁延难愈,严重时可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西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中医认为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不同医家治疗此病也是各抒己见、百花争鸣,中医药在消减血尿、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治疗中,笔者通过辨证论治配合中医特色疗法,行之有效。

  • 标签: 慢性肾炎 血尿 中医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连续替代治疗对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有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联合连续替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经治疗以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白蛋白、AL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连续替代治疗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替代 晚期重型肝炎 肝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肾内科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发病原因及其类型根据其临床表现制定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进行救治的20名肾内科急性后肾功能衰竭患者用回顾的分析方法并对患者实施解除梗阻的治疗方法,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采用回顾治疗方法分析实施解除梗阻的方法。在研究的20名患者中有18名患者的肾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率为90%,其中有2名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10%。结论利用B超和X线腹部平片确诊肾内科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通过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来看,解除梗阻可以有效治疗该类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解除梗阻这种方法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 标签: 肾内科 急性肾后性 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