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较早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转归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脑出血预后量表是通过对造成不良后果或良好结局的预测因子进行赋值后用于预测脑出血患者转归的临床评分工具。本文将对已经问世的部分自发性脑出血预后量表进行对比,探讨其研究现状。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脑出血量表 研究现状
  • 简介:目的判断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mEDICH)能否准确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30d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SICH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86例,死亡组42例,同时采集2组mEDICH评分的各项资料以及发病后30d病死率,绘制ROC曲线,评估mEDICH分值对30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比例低于死亡组(10.5%vs26.2%,P=0.021),mEDICH评分0~3分比例高于死亡组(84.9%vs26.2%,P=0.000),4~8分比例低于死亡组(15.1%vs73.8%,P=0.000)。mEDICH最佳界值为3.5分时,敏感性73.8%,特异性84.9%,ROC曲线下面积0.846(95%CI:0.771~0.921,P=0.000)。结论mEDICH可以较准确地预测SICH患者30d病死率,mEDICH评分〉3分时病死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脑出血 死亡率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血肿 ROC曲线
  • 简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介质发生过度反应的结果,严重感染、多发性创伤、休克、急性胰腺炎是诱发SIRS常见病因。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也十分常见,为了了解脑出血与SIRS关系以便更好地估计病情及判断预后,现将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CH)病例中,筛选出符合条件者128例,与同期收治60例非老年组对比,分析其发生全身炎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MODS)与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

  • 标签: SIRS/MODS 脑出血量 非老年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
  • 简介:目的对比3种脑出血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入院时采用Hemphill等的原始的ICH量表(originalICHscore,OICH)及Chenug等的改良的ICH量表(modifiedICHscore,MICH)、新的ICH量表(newICHscore,NICH)进行评分。同时于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3个月时进行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3种ICH量表与其他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以MRS为标准,对比3种ICH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①3种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和3个月MRS、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入院时和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MRS量表比较,OICH、MICH、NICH量表判断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73.1%、84.6%、80.8%,特异性分别为80.0%、88.6%、60.0%,符合率分别为77.0%、86.9%、68.9%。结论OICH、MICH、N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3种量表相比,MICH量表脑出血预后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最高。

  • 标签: 脑出血 损伤严重度评分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宋达明出事时,胡静在家里批阅学生的模拟试卷.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黄勇敲门进来说宋局长身体不舒服正留院观察,请胡老师过去一趟.胡静内心有一种不祥之感,宋达明除患有轻微的糖尿病外,身体还算健康,平时最讨厌上医院,有什么不舒服能挺则挺.……

  • 标签:
  • 简介:介绍一种能够准确计算产后出血孔巾的研制与应用。该孔巾由正反两面组成,正面包括孔巾、操作窗、集血袋。反面包括弹性松紧带和绑腿绳。该孔巾由无纺布制成,一次性使用。使用时将孔巾铺于产妇会阴部,胎儿娩出待羊水排完后由接生者翻转集血袋的内外面,便可收集产后出血。本孔巾使用方便,能够排除羊水混合在血液中对产后出血计算的干扰,提高产后出血计算的准确性。

  • 标签: 孔巾 产后出血量 羊水
  • 简介:摘要要对产妇妊娠的整个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测,尤其要特别注意产时和产后2h的出血进行检测,以便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进展
  • 简介:1概述1835年Crewtlhar第一次记述小脑出血,1861年Brown-Seguard首次在英国报告了小脑出血。据报告自发性小脑出血脑出血的0.9%~13%。平均为6.1%,此数据来源于尸检和手术所得资料,大部分临床表现较轻的病人因不易经临床确诊而遗漏,故实际发病率远超出此数据。近20年来,由于脑CT、MRI的临床应用,使小脑出血能够及时发现,其发病率国内一组报告占全部脑出血10~15%。

  • 标签: 小脑出血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 小脑半球 共济失调 自发性小脑出血 脑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对其平均出血和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恢复率、致死率、致残率,并比较两组平均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GCS评分。结果:两组恢复率、致死率、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出血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后GC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案中,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所能够达到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钻孔引流术手术时间更短,平均出血更少,术后患者昏迷程度更轻,因此选择钻孔引流术更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后出血在不同时段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8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产妇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时以及产后30min、30min~1h、1~2h、2~4h、4~6h、6~24h等不同时段出血,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胎盘娩出时产妇出血最多,产后30min次之,与其他时段的出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时段产妇出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入院前的宫高和体重指数分别和胎盘娩出时出血、胎盘娩出前出血呈显著正比关系(P<0.05);而产妇入院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孕期产前检查次数分别与胎盘娩出时出血、产后30min出血呈显著反比关系(P<0.05)。此外,引发胎盘娩出前出血显著升高的主要因素为异常妊娠史,引发胎盘娩出时出血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或者胎盘娩出异常者,引发产后2h出血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宫高超过40cm、并发症羊水过多、巨大儿或者双胎。结论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极多,主要包括流产或分娩史、产程异常、羊水过多、胎儿巨大、胎数以及相关妇科疾病等,医院及家属应给予产妇不同时段的健康指导和支持,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各种高危因素对产妇造成的危害。

  • 标签: 产后出血 不同时段出血量 高危因素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