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cell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8年间收治的10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结果10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62±8)岁。CT检查示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1例,胰头7例,胰体尾2例;肿瘤大小平均为4.5cm×4.7cm;7例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胰管扩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其中3例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例合并门静脉切除置换;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病理检查示瘤体平均4.0cm×3.3cm×3.4cm;镜下见5例胰头肿瘤侵犯十二指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7例肿瘤侵犯神经;6例淋巴结转移。随访9例,1例失访。术后存活3~51个月,平均存活18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是胰腺一个独立的高度恶性的类型,对放化疗可能都不敏感,其生物学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腺 腺泡细胞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男,12岁。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肿物一年入院。患儿一年前右耳垂下出现肿块,不痛,逐渐增大。检查:右腮腺区可扪及约3.5cm×2.5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门诊以“右腮腺肿瘤”收治。病理检查:组织呈腺泡状,实性巢状结构,少数区呈乳头状结构,癌细胞圆形,胞质透明或呈嗜碱性,核圆,居中(图1-封4)。病理诊断:右侧腮腺腺泡细胞癌

  • 标签: 腺泡细胞癌 腮腺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ACCP患者CT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标记中,甲胎蛋白(AFP)升高5例(63%),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2例(25%),癌胚抗原(CEA)升高3例(38%)。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4例。病变平均最大径5.1cm,7例病变(88%)为部分或完全外生型生长。5例(63%)边缘清晰。2例(25%)见强化包膜。5例(63%)平扫未见明显出血和钙化灶。5例(63%)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区。8例均无胰管及胆管扩张。平扫时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8例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差别降低。结论ACCP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AFP指标升高,可准确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0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术后标本的病理切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腮腺者6例,位于颌下腺者1例,1例发生于咽部,1例发生于鼻腔,1例发生于耳后。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镜下所见3例呈实体型结构,5例呈实体微囊混合型结构,1例为乳头囊状型,1例位滤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EMA阳性,P63、CK5/6、SMA阴性,S-100部分阳性表达,3例Ki-67增殖指数<5%;1例高级别腺泡细胞癌中Ki-67增殖指数>30%。结论涎腺腺泡细胞癌属于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患者。该肿瘤有一定的复发及转移率,术后需密切随诊。

