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A和CDU在动脉穿支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使用动脉穿支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的47例患者完整资料,术前均行CTA及CDU检查,选取合适的穿支血管并记录其体表定位点和外口径,与术中实际观察、测量值进行比较,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DU检测术中拟用穿支位置符合率为97.87%,CTA检测术中拟用穿支位置符合率为95.7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血管外直径术前CTA与CDU测量值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相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联合应用CDU定位的动脉穿支血管,术中探查血管位置符合率为100%。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均成活良好,无其他并发症,质地优良,外形美观。结论CDU和CTA在动脉穿支术前血管评估方面是一种可靠且有用的方法,且临床上可互补联合应用。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穿支定位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重症患者营养糖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本院治疗的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管理7天后,研究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管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对接受营养糖控制的重症患者干预,可改善其营养指标,提升血糖管理质量,可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重症 肠内营养 血糖控制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指的是神经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该部分患者大多存在应激性高血糖与负氮平衡问题,整个机体能量消耗较快,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的状态,此时机体能量和营养的补充对其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临床中一般选择给予早期营养支持,通过肠胃营养补充的方式平衡患者对能量的高消耗情况,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帮助其渡过治疗阶段。营养支持是特殊的营养支持方式,需护士多加照看和关注,做好各项护理与管理工作,否则就容易出现脱管、堵塞等问题,甚至导致多种并发症。本文将对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肠内营养 神经重症 营养支持 护理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营养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方法:将60例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营养(观察组)和营养(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病情发展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更容易吸收机体所需营养,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改善。

  • 标签: 神经内科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护理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患有神经危重症的病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会长时间处于高耗能的状态,这导致患者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如营养支持供应不上则会导致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受损、体重下降,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身体负荷,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是死亡。因此对于神经危重症病人来说,身体的营养状况成为了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持续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支持,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笔者从营养的角度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护理的探讨,通过营养支持的适用时间、使用方法、护理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性地说明营养神经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 标签: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神经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护理对于患者的营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重症,按照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营养护理应用于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营养、生活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同时对照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主要营养综合评分(MQS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均显著理想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及满意度提升等均可起到积极影响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 肠内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和指固有动脉岛状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4月-2021年05月收治的7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应用指固有动脉岛状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感觉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淤紫、水泡、冬季发凉、肿胀、痛性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手术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更佳理想,更有助于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指固有动脉 侧方血管链皮瓣 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7-2023.3同时期患者90例,以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营养干预,观察组45例给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肠内外营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7-2023.3同时期患者90例,以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营养干预,观察组45例给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肠内外营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接受营养支持的路径。方法:研究选取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而观察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总蛋白(TP)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指标,同时比较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LB、PAB、TP和GCS评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护理后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炎患者营养营养应用于急性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急性肠炎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录入Excel表格,按照随机均分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2,并且按照实验习惯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单纯选择肠炎患者营养,实验组患者接受营养护理。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溃疡愈合状况,对比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急性肠炎愈合状况较为良好,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愈合率达到31(96.88%),相较于对照组的24(75.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肠炎患者的治疗时,选择营养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炎症愈合,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基层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急性肠炎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营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早期营养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 神经外科 危重症 肠内营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主进食能力衰退,部分病人还会出现应激性胃肠道等问题。同时,重症病人高代谢也意味着更高的营养需求,因此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早期治疗过程中,注重对病人营养支持、强化肠道护理极为重要。论文结合神经外科病症的治疗需求和病人特点,对早期治疗营养支持需求、治疗方案设计等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能够提升患者病症治疗质量,并未后续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病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营养护理(46例),观察组实施营养护理(46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营养护理对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 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对营养医嘱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PIVAS 营养支持小组对干预前(2021年)营养医嘱1421组、干预后(2022年)营养医嘱1691组进行合理性分析。干预措施包括应用营养处方的前置审方系统及《静配营养处方沟通表》,每月处方总结点评。结果:干预后营养不合理医嘱显著下降,由2021年的0.49%降到2022年的0.06%,干预后营养天数3.8±3.0天比干预前4.1±3.5天少。结论:在PIVAS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可以促进营养的合理使用,降低营养不合理医嘱率,缩短营养疗程,保证静脉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支持小组 肠外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 游离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已经成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规手术,血管吻合是游离修复中的关键步骤,成功的颌面缺损游离修复术依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术[1]。口腔颌面部缺损有其相应的特点,如:口腔与颈部贯通、软硬组织联合缺损、牙列与颌骨阻隔等。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血管吻合的相关技术以及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也有其特殊性[2]。如:位于口腔内的唾液和口腔微生物环境中、舌根等隐蔽部位难以直视等。因此,本文拟对游离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相关技巧及临床处理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并结合笔者的相关临床经验,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游离皮瓣 血管吻合 血管危象 显微外科 修复重建外科 口腔颌面缺损
  • 作者: 金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 简介: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的方法。它通常被用于那些不能通过口服进食或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例如胃肠手术后、严重烧伤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这些成分会被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如图一所示。通常,营养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的,因为这种管路可以输注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能够保持长期的输注。

  • 标签: 肠外营养;静脉;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性应激期时患者机体代谢水平极高,往往伴发蛋白质大量消耗、血糖应激性升高、胃肠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同时因患者处于昏迷状况无法自主进食,极易诱发营养不良,影响患者恢复。基于此,本文就神经外科中老年重症患者早期滋养型营养干预护理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老年重症患者 干预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