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泰安市中医医院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动脉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1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病例死亡1例,1例栓塞后复发,再次弹簧围栓塞成功。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由于血管内治疗新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术前各种引流管、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合理运用,绝大多数颅内动脉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神经介入 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64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60例存在不同部位的动脉,占9375%。体大小为1mm×mm一256mm×203mm。对其中32例动脉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起到闭塞动脉腔,控制出血的目的。结果32例患者都获得了成功。栓塞后患者脑神经症状得到控制,并逐步恢复。结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由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的网膜刺激征得到控制、缓解。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瘤 栓塞治疗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8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例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健康教育。结果5例患者术前全无再出血的发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前期。结论在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脉采取血管内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136例动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采取血管内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治疗中,做好导管室护理配合的价值。方法:选择项目开展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2022年3月,抽选52名需接受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为研究资料,设置研究用组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6例,观察分析两组人员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存在组间对比差异。结论:在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治疗过程中,重视术中配合等护理内容,更利于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影响。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动脉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 2018年 9月 22日~ 2019年 9月 23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动脉患者,将 56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和观察组(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28例 /组。将两组动脉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 MMP-2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动脉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2.86%)高于对照组( P<0.05) ;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动脉患者治疗后的 MMP-2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五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应用在动脉患者中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康复和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动脉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传统开颅手术 ;MMP-2水平 ;并发症发生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cerebral aneurysm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2, 2018 to September 23, 2019. 5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cranio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vascular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 28 cases /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MMP-2 level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92.86%)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ve data of MMP-2 level,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use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21例动脉患者, 均给予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 并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严密病情变化观察,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 观察效果。结果 治疗后, 20例患者治愈出院, 1例患者栓塞后复发, 再次手术成功, 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 3个月随访, 18例患者无再出血, 生活基本自理。术后 6个月随访, 1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 栓塞完好。结论 动脉介入栓塞术无需开颅,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痛苦少、康复快等特点, 是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前后严密地病情观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 保证了手术成功, 避免了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 21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 were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and the preoperative nursing and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were done well. The possible complications were effectively prevented and nursed, and the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20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1 patient recurred after embolization, and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again without nursing complications.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18 patients had no rebleeding, and they basically took care of themselves. After 6 months follow-up, 10 patients were reexamined by angiography, and the tumor was embolized well. Conclusion transcranial embo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rauma, short operation time, safety, less pain and quick recover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ak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avoid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两组均随访1个月,以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59)h、(10.61±2.12)d,与对照组的(2.99±0.63)h、(17.24±2.58)d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动脉,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预后水平。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动脉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脉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 68例动脉患者均为某院 2019 年 2月至 2019 年 11月接收,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平均分为两组,各 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则接受围术期护理方案,统计各组住院时间、临床病症消失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住院时间及临床病症消失时间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是 94.12%,对照组是 76.47%,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 P<0.05)。结论:动脉介入栓塞术开展过程中,通过围术期护理方案,不仅可以使患者临床病症及早改善,缩减治疗时间,同时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并采纳。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脉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动脉血管内栓塞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均分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之后的COS评分指标。结果经过COS评分,实验组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及心理问题,加快康复速度。

  • 标签: 脑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CA)患者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55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措施,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5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住院时间(5.3±1.8)d;术后出现3例水电解质紊乱,均及时纠正,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恢复良好;通过调查,护理满意度为98.5%。结论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CA患者,应配合积极围术期护理,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脉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9例颅内动脉患者行动脉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偏瘫,1例一过性失语,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术前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血压、躁动控制,保持大便通畅是动脉破裂急性期手术的护理重点。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 栓塞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围术期症状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比较上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畸形合并动脉的价值。方法收集46例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患者,对Redekop分型为Ⅱa型和Ⅲ型患者(A组)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进行栓塞,Redekop分型Ⅰ型和Ⅱb型患者(B组)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或单纯Onyx胶进行栓塞,以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观察病灶有无复发。结果A组患者术后GOS评分为(4.70±0.47)分;B组患者中,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患者GOS评分[(4.75±0.45)分]明显高于单纯Onyx胶栓塞者[(4.33±0.49)分;t=2.159,P=0.042]。1例患者死亡,其余45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均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疗效好,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疗效优于单纯Onyx胶栓塞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动脉肿瘤的临床实效。方法将近6年以来(2012年2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动脉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样本。将样本元素随机分为早期组、晚期组,把患者介入栓塞的时间作为研究变量;早期组个体均于发病3d内完成介入栓塞治疗,晚期组则于发病3d后完成相应治疗,将样本个体的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结局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患者完全栓塞率组间差异性显著,早期组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mRS评分及良好率明显优于晚期组,并且早期组动脉破裂患者脑积水、再次破裂、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结论行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肿瘤可有效提升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晚期介入栓塞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动脉再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其用于急诊治疗动脉破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脑动脉肿瘤 早期介入栓塞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2名动脉患者和81名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53例患者共有动脉171个,患者经栓塞治疗后有15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有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动脉破裂、脑梗塞等并发症,经积极的治疗后得到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89%;对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发现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7%。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动静脉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患者的痛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栓塞 脑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接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方式,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和质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动脉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接入栓塞进行治疗,同时对于患者的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之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方式,并且对于其护理结果进行观察。结果82例患者的手术均能够顺利的进行,但是手术之后有7例患者出现了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现象,经过了对症治疗方式之后,患者均恢复的比较好,所有患者在一段时间之后治愈出院,同时经过1~2年的随访,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现象。结论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能够看出,对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加强护理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动脉瘤 栓塞治疗 围手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