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单侧人工全膝关置换术(TKA)后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CV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51例患者资料。男187例,女364例;年龄32~90岁,平均64.6岁;左膝234例,右膝317例。根据术后第7天是否出现下肢MCVT将其分为MCVT组(n=77)和非MCVT组(n=474)。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中止血带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卧床时间、膝关功能评分表(KS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下降时间、C-反应蛋白(CRP)下降时间等,分析筛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MCVT组和非MCVT组在年龄[(66.8±7.0)、(64.2±9.6)岁]、体质指数[(28.7±2.2)、(25.0±2.4)kg/m2]、吸烟史(20/57、41/433)、糖尿病(56/21、172/302)、原发性高血压(45/32、174/300)、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50/27、204/270)、高脂血症(33/44,149/325)、静脉曲张(50/27、166/308)、止血带时间[(97.9±22.6)、83.1±10.6)min]、术中失血量[(73.2±40.6)、(62.4±11.5)mL]、PT[(10.7±0.8)、(11.9±1.0)s]、TT[(15.2±1.3)、(17.2±2.4)s]、FIB[(3.7±0.8)、(3.2±0.5)g/L]、D-二聚体[(1.1±1.0)、(0.8±0.3)μg/L]、PLT[(233.4±68.5)、(178.5±27.8)109/L]、卧床时间[(17.3±2.6)、(14.6±3.8)h]、KSS评分[(3.32±0.7)、(3.61±0.56)分]、ESR下降时间[(2.90±0.74)、(1.55±0.64)d]和CRP下降时间[(3.49±0.50)、(1.40±0.50)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95%CI: 0.890~1.112, P=0.034)、高体重指数(95%CI: 1.012~1.214, P=0.046)、合并糖尿病(95%CI: 1.002~2.590, P=0.020)、D-二聚体(95%CI: 1.239~10.292, P=0.001)和术后PLT(95%CI: 1.012~1.112, P=0.014)是术后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减少卧床时间(95%CI: 1.009~1.469, P=0.040)是保护因素。结论高龄、高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D-二聚体和术后PLT是术后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应警惕MCVT,临床医生应指导患者术后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地活动以预防MCVT。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换股骨假体联合硫酸钙抗生素载体的旷置方法在全膝关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PJI)治疗中的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TKA后PJI患者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为49~84岁,平均67.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更换股骨假体联合抗生素硫酸钙载体的旷置方法。记录术后微生物培养情况及一期旷置前和二期翻修前的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评分和美国膝关协会(KSS)评分。结果术后微生物培养阳性13例(37.1%),阴性22例(62.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近平滑念珠菌2例,白色念珠菌、类结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各1例。WBC、ESR和CRP分别由一期旷置前的平均13.67×109/L、49.71 mm/h、45.13 mg/L下降至二期翻修前的6.44×109/L、18.79 mm/h、7.82 mg/L。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2.4个月(8~41个月)随访。ROM、HSS评分、KSS评分分别由旷置术前的73.2°±15.9°、(59.5±14.6)分、(36.1±6.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05.6°±13.2°、(84.3±10.0)分、(86.1±5.6)分,以上项目旷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出现再次感染迹象。结论对于TKA后PJI患者,采用更换股骨假体联合硫酸钙抗生素载体的旷置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感染控制效果,有利于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假体相关感染 硫酸钙 翻修术 旷置术
  • 简介:摘要感染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感染 清创术 骨移植 指南
  • 简介:时至今日,组织工程研发的部分医疗产品已走上临床.美国已有多种组织工程皮肤和软骨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上市销售:符合了生长因子的修复材料也有产品上市.含细胞的经典组织工程目前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一批组织工程产品上市销售。现结合国内外组织工程临床研究进展与开发进展前景谈谈个人的观点。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临床研究 组织工程骨 组织工程皮肤 骨修复材料 规模化生产
  • 简介:摘要由创伤、骨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缺损临床十分常见且治疗困难,通常需要移植材料进行修复。目前临床常用的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同种异体、异种、人工合成材料等,而自体以外的移植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活性不足。骨髓中含有干细胞、细胞因子等利于成的有效成分,基于高效骨髓利用的骨髓富集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将自体骨髓中具有促成作用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浓聚于支架材料,快速构建为具有高成活性的移植材料。但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安全、有效等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了《自体骨髓富集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从常用自体骨髓促进修复临床技术特点、自体骨髓富集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安全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为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骨髓 骨移植 骨生成 骨移植材料
  • 作者: 董睿 白赟 许建中 董世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材料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解放军第九四八医院后勤保障部,乌苏 833000,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材料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内皮祖细胞(EPC)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基质依赖型组织工程(ECM-TEB)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MSC和EPC并进行功能鉴定,种植上架于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颗粒,培养14 d后冻干,获得MSC/EPC ECM-TEB和MSC ECM-TEB。扫描电镜观察MSC和EPC在支架表面的生长形态。分别提取MSC ECM-TEB蛋白浸提液(对照组)和MSC/EPC ECM-TEB蛋白浸提液(实验组),加入EPC培养系统中进行迁移、划痕修复、管腔形成检测;另加入MSC培养系统中进行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观察两组细胞募集、血管生成和成分化情况。选取12只SD大鼠,建立股骨缺损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假手术组:仅在缺损处进行清创处理;(2)MSC ECM-TEB组:在缺损处植入MSC ECM-TEB;(3)MSC/EPC ECM-TEB组:在缺损处植入MSC/EPC ECM-TEB,每组4只大鼠。2个月后行Micro-CT检查和缺损区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冻干后低温保存3个月,采取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质谱检测MSC ECM-TEB和MSC/EPC ECM-TEB在成血管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技术(GO/KEGG)功能富集方法分析其原因。结果MSC和EPC在支架表面生长、增殖良好,形成光滑的细胞层状结构。实验组在细胞迁移数、划痕修复比例和管腔形成长度分别为(121.6±8.3)个、(61.5±5.9)%、(11.3±0.6)mm,较对照组显著增多[(85.0±6.7)个、(39.3±3.6)%、(5.9±0.4)mm](P均<0.01)。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钙结节矿化面积比例显著增加[(38.8±3.3)%∶(49.9±3.0)%、(38.8±2.4)%∶(45.3±3.3)%] (P均<0.05)。Micro-CT和Masson染色结果表明,MSC/EPC ECM-TEB组缺损修复良好,MSC ECM-TEB组仅形成少量新,假手术组几乎没有新形成;体积分数、小梁数量和小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与MSC ECM-TEB组相比,MSC/EPC ECM-TEB组中有83个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显著上调(差异倍数>2,P<0.05);GO/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与MSC ECM-TEB相比,MSC/EPC ECM-TEB在"血管发育"等生物过程存在明显差异(P<0.01),"血管平滑肌收缩通路"等显著增强(P<0.01)。结论与MSC ECM-TEB相比,MSC/EPC ECM-TEB在细胞募集、血管生成和新生成方面显著增强,是一种更佳的可用于创伤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构建策略。

  • 标签: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骨再生 新血管形成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症状陈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病理特点不同,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包括椎体强化术、前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及后路截矫形术等。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了及时反映SCOVF的治疗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其治疗,本指南遵循科学、实用和先进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提出手术治疗建议。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