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邓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1)【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16-02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胃炎疾病。最近几年,胆汁返流性胃炎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主要是由于人们不规律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导致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容易发生胆汁返流性胃炎这种疾病。并且在生活中患者会时常有一些不良情况,如,胃酸、胃胀等,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很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概述,以及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应该如何护理,包括预防护理、以及患病以后的护理措施,仅供参考。1胆汁反流性胃炎概述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胃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的胃炎疾病,主要是由于胆汁本来正常下应该到肠道中,而胆汁却通过幽门逆向流入到人体的胃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可能伴随一定的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等。此外,胆汁逆向流入到胃中也可能侵蚀患者的气管、声带等,从而导致气管炎、慢性咽炎。如果胃液逆向流入到呼吸道里面,可导致出现更加严重的吸入性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在通过胃镜检查,不但会有胃粘膜水肿的情况,而且会有胃粘膜充血的状况,并且可以观察到胃腔里面有很多的呈现绿色颜色的留液。此外,蠕动的十二指肠会产生很多的黄色的小泡沫,这些泡沫会陆续不断的流入到患者的胃里面。2胆汁返流性胃炎应该如何护理胆汁返流性胃炎护理很重要,本文针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护理主要从两方面来说,其一是胆汁返流性胃炎的预防护理,其二是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2.1胆汁返流性胃炎的预防护理首先,要注意饮食。平时要合理膳食,多吃一些低脂肪的食物,从而有效的降低饮食以后反流情况产生的几率。倘若不注重饮食,饮食以高脂肪为主则会使小肠粘膜会产生很多的胆囊收缩素,从而引发反流情况发生。其次,要注意体重。如果体重超过正常体重要减肥,主要是由于身体体重过重就会导致腹腔内的压力持续升高,从而导致胃液发生反流情况,尤其是肥胖者平卧状态发生的几率更高。所以要适当的锻炼减少重量,减少身体的脂肪,从而有效的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再有,要注意卧位。在处于卧位状态情况下,要把床头垫高,最好在15厘米到20厘米范围内。此外,要注意睡姿。不要把手臂放到枕头下面或者举高,否则会使膈肌抬高,这种会增大胃里面的压力,从而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镜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将2012年到2014年本院收治的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80例设置为观察组,选择非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进行胃镜检查,然后对比两组的胃镜结果和胃炎病例诊断结果。结果胃镜诊断观察组的8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在病理诊断中有50例被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二次诊断符合率为62.5%,漏诊率为37.5%,两者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对比两组的胃切除、胆囊疾病、消化性溃疡等检查结果,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在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时,胃镜检查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它的诊断率并非100%,漏诊率极高,因此需要紧密结合病例诊断,提高胃镜诊断率,加强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胃镜 诊断 胆汁返流性胃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与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665例诊断为BRG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HP感染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结果一度胆汁返流201例(30.23%);二度胆汁返流271例(40.75%);三度胆汁返流193例(29.02%);年龄在21~60岁患者513例(77.14%),其中大部分是二度以上中重度胆汁返流464例(占69.77%)。合并症占前三位的是反流性食管炎191例(28.7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9例(28.42%)、十二指肠炎症77例(11.58%)。幽门螺杆菌阳性139例,阳性率为20.90%。病理结果慢性浅表性炎症改变507例(76.24%),慢性萎缩性炎症改变158例(23.76%)、其中中、重度萎缩80例、胆汁返流程度均二度以上。123例肠上皮化生患者中,二度以上胆汁返流104例(占84.55%);97例非典型增生患者中,38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患者胆汁返流程度均二度以上。结论胆汁返流性胃炎青壮年多发,容易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返流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因此胆汁返流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干预。

  • 标签: 胆汁返流 胃炎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的例数均为50。给予对照组患者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胃复春及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给予患者胃镜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胃复春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胆汁返流性胃炎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胆汁返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松弛、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导致胃黏膜的炎症。一般认为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可溶解来自胃黏膜的胆固醇和磷脂,并干扰胃黏膜的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黏膜,进一步引起损伤,导致炎症发生,是以上腹灼痛、口干苦、胆汁样呕吐、嗳气返酸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中医归属于“胃痛”、“吐酸”、“嘈杂”等病范畴。

