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有限的检验信息中归纳和提炼出更有价值的诊治信息,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探索检验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新的方法。方法通过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为例,依托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胃肠肿瘤标志检测数据进行验后概率解释。结果大肠癌组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浓度均明显高于高于其他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能够比较科学地提供检测参考。结论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诊断效率较高,是临床检验实践的一个新途径。

  • 标签: 胃肠肿瘤 标志物 检验 验后概率 ANN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肿瘤标志物 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免法在临床检测肿瘤标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酶免法与放免法比较测定48例患者甲胎蛋白(AFP)结果分析进行总结放免法的应用价值。结果48例血清测定结果中,酶免法与放免法无显著性差异性。但放免法检测价格比较昂贵,收费也高不适合一般医院的普及。结论放免法因需要特定的环境及试剂和仪器价值昂贵,仪器要求精度高等特定要求,在临床检测肿瘤标志技术中RIA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ELISA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所取代。

  • 标签: 放免法 肿瘤标志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肺肿瘤标志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肿瘤标志水平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分为3组,肺癌组患者100例、肺良性病组患者100例、健康体检组100例。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水平以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血清肺肿瘤标志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胃癌病人多数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研究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的最佳组合联合监测对于诊断胃癌、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中晚期胃癌不能或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或加内镜射频或内镜微波,效果良好。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12多种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258例胃癌术前患者、90例胃癌术后患者、15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78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12种肿瘤标志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CA199(28.7%),NSE(6.2%),CEA(21.7%),CA242(20.2%),HCG(22.5%),AFP(6.2%)及HGH(22.5%)单项指标检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及胃部良性疾病患者(P<0.05);而胃癌术后患者仅cA199(13.3%)和CEA(21.7%)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术后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单一指标阳性检出率最高为CA199的达28.7%,而联合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达53.5%,与正常健康者(20.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为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动态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标志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手术病人术前传染病标志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论手术前传染病标志检测对控制医源性感染和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手术前 传染病标志物 检测
  • 简介:目的提高多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肿瘤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组多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拍摄的正常样本、阳性样本、强阳性样本图像各10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与分割测量法对每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对正常样本组、阳性样本组,2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强阳性样本组,其强阳性指标自身组、与强阳性值不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与强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相比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图像分析测定方法对正常样本、阳性样本、以及强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指标自身、与阳性指标不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强阳性样本中与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却影响很大。说明切割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具有较强的去除图像干扰作用。因此,在利用多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最终结果测定前,必须进行正确的图像分析、分割处理,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物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卵巢癌早期诊断有了新的进展,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核磁共振(MRI)、肿瘤标志测定等可以使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本文对CDFI及MRI联合肿瘤标志对卵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 标签: 卵巢癌 早期诊断 CDFI MRI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2010年以后,对高校入学新生不作要求检测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高校学生集体生活接触比较密切,存在乙肝传播和流行的隐患,通过对两届新生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分析,了解高校新生乙肝感染和携带乙肝病毒状况,为今后高校开展乙肝的预防,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农业大学2008级和2009级新生入学时抽取2~3毫升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级和2009级新生HBsAg阳性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男生高于女生。抗-HBs阳性率略低于我国一般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09级学生高于08级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没有差异。结论部分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依然偏高,特别是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携带乙肝病毒的形势不容乐观,高校的乙肝预防仍面临挑战。

  • 标签: 大学新生 乙肝标志物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时间对乙肝血清标志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94例乙肝血清标志检测标本,将标本分为强阳性组和弱阳性组。用ELISA法检测不同储存时间的标本,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弱阳性组血清标本在第7天开始变化,HBsAg变化最为显著,阳性率为93.1%。至第14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93.3%、75.0%、86.8%、94.5%和87.0%。强阳性组存放7日内检测结果无变化。结论标本存放时间可影响乙肝血清标志检测结果,乙肝血清标志标本尽量及时检测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标本 存放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AFP、CEA、CA19-9、SF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的AFP、CEA、CA19-9、SF。结果结果显示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AFP、CEA、CA19-9、SF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与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项联合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AFP CEA CA19-9 SF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异常凝血酶原(APT)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测定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98例健康试验者血清中的AFP、AFU、APT的含量,比较三种肿瘤标志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APT检测含量远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HC组血清AFP联合AFU、APT的检测阳性率(93.5%)高于单测AFP阳性率(75.3%),p<0.05。结论血清AFP、AFU、AP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并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及时观察,提高临床诊断结果及更高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AFP) &alpha -L-岩藻糖苷酶(AFU) 异常凝血酶原(APT)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孕妇近三年来四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阻断和降低传染性疾病经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作常规孕期检查或分娩的8625例妊娠期妇女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梅毒抗体(TP—Ab)、艾滋病毒抗体(HIV—Ab)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8625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最高,占9.61%(829/8625);其次是抗-HCV阳性率占0.13%(11/8625);TP—Ab阳性率占0.10%(9/8625);未检出抗一HIV阳性者。三年间在本院所检测的8625例孕妇中HBsAg、HCV—Ab阳性率变化不大,各年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虽有逐年上升趋势,但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孕妇传染性疾病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主,梅毒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孕妇进行传染病筛查,能有效阻断传染性疾病经母婴传播,降低感染率,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 标签: 孕妇 传染病 感染
  • 简介:摘要肺癌患者发现时多属晚期,目前化疗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故化疗疗效的评价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肿瘤标志在疗效预测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大。我们监测了80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CA125和NSE的变化,以期为晚期肺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合理用药提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血清标志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乙型肝炎血清标志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PreS1、HBV-DNA临床意义。结果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进行不同的联合检测,提高了乙型肝炎检出率。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联合检测有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期、观察乙肝病毒指数高低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标志物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