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对32例患者的临床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乏力(93.75%),纳差(84.38%),黄疸(56.25%),发热(43.75%),厌油腻(43.75%)等;女男151;病程中血清ALT、AST、球蛋白均明显升高,ALP、TBil分别升高26、22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2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阳性率分别为78.13%、59.38%、15.63%、12.5%;确诊时平均就诊7.5次、发病39个月。结论AIH女性多见;发热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常提示该病;ALT、AST、球蛋白升高,AMA、SMA阳性为其主要特征;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特征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特征自身抗体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收治的112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3例)和中青年组(<60岁,79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自身抗体指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老年组患者乏力(54.5%vs78.5%)和恶心呕吐(18.2%vs39.2%)症状患者显著少于中青年组,肝硬化(36.4%vs17.7%)及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病(33.3%vs16.5%)患者显著多于中青年组,老年患者血小板计数[(155.2±76.1)×10^9/Lvs(186.2±77.2)×10^9/L]显著低于中青年组,血尿素氮[(5.1±1.6)vs(4.4±1.3)mmol/L]及血肌酐[(62.1±16.2)vs(57.5±15.1)μmol/L]浓度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中青年组(87.9%vs7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AIH患者合并肝硬化、肝外免疫病的比例高,肾功能降低,年龄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

  • 标签: 老年人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特征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定量的患者肘静脉血并检验,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同对照组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明显偏高,单位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明显减少,同健康人群的检验结果相近,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抗体检测及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展开临床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在治疗方法上,泼尼松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是介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之间的一类疾病。IPAF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自然病程尚不明确,其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本文拟围绕IPAF诊断标准、临床特征、治疗、研究焦点展开讨论,简述如下。

  • 标签: 间质性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上出现梗阻性黄疸29例、腹痛26例,其中有20例患者在发病期间伴有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为4.3-19.6kg,平均下降体重(11.26±.33)kg;20例患者伴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11例患者伴有Ⅱ型糖尿病。对4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检查中,诊断率最高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出率为100.0%,其次CT及MRI检查检出率为77.5%,最后为腹部B超检查,检出率为50.0%。结论在对胰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前,当患者为高度疑似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时应该采用影像学、免疫指标以及病理学检查等检测方式对患者进行确诊,确保检出率,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临床资料 临床特征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特征。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在我院诊治的 50 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组)患者和 54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 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 50 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阳性检出率及血清中自身抗体指标 [ (抗平滑肌抗体( SMA )、抗核抗体( ANA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LKM-1 )、抗肝细胞胞质抗体Ⅰ型( LC-1 )、抗线粒体抗体Ⅱ型( AMA-M2 )、可溶性肝抗原 / 肝胰抗原( SLA/LP ) ] 。结果   AIH 组 ANA 阳性检出率均高于 HBV 组和对照组( P<0.05 ) ; HBV 组 ANA 以 1∶100 低滴度为主,以核匀质、核颗粒型为主, AIH 组以 1∶320 、 1∶1000 的高滴度为主,以核颗粒型为主,也可见核匀质和核膜型 ;AIH 组 SMA 、 LKM-1 、 SLA/LP 阳性检出率高于 HBV 组和对照组( P<0.05 ), LC-1 、 AMA-M2 与 HBV 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滴度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含有低滴度自身抗体,且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中 SMA 、 LKM-1 、 SLA/LP 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通过检测自身抗体水平,有助于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自身抗体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临床特征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viral hepatitis B.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 AIH group ) and 54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 HBV group )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 and 50 cases of health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e autoantibody indicators in the three groups [ ( 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y ( SMA ), anti-nuclear antibody ( ANA ), anti-hepatorenal microsomal antibody ( LKM-1 ), and anti-hepatocyte cytoplasmic antibody type I ( LC-1 ),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type II ( AMA-M2 ), soluble liver antigen / hepatic pancreatic antigen ( SLA/LP ) ].Results  The ANA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AI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BV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0.05 ) ; ANA in HBV group was mainly with a low titer of 1 : 100. Mainly , the AIH group was dominated by high titers of 1 : 320 and 1 : 1000 , and the nuclear granule type was the main type. The homogeneous nuclear and nuclear membrane types were also seen; the AIH group was positive for SMA , LKM-1 , and SLA / LP the rat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BV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 Compared with the HBV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LC-1 and AMA-M2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5 ) .Conclusio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contains high-titer autoantibodies , hepatitis B virus contains low-titer autoantibodies ,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SMA , LKM-1 , SLA / LP antibodies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are relatively high. By detecting the level of autoantibodies , it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的临床特点,探讨自身抗体与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血清学及影像学特点的IPAF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共收集间质性肺病患者517例,其中IPAF 78例(15.1%)。自身抗体多表现为ANA(48.7%)、抗Ro-52抗体阳性(47.4%)。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分型中最常见的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型,占62.8%。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主要见于男性(P=0.019)、吸烟(P=0.004)患者,机化性肺炎(OP)型患者年龄显著小于UIP型(P=0.040)和NSIP型(P=0.002)。自身抗体表现为ANA(P<0.001)、抗Ro-52抗体(P=0.011)阳性时,HRCT分型以NSIP型多见。NSIP合并OP型患者肺通气功能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SIP型(P=0.020);NSIP型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UIP型(P=0.029)。结论自身抗体表现为ANA、抗Ro-52抗体阳性时,HRCT分型主要表现为NSIP型。