  • 标签: 腺泡细胞癌 临床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王泽锋 郝粉娥 朱璐 杨振兴 王家兴 杨景瑞 肖瑞 任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CT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ACC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16例;年龄为(57±9)岁,年龄范围为41~74岁。患者行CT和MRI检查。观察指标:(1)影像学检查情况。(2)CT检查影像学特征。(3)MRI检查影像学特征。(4)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5)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影像学检查情况。21例患者中,7例行单纯CT检查,11例行单纯MRI检查,3例行CT联合MRI检查。①肿瘤形状:2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其中17例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呈团块状。②肿瘤发生部位:21例患者中,胰头部6例,胰头部和胰体部2例,胰体部2例,胰体尾部4例,胰尾部4例,壶腹部3例。③肿瘤最大径为(43±29)mm,范围为11~129 mm。④邻近器官侵犯:21例患者中,10例侵犯邻近器官,其中2例侵犯邻近胃、脾及左侧肾上腺,4例侵犯十二指肠,3例侵犯十二指肠及胆总管,1例侵犯脾脏。⑤血管侵犯:12例患者侵犯脾动脉、脾静脉,其中1例同时侵犯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1例同时侵犯腹腔干根部。⑥胰管和胆管侵犯:8例患者发生胰管和胆管扩张,其中4例胆管及上游胰管扩张,4例单纯胰管扩张。⑦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⑧其他情况:7例患者肿瘤中心伴囊变坏死。4例患者胰腺实质萎缩。2例患者脾静脉瘤栓形成。2例患者合并囊肿。1例患者肝脏多发转移。(2)CT检查影像学特征。10例行CT检查患者:①CT检查平扫显示10例肿瘤主体以实性部分为主,呈等密度,其中3例肿瘤似有边界,2例肿瘤周围有假包膜,5例肿瘤中心见低密度坏死区。②CT检查动脉期显示:7例肿瘤实性部分强化低于正常胰腺组织,3例肿瘤动脉期强化高于正常胰腺组织。③CT检查延迟期显示:7例肿瘤延迟期密度稍低或等于正常胰腺组织,整体表现为轻度渐进性强化;3例肿瘤延迟期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胰腺组织。(3)MRI检查影像学特征。①14例患者行MRI检查平扫显示:8例病灶呈较均匀稍长T2和稍长T1信号,6例病灶呈长T2和等T1为主的混杂信号。4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10例病灶未见囊变坏死区。14例病灶均未见反相位信号减低。②12例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其中11例病灶呈轻度渐进性强化;1例病灶呈明显混杂强化,延迟期廓清。与邻近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示6例呈高信号,6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晕环样高信号。14例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22±0.14)×10-3 mm2/s。(4)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21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其结果显示:肿瘤类型为腺泡细胞癌14例,混合性导管-腺泡细胞癌5例,腺泡-内分泌1例,腺泡不典型增生1例。21例患者中,邻近器官受侵犯10例,胆管受侵犯3例,淋巴结侵犯2例。21例患者中,17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结果显示:17例行Ki-67检测,增殖指数均为1%~80%;16例行突触素检测,10例阳性;16例行CD56蛋白检测,6例阳性;14例行嗜铬素A检测,2例阳性;13例行α-抗胰蛋白酶检测,12例阳性;11例行细胞角蛋白检测,9例阳性;8例行β-连环蛋白检测均为阳性;2例行B淋巴细胞瘤-10蛋白检测均为阳性。(5)治疗及随访情况。21例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胰体尾部联合脾切除术6例,行单纯胰体尾部切除术2例,行胰尾部肿瘤剜除术1例,行肝转移瘤切除术1例,超声引导下胰腺病灶穿刺活组织检查1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16)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2~52个月;生存13例,死亡8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9±13)个月,生存时间范围为2~35个月。结论ACCP 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呈轻度渐进性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多见,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胰头部肿瘤易引起胆管及胰管扩张,胰体尾部肿瘤易侵犯脾动、静脉;钙化、囊肿少见,胰头部和胰体部病变易致胰尾部萎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腺泡细胞癌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临床较罕见,最常见的部位是上消化道,以胃、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多见,发生于胆囊的异位胰腺相对少见。异位胰腺恶变率极低,且报道的恶变病例多为导管腺癌。本文报道了一例胆囊异位胰腺并发腺泡细胞癌伴扭转坏死的病例,其治疗采用胆囊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库欣综合征是肾上腺皮质过分泌皮质醇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是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之一,是指由垂体以外的肿瘤过度分泌ACTH从而引起皮质醇增多。异位ACTH多发生于胸腔,见于小细胞肺癌、支气管患者,胰腺来源的罕见。

  • 标签: 胰腺腺泡细胞癌 ACTH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34例P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肿瘤组织α1抗凝乳蛋白酶(α1-ACT)、极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突触素(Syn)、铬粒素A(CgA)的表达,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肿瘤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4例PACC患者中男性23例(68%),女性11例(32%),年龄25~75岁,平均54岁。首发症状为腹痛或腹胀21例(62%)、皮肤或巩膜黄染4例(12%),体检发现9例(26%)。体重指数为17.6~34.0 kg/m2,其中<18.5 kg/m2 3例(9%),18.5~24.0 kg/m2 23例(68%),>24.0 kg/m2 8例(23%)。术前检查7例(20.6%)CA19-9升高,3例(8.8%)CEA升高,7例(20.6%)AFP升高;血淀粉酶16~247 U/L,平均80 U/L。增强CT见病灶呈不规则形,表现为不均匀略低密度,可见囊变、坏死区。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41%),胰体尾部19例(56%),胰颈部1例(3%)。肿瘤最大径1.5~15.5 cm,平均5.4 cm。术后病理Ⅰ期4例(12%),Ⅱ期14例(41%),Ⅲ期14例(41%),Ⅳ期2例(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α1-ACT和CAM5.2均表达阳性(100%),8例(23.5%)Syn阳性表达,6例(17.6%)CgA阳性表达。Ki-67指数为9%~70%,平均41%。6例患者的胰腺肿瘤组织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BRCA2突变(7155C>G),1例K-ras突变(35G>T),1例RET突变(200G>A),1例LKB1突变(234G>T),1例K-ras和RET双突变(35G>A、1798C>T)。30例获得随访,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8.3个月。结论PACC是胰腺少见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组织α1-ACT和CAM5.2阳性表达率达100%,常见BRCA2、K-ras、RET和LKB1基因突变。

