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动脉融通(EDAS)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3岁,16例),学龄前组(年龄36岁,42例),青少年组(〉617岁,25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组患者中,手术干预前脑梗死发生率幼儿组(81.2%,13/16)和学龄前组(69.0%,29/42)显著高于青少年组(48.3%,12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P〈0.01);(2)手术干预前原脑梗死体积增大或在不同部位脑梗死再发率幼儿组(62.5%,10/16)高于学龄前组(31.0%,13/42)和青少年组(3.9%,1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7,P〈0.01);(3)总体预后优良率为86.4%(274/3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6,P〈0.02)。结论烟雾病幼儿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差;对儿童烟雾病患者及早实施EDAS安全有效。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儿童 脑梗死 预后 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同时伴有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MMD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缺血组织血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儿童 烟雾病 血管融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动脉搭桥联合--肌肉血管融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肌肉血管融合治疗烟雾病患者42例,其中搭桥受体血管为角回动脉者12例(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搭桥受体血管为动脉者30例(动脉-动脉搭桥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安全性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189.16±21.23) min vs. (179.46±16.9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患者复查颅脑CT血管成像示吻合血管均通畅。动脉-动脉搭桥组发生区脑梗死2例,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发生区脑梗死1例,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个月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动脉-动脉搭桥组患者的mRS评分[(0.13±0.115)分]明显低于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0.42±0.2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动脉搭桥联合--肌肉血管融合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烟雾病 颞浅动脉-颞前动脉搭桥 颞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 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动脉血管融通(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筋膜-贴敷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运用动脉-筋膜-贴敷治疗的3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共行36侧半球手术,术后随访6~59个月,平均20个月;临床预后优秀或良好26例(83.9%)。22例术后6~45个月(平均17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血供重建效果良好12例(54.5%)。术后发生脑梗死、下血肿及头皮缺血各2例,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只有1例遗留区头发生长障碍。结论动脉-筋膜-贴敷是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烟雾病 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肌肉血管融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膜-肌肉血管融合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结合-脑膜-肌肉血管融合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接受--动脉融通(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 EDAS)治疗的成年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接受EDAS治疗的成年缺血型烟雾病患者。对照组仅实施EDAS治疗,阿司匹林组在EDAS的同时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有效率、围手术期脑出血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改善率。结果共纳入120例成年缺血型烟雾病患者,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各107侧大脑半球进行了EDAS。阿司匹林组手术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24%对65.42%;χ2=7.836,P=0.005)。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均未发生脑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阿司匹林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对40%;χ2=9.404,P=0.002)。此外,阿司匹林组术后6个月时mRS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对63.33%;χ2=7.350,P=0.007)。结论成年缺血型烟雾病患者在实施EDAS的同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患者转归,且不会增高围手术期脑出血风险。

  • 标签: 烟雾病 脑缺血 脑血管重建术 阿司匹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出血性烟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9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出血性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较好,好转出院。结论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对出血性烟雾病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平安度过手术危险期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烟雾病;围手术期;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脑膜-动脉血管融通(EDAS)治疗烟雾病(MMD)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EDAS治疗的38例(42侧)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CTP及DSA检查,分别测量区皮层、对侧镜像区及脑干手术前、后的CTP参数[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计算相对参数值(rCBF、rCBV、rMTT、rTTP),比较手术前、后脑灌注变化及各参数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的效能;依据术后DSA显示的侧支血管形成程度将手术半球分为富侧支血管组半球与乏侧支血管组半球,探讨2组间灌注改变差异。结果42侧手术半球术后灌注均明显改善,表现为rCBF值较术前明显升高,rTTP及rMTT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各参数中rTTP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97),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0.8%。26侧手术半球被归为富侧支血管组(61.9%),16侧半球被归为乏侧支血管组(38.1%)。富侧支血管组术后rCBF、rMTT变化值明显优于乏侧支血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能够定量评价MMD患者EDAS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rTTP变化可间接反映侧支血管形成程度。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烟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动脉融合(EDAS)治疗儿童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6例儿童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患儿分别采用动脉EDAS、动脉EDAS联合双额-帽状腱贴附血管融合(EGS)和枕动脉EDAS联合颅骨多点钻孔(MBH)。中均打开动脉条带走行下方的大脑中动脉M4段,并使用反转技术。术后血管重建结果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进行随访。术后神经功能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26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中,有12例行双侧EDAS,共行39例次手术,其中单纯行动脉EDAS 37例次,行动脉EDAS联合双额EGS 1例次,行枕动脉EDAS联合MBH 1例次。1例患儿术后发生硬下合并皮下血肿,经加压包扎后血肿吸收。无手术死亡的病例。39例次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7.1±1.3)个月(3~39个月)。39例次手术中,有38例次手术后2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消失或梗死症状改善,且无新发梗死灶,1例次术后症状无改善,手术有效率为97.4%(38/39)。术后3个月26例患儿的mRS均≤2分。共29例次手术后(≥3个月)行血管成像随访,均显示颈外动脉分支向组织供血,其中26例次为动脉(或枕动脉)+脑膜中动脉双支供血,3例次为脑膜中动脉单支供血。结论改良EDAS治疗儿童缺血性烟雾病安全、可靠,可扩大供血面积,提高血管重建的有效率,从而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状态。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儿童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对2例以脑缺血为首发表现的儿童烟雾病患者行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行动脉、及肌贴敷,结果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予以详细的出院指导等,对确保和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烟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患者。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熟悉专科器械和手术步骤,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血流均比术前增加,生活质量好。结论手术室的护理至关主要,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中熟练、灵活主动的手术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以及器械的清洗、灭菌及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脑缺血性疾病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肌、动脉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肌、动脉脑膜贴敷(手术组)21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以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评定2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组生存19例(90.47%),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2例(9.52%),2级3例(14.28%),3级9例(42.8%),4级5例(23.8%),5级2例(9.52%l内科保守治疗组生存26例(78.79%),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7例(21.21%),2级19例(57.5%),3级4例(12.1%),4级3例(9.09%),5级0例,2组不同治疗方法相比较,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肌、动脉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 颞肌 颞浅动脉 硬脑膜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注水疗法对硬膜外血肿并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15例硬膜外血肿并疝患者采用了硬膜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并行下注水的手术方式,将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血肿残存无下血肿及积液发生,术后随访6月-1年,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60%),轻度残疾4例(26.66%),重度残疾2例(13.34%);结论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疝的患者,采用硬膜外血肿清除并下注水的手术方法,简单,可靠,有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脑疝 硬膜下腔注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下血肿的钻孔引流中急性复位治疗。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至2010年手治疗下血肿126例,中出现急性复位15例,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15例,中急性复位均治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术中急性脑复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头颈部外伤性的动脉瘤,特别是影响到颌面部动脉的很少见,多为锐器外伤所致。我们于2004年12月诊治1例由巴掌打击伤后引起左鼓膜外伤性穿孔后出现耳部大出血,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为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行DSA栓塞治愈,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动脉血管造影 颌面部动脉 外伤性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急性下血肿合并肿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标准大瓣开颅-早期小切开-脑膜袋状缝合减压治疗急性下血肿合并肿胀患者52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随访0.5-1年,按GCS评分法,良好24例,中残6例,重残12例,死亡14例。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早期小切开-脑膜袋状缝合减压是救治急性下血肿合并肿胀的重型颅脑操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肿胀 大骨瓣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