  • 标签: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 自身抗体 影像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386例A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筛选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08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129例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49例。分析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白蛋白、ALP、GGT等的变化。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ILD、AIH、PBC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比较[分别为32.9%(127/386)、28.8%(60/208)、36.4%(47/129)和40.8%(2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以多发和小结石(最大径<1 cm)为主,分别占45.7%(58/127)和57.7%(60/104)。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首诊年龄、首诊肝硬化比例、ALP、GGT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分别为(60.5±11.5)岁比(57.6±11.5)岁,53.5%(68/127)比42.1%(109/259),154.00 U/L(89.00 U/L,257.00 U/L)比125.00 U/L(86.00 U/L,212.00 U/L),169.00 U/L(79.00 U/L,343.00 U/L)比128.60 U/L(48.00 U/L,284.00 U/L)],而白蛋白水平低于未合并胆囊结石者[(36.46±7.30) g/L比(38.34±7.58) 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1,χ2=4.506,Z=-2.192、-2.443,t=2.322;P均<0.05)。≥60岁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高于<60岁患者[37.6%(73/194)比28.1%(5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P=0.047)。伴肝硬化的AILD和AIH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均高于无肝硬化者[分别为38.4%(68/177)比28.2%(59/209),35.7%(35/98)比22.7%(25/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6、4.259,P=0.034、0.039)。结论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较常见,以多发和小结石为主。合并胆囊结石易延误AILD患者的首次诊断并增高首诊肝硬化的比例。高龄和肝硬化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更高。

  • 标签: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胆囊结石 肝功能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的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改变及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血清学检测均显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和/或抗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12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例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4例患者中有2例内镜下可见多个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0.9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2例胃体/胃底见10余个形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直径0.8~3.5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增生性息肉。14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具有不同程度的胃底腺萎缩,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增生及胰腺腺泡化生。嗜铬粒素A或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线状和/或微结节状增生,而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窦黏膜内G细胞增生。所有病例胃窦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或呈轻度慢性炎。2例属于早期病变,6例属于旺炽期病变,6例属于末期病变。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部分较隐匿,内镜表现呈多样性,不同的临床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学改变。病理医师应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形态学认识,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胃炎 肠嗜铬细胞 神经内分泌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4年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中38例合并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为实验组(A组),行肾组织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免疫组化染色;选取年龄、性别、肾脏病理类型与A组相同,但无甲状腺疾病者76例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生化指标。结果(1)A组38例患者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肾组织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均阴性。(2)与B组比较,除A组血清IgG显著升高(P<0.05)外,两组间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血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的多种肾小球疾病患者肾脏组织均未能发现抗甲状腺抗体蛋白沉积,因此不能提供抗甲状腺抗体导致肾小球疾病证据。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甲状腺 自身免疫 免疫组化
  • 简介: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LADA患者临床资料,并与T2DM患者比较,分析两组间糖尿病症状、酮症发生率、血糖、BMI、胰岛β细胞功能、磺脲类药物服用情况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等。结果与T2DM组比较,LADA多有糖尿病症状(P〈0.05),体型偏瘦(P〈0.01);血糖高(P〈0.01),HbA1c高(P〈0.05),酮症高发(P〈0.01),FCP、2hCP明显降低(P〈0.01;AITD发生率高(P〈0.05);磺脲类药物服用情况普遍,与2型糖尿病组无差异(P〉0.05)。结论LADA患者体型偏瘦、糖尿病症状明显,酮症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胰岛β细胞功能差,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较多见,误诊率高,不规范诊疗普遍。

