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动(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多种因素诱导的具有遗传倾向性潜在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指一段或数段腹主动中层弹性纤维断裂,胶原蛋白降解,血管壁薄弱无法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出现的病理性扩张最终导致动脉壁膨出形成血管,病程中患者常出现背部或下腹部疼痛。当患者出现撕裂样疼痛时常提示腹主动破裂,一旦体破裂将造成内科及外科均无法及时处理的大出血,其死亡率最高可达90%。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遗传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10例腹主动患者除1例体破裂大出血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择期手术成功.9例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例腹主动患者经过周密的观察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主动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腹主动(TAAA)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开放手术治疗Crawford分型Ⅳ型TAAA(9例),采用杂交手术治疗V型TAAA(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未出现肾衰及截瘫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未见吻合口瘘,无内脏缺血表现。结论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开窗和分支支架技术对TAAA患者均是可选择的手术方案,应根据患者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血管腔内治疗 杂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实施手术病患66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33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对综合组病患实行全面综合化的护理措施。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病患实施全面综合化的护理,可帮助确保手术的顺利、高效开展,提升护理质量,为病患生命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主动行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腹主动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腔内修复术,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ICU观察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具有时间短、出血少、预后快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 干预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动脉患者护理措施。方法对24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血压心率观察护理,术前健康宣教,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0例全部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主动夹层动脉一旦确诊及早急诊和护理,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腹主动破裂术后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36例腹主动破裂术后并抢救成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成功随访26例,随访率72.22%。随访时间1个月到7年2个月。患者死亡4例(15.38%),均于术后1年左右死亡,具体死亡原因不详。有2例患者术后一直进行维持血透(7.69%)。2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间歇性跛行(7.69%)。结论通过对腹主动破裂术后预防吻合口破裂出血、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及呼吸道和管道感染、肾功能衰竭等护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89-01
  • 简介:1病历资料患者,男,68岁。以间断性腰部疼痛1年加重3d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及腰腹部外伤史。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休息后可以缓解,未就诊。入院前3d,腰部疼痛明显加重,行走困难,遂前往当地医院检诊。腰椎CT示L2,3椎体骨质破坏,左侧腰大肌旁包块,腹主动明显扩展,L2/L3椎间隙明显狭窄,考虑腰椎结核、腹主动。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门诊收住。

  • 标签: 腰椎 主动脉瘤 误诊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治疗胸腹主动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7年8月至2013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7例采用去分支技术治疗胸腹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年,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肾动脉闭塞肾衰竭,1例患者术后3d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1例患者发生Ⅲ型内漏。结论术前精心的护理准备、术中器械护士熟练默契的配合、术后细致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去分支技术 胸腹主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解剖外旁路术治疗感染性腹主动(IAA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采用腹膜后旁路术治疗4例I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将分叉型人工血管通过动脉旁的后腹膜隧道引向腹主动及两侧髂外动脉,并做人工血管-肾下腹主动端端吻合及髂外动脉端侧吻合,关闭后腹膜;切开动脉清理腔,缝扎腰动脉及髂总动脉远段(根据水肿情况尽量保留髂外逆流血入髂内通路),双氧水及稀释碘液处理腔,腔置引流管并填塞缝固大网膜。除1例患者于入院当天行急诊手术外,余3例术前给予抗生素4周,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本组围术期无死亡,术后3~5周出院;随访6个月至5年,所有病例无发热、腹痛,情况良好。结论腹膜后解剖外旁路术是治疗IAAA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感染性 解剖外旁路术 腹膜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主动夹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护理,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护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的诊断价值,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37例腹主动的患者,观察其16排螺旋CT图像及腹部血管造影情况,了解其图像特征及征象。同时观察图像指标中肿瘤直径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关系。结果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也能清晰的显示动脉周围的情况。患者腹主动的直径与血清中CRP的含量呈正相关。④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条件下清晰地显示腹主动的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临床可常规开展。CRP和腹主动的正相关性,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螺旋CT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经腔内隔绝术治疗的70例腹主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术后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术后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的临床疗效。80例腹主动患者分为腔内修复组和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情况。腔内修复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外科治疗 腔内修复
  • 简介:目的分析腹主动腔内修复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收治的271例行手术治疗的腹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153例患者行腔内修复治疗设为腔内修复组,118例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设为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前先行超声检查初筛;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病情急重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腔内修复治疗方法:经股动脉切口进入腹主动,选择分支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治疗。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取腹正中切口,切开腹主动,清理内侧附壁血栓及硬化斑块,取Y型人工血管行腹主动端端吻合及髂动脉端侧吻合。采用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30d、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至术后3年)并发症、中远期(术后〉3年)并发症、患者死亡情况、生存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1例患者术前均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腔内修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分别为(179±64)min、(79±36)mL、0、(5.7±3.1)d、(12±6)d、(179018±65796)元,开腹手术组患者分别为(205±40)min、(402±297)mL、(410±367)mL、(8.3±2.1)d、(18±11)d、(77853±2116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64,-51.719,-294.350,-11.833,-10.957,2778.748,P〈0.05)。腔内修复组患者术后30d并发症:低氧血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腹泻、阴茎阴囊压迫性水肿、输尿管结石、急性尿潴留、血栓形成、感染、腹膜后�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治疗 开腹手术 疗效
  • 简介:患者1,男性,86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5年,腹痛1周"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30年,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腹主动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示:肾下腹主动,体直径8.28cm,近端颈0.5cm,累及双侧髂总动脉(见图1)。核素肾动态显像示:左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Gore C3 覆膜支架 肾动脉 开窗技术
  • 简介:目的总结腹主动腔内隔绝术后Ⅰ型内漏再行开放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至2014年救治的3例腹主动腔内隔绝术后Ⅰ型内漏再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3例均采用腹主动切除+支架取出+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均给予相应积极支持治疗。结果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48小时内死亡1例,痊愈2例。结论腹主动隔绝术后出现I型内漏、破裂、血栓闭塞等原因再次急诊入院的患者,介入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时,应果断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内漏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对主动夹层动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就诊进行CT检查的77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的CT征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其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CT表现Ⅰ型22例(28.57%),Ⅱ型10例(12.98%),Ⅲ型45例(58.44%)。结论16排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诊断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提高临床救治率。

  • 标签: 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超诊断主动夹层动脉临床价值。方法对彩超诊断的29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彩超能够敏感显示主动夹层动脉剥离的内膜、剥离的范围及血流的改变,并对其进行分析。结论彩超诊断主动夹层动脉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观察等优点,对主动夹层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成为临床诊断主动夹层动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彩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