  • 标签: 胆汁返流性胃炎 中医治疗 十二指肠内容物 溶血性卵磷脂 碱性返流性胃炎 幽门括约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中采取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实验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33例非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症治疗结果以及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消化性溃疡、HP、胆囊疾病、感染胆汁、胃切除,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药、促胃动力药、结合胆盐类药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将胃镜检查应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提升诊断准确率,明确判断不同病因予以对症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胃镜 胆汁返流性胃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进行胆汁返流性胃炎治疗的102例患者病例。依据临床情况随机分为中药汤剂加减治疗组(57例)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进而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安全性高、无副作用。其疗效作用对胃炎症状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的推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药汤剂加减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观察条件的门诊病例119例,治疗组65例(铝碳酸1克,每日三次,口服),对照组54例(硫糖铝,每日四次口服)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2%。X2=10.876,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铝碳酸镁应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较好。

  • 标签: 铝碳酸镁返流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用藏药洁白丸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择8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调查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提供西药治疗,观察组提供藏药洁白丸治疗,比较两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用藏药洁白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胆汁返流性胃炎 藏药 洁白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利胆调胃汤内服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予利胆调胃汤内服治疗,对照组42例予吗叮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胃粘膜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32%,总有效率64.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利胆调胃汤 胆汁返流性胃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为单位,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选取已得到确诊的56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将其依据当前比较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柴枳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43%)较对照组(71.43%),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相比对照组(14.29%),明显偏低(P<0.05)。结论针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疗法施治,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肠溶片 胆汁返流性胃炎 柴枳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铝碳酸镁在胆滞返流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将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4),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铝碳酸镁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炎症好转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铝碳酸镁联合多潘立酮应用到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炎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 胃炎 胆汁返流
  • 作者: 朱学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都江堰鹏程疼痛医院四川成都611830)【中图分类号】R47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4-02所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又被我们经常成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指代的是一种由于幽门括约肌失调或者胃幽门手术等原因导致的胰液、胆汁等物流入胃部,使胃部粘膜出现出血、糜烂以及炎症,减弱了胃部粘膜的屏障功能,导致胃部粘膜逐渐发生慢性病变现象。产生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在于胃部切除手术或者胃部空肠吻合手术之后,或者由于慢性胆道疾病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引起的思君感染,胆汁、胃酸等物损害胃部粘膜,促使胃部产生炎症,增加胃泌素的释放,促使人体自身的十二指肠动力受到影响,导致十二指肠、幽门、胃部之间的协调运动失调,引起人体十二指肠的逆蠕动不断增加,此时人体还会出现胃排空延迟现象、幽门关闭功能减弱现象等等,最终使得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直接反流入胃。结合人体的运行特征来看,任何因素导致的胃肠动力紊乱,例如解剖异常、幽门括约肌障碍等等都会导致人体发生病理性的十二指肠胃反流。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会存在有腹胀、胃灼热、胃出血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腹胀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腹部保障不适,中上腹部位出现持续性的烧灼感,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胸骨疼痛现象,尤其是在吃饭过后,疼痛现象加重,出现此类型症状时一旦食用碱性药物非但不能缓解反而会加重。当患者产生胃灼热症状时,往往还伴随有恶心呕吐、肠鸣、食欲减退以及反酸、嗳气、消瘦等症状。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胃出血症状,主要临床现象为大便呈现柏油状,部分患者还伴随有呕血症状。由于患有此症状的患者往往自身胃排空功能出现障碍,因此呕吐症状通常会发生在半夜或者晚间,部分患者呕吐物中伴有血丝。当前我国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诊断方法有三种,分别为胃镜检查、胃吸出物测定以及同位素测定。在使用胃镜对患者开展检查活动时,可以在内镜下清楚的观测到患者的反流症状,胃腔内会存在较多的黄绿色、浅黄色的潴留液,除此之外,患者的胃壁上还有可能存在较多含有胆汁的粘液,通过内镜还可以观察到患者体内含有十二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现出黄色的水流状或泡沫状从幽门口直接反流入胃,患者自身的幽门呈现出松弛状态或者半固定状态。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胃炎症状,胃粘膜呈现出弥漫性的红色改变,时长伴有溃疡、糜烂现象。胃吸出物测定方法,需要从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30例,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临床上则采用中医疏肝和胃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疏肝和胃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中医疏肝 胃法 胆汁返流性胃炎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