  • 标签: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Β细胞功能 磺脲类降糖药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1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患者行强化扫描及CT扫描结果,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经CT扫描结果显示,6例胰腺周围存在低密度晕征环绕,且其为包鞘征;6例出现胰管无规则狭窄;2例为局限性胰头区肿大,8例弥漫性肿胀增粗,且为腊肠状;经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0例均为胰腺病变,且为相对低密度,延迟期增强。结论由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备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通过掌握CT影像学特点,可为胰腺炎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影像学 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空腹静脉血的抗体、生化等指标与同时期前来进行健康检查人群进行对比,并进行熊去氧胆酸与泼尼松联合治疗。结果在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多于男性;PBC的诊断准确率最高。经治疗后,患者的各种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1.2方法1.2.1检测方法选取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部静脉血。待抽取后立即进行抗凝处理,再利用离心机将血液进行分离。在分离结束后,将血样放置于-20℃的冰箱进行保存,便于之后的检测。严格按照免疫荧光法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对血液中的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以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2。此外,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参与下,对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穿刺取样,将取出的组织样本放置于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中进行固定,再将固定好的肝组织用石蜡包埋并染色,将其转至病理室进行病理分析与检测。根据血样与肝组织的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1.2.2治疗方法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每日服用医院统一煎制化浊解毒的中药,早晚两次,每次150ml。在起始时,泼尼松的用量为30mg/d,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递减并逐渐稳定于每天10mg。此外,口服熊去氧胆酸的用量标准为每kg10mg/d,一日两次。1.3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转氨酶等酶的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判断。1.4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测定,计量数据以t测定,均值±标准差表示,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特征及其在AI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IP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11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局限性肿大。CT平扫病变密度均均匀。4例在MRT1WI上信号降低、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增强后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9例胰腺周围有包膜样结构。横轴位图像上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或闭塞10例,胰管未显影11例。6例行MRCP者有4例显示胆总管胰腺段较大范围狭窄或闭塞,胰管节段性狭窄。7例ERCP显示胰管弥漫性、不规则狭窄。胰周静脉受累8例,肾脏多发低密度灶6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1例,肺间质病变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结论AIP的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检查在AIP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识别胰腺外脏器受累对正确诊断AIP有帮助。

  • 标签: 胰腺炎 自身免疫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组罕见的自身免疫相关的视网膜变性疾病,考虑与血清自身抗体和视网膜抗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有关,主要包括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非副肿瘤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等。该类疾病以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网膜电图检查明显异常以及血清抗视网膜抗体检测阳性为主要临床特征。由于AIR发病率较低,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加大了疾病诊断的难度,但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对避免形成不可逆性视网膜免疫损伤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9年入住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重症AI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肝病基础分为急性AIH(A-AIH)和慢加急性AIH(AC-AIH),分析患者一般情况、肝生物化学、免疫学、肝组织学特征、激素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41例患者[女性39例,年龄(54.24±10.55)岁],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肝组织学可见急性小叶炎为急性重症AIH的特点。血清IgG水平(28.36±8.35) g/L,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阳性率82.9%,抗平滑肌抗体(ASMA)17.1%。70%以上急性重症AIH为AC-AIH,AC-AIH发病病程多>8周,而A-AIH多数<8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激素治疗后30 d内病死率为19.5%,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T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症AIH病死率高,多数有慢性肝病基础,血清IgG水平、自身抗体和急性小叶炎为诊断重要因素,激素治疗预后与患者病情及病程有关。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 抗核抗体 小叶中央炎 激素
  • 简介:摘要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是指一类具有潜在的自身免疫性临床特征但不符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随着这一名称及其诊断标准的提出,世界多中心开展一系列队列研究。通过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文献,本文就疾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形态学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总结特点,可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 标签: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 诊断标准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