  • 标签: 胰腺肿瘤 癌,腺泡细胞 疾病特征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以黄疸入院。腹部CT提示:胰头占位伴低位胆道梗阻。CA125轻度升高。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术后病理示:高级别胰腺腺泡细胞癌。术后康复出院,予以化疗。随访1年余,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癌,腺泡细胞 胰腺 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R4A3/NO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涎腺腺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2020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涎腺肿瘤组织学标本142例,包括腺泡细胞癌24例、涎腺分泌性12例、导管14例、腺样囊性癌16例、基底细胞3例、黏液表皮样13例、肌上皮7例、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5例、肌上皮瘤8例、基底细胞腺瘤8例、嗜酸细胞瘤7例;另外收集28例涎腺正常组织及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做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这些组织学标本中NR4A3/NOR-1的表达情况,并且和DOG1进行对比。结果(1)NR4A3/NOR-1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1.7%(22/24),DOG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5.8%(23/24),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但是细胞定位不同;(2)NR4A3/NOR-1在涎腺正常组织及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不表达,而DOG1不仅表达在正常涎腺腺泡细胞的腔面,也可以在涎腺分泌性、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黏液表皮样、肌上皮及基底细胞腺瘤中表达(P<0.01);(3)NR4A3/NOR-1在涎腺腺泡细胞癌诊断中的灵敏度(91.7%)和特异度(100.0%)均较高,联合使用NR4A3/NOR-1和DOG1可将涎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至100%;(4)NR4A3/NOR-1仅表达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未见表达(P=0.018)。结论NR4A3/NOR-1特异性抗体是涎腺腺泡细胞癌敏感和特异的生物学指标,NR4A3/NOR-1和DOG1是诊断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理想抗体组合。

  • 标签: 涎腺肿瘤 癌, 腺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及与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以往研究的结果探讨其与胰腺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学上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肿瘤细胞呈现实性片状、小梁状以及腺泡状排列,在结构上与腺泡细胞癌基本相似,但细胞并没有显著异型,细胞间质中血管较为丰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多为良性肿瘤,而胰腺腺泡细胞癌则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两者虽在形态上较为相似,但生物学行为却完全不同,因此,正确区分两种肿瘤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腺泡细胞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 作者: 郑学超 霍明月 裴超帅 王建涛 张萌 陈英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唐山 063000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张家口 075132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石家庄 050011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基)和鳞状细胞(鳞癌)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分析影响术后美容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手术扩大切除并一期美容修复的90例面部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患者,男46例,女44例,年龄19~97(64.5±15.3)岁。探讨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修复方式等。由其他医师和患者分别对出院时的美容效果(包括对称性、器官牵拉变形、局部平整度、色泽、质地)进行评分。结果局部皮瓣是基底细胞修复常用方法,其次为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是鳞状细胞修复常用方法,其次是局部皮瓣,直接缝合、游离皮瓣。70%患者(基患者40例、鳞癌患者23例)修复后美容效果评价为优,20%(基患者15例,鳞癌患者3例)为良,10%(基患者4例,鳞癌患者5例)为差,两组肿瘤的美容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缝合的美容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修复方式。结论面部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通过扩大切除和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肿瘤学和美容效果。

  • 标签: 癌,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修复外科手术 美容技术 皮瓣
  • 简介:摘要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9-38cm处见粘膜不规则隆起。2012年08月24日活检病理结果示食管(小细胞首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小细胞。予行“EP”方案4疗程化疗,化疗后于2013年01月22日再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提示“食管黏膜活检标本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