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毒死蜱对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玻璃管药膜法确定了其亚致死浓度(LC10、LC20和LC30),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毒死蜱对小麦禾谷缢管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C10、LC20和LC30浓度处理后,禾谷缢管蚜成蚜的寿命分别为(8.60±0.22)、(8.03±0.18)和(6.68±0.18)d,均显著短于对照的(10.36±0.31)d;单雌产仔量分别为(21.88±0.63)、(20.41±0.53)和(16.68±0.35)只,也均显著少于对照的(26.40±0.89)只;产仔历期分别为(7.55±0.22)、(6.69±0.17)和(5.64±0.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的(9.13±0.31)d;试验浓度药剂处理对下一代若蚜期的影响不显著;LC30浓度处理对下一代成蚜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单雌产仔量3.74只,缩短产仔历期1.39d。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LC30浓度毒死蜱处理使小麦禾谷缢管蚜的净增殖率(R0)比对照降低了34.71%,使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延长了17.37%;LC20浓度处理使小麦禾谷缢管蚜的平均世代历期(T)延长了12.59%;LC10浓度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毒死蜱能够缩短小麦禾谷缢管蚜成蚜的寿命,降低其繁殖力,该结果对小麦禾谷缢管蚜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亚致死效应 繁殖
  • 简介:大豆蚜虫是危害大豆的重要害虫,马拉硫磷作为有效防治大豆蚜虫的杀虫剂之一。不仅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大豆蚜虫,其在亚致死浓度下还会引起大豆蚜虫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分析了马拉硫磷3个亚致死浓度(0.05、0.10和0.20mg/L)对大豆蚜虫生理特征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在0.20mg/L下处理大豆蚜虫后,其若蚜的发育历期(7.48d±0.18d)比对照的(5.78d±0.30d)显著延长;同时成蚜的生殖期、寿命和全世代周期也分别比对照的缩短了4、6和4d。在0.10mg/L处理下,马拉硫磷可刺激大豆蚜虫生殖功能,单头产蚜总量比对照组提高24%;但当浓度增加到0.20mg/L时,单头产蚜总量却比对照组降低37%。生命表参数结果显示:0.20mg/L的马拉硫磷可显著降低大豆蚜虫的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但显著增加种群倍增时间(Dr);O.10mg/L的处理情况则相反;0.05mg/L处理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马拉硫磷 亚致死效应 大豆蚜虫 生理特征 生命表参数
  • 简介:1975年10月.我因工作需要,由上海借调至北京,参加《人民文学》复刊的筹备工作。自“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曾听到过不少有关“四人帮”及林彪反革命集团残害忠良的恶毒事件,其中有关贺龙元帅被迫害致死的材料,就是触日惊心的一例。

  • 标签: 贺龙 “四人帮” 《人民文学》 1975年 反革命集团 筹备工作
  • 简介:据《羊城晚报》报道,一位在杭州打工的父亲,因发现11岁的女儿抄作业,于是用草绳勒住她的脖子吊起来打,随后女孩被送往医院。在抢救过程,女孩父亲因为忏悔一度下跪。5月20日下午2点45分,医生宣布女孩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家教误区 女儿 折射 《羊城晚报》 抄作业 女孩
  • 简介:利用FDS模拟某酒店火灾发展过程,获得火灾增长过程、烟气蔓延规律及相关参数,分析人体极限温度、CO致死体积分数及极限O2体积分数3项致死因素,验证酒店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酒店火灾发生360s时,夹层火势达到全盛时期;477s时,各楼层客房内均有烟气进入。最后验证了导致酒店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CO中毒,其次为高温灼伤。离火源位置越近,致死原因越有可能是高温灼伤;离火源位置越远,致死原因越有可能是CO中毒。

  • 标签: 安全工程 酒店火灾 数值模拟 致死原因 火灾调查
  • 简介:摘要了解口腔修复实验操作的粉尘污染情况,为实验室操作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对产生粉尘的口腔修复实验项目进行定点监测,收集结果,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照分析。固定桥牙体预备、铸造金属全冠打磨、可摘局部义齿打磨3个实验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分别是8.77、11.05、10.74mg/m,10个检测点超标率为100%,烤瓷全冠形态修磨实验粉尘浓度超标率为40%。在进行产生粉尘的口腔修复实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个人防护,保障师生健康。

  • 标签: 口腔修复实验 粉尘 污染
  • 简介:披麻草是一种有毒草本植物,在西南地区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也有非法行医者用于治疗精神病。现报道两例利用披麻草治疗精神病致人死亡的案例。

  • 标签: 致人死亡 精神病 治疗 草本植物 西南地区
  • 简介:摘要超声医师进行胎儿检查时,一定要准确测量及观察胎儿四肢发育情况,另外,当发现胎儿身体各部分之间不成比例时(如头胸比例、胸腹比例等)要高度怀疑胎儿软骨发育不良,区分是否为致死性畸形,对临床评估预后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诊断胎儿畸形
  • 简介: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把各种类型列举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 标签: 离子浓度 综合运用能力 电离平衡 电解质溶液 强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
  • 简介:1例62岁结肠癌男性患者,接受伊立替康80mg静脉滴注d1、d8化疗.化疗后反复腹泻11d,化疗第13天腹泻加重伴发热,急诊入院.查血常规示WBC0.34×109·L-1,NEUT5.94%,L85.34%,RBC3.84×1012·L-1,Hb114.0g·L-1,PLT33×109·L-1.BUN13.71mmol·L-1,Scr291μmol·L-1.给予头孢匹罗抗感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免疫调节,止泻、护肾、补液等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出现感染性休克,给予抗休克等治疗.第3天出现深度昏迷,血压难以维持.最终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 标签: 伊立替康 腹泻 粒细胞缺乏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死亡病例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2004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药物导致死亡病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种类、器官系统损害进行数据分类统计。结果致死患者主要给药途径静脉给药致死率为59.4%和口服给药致死率为19.69%;主要致死药物抗感染药物致死频次占41.75%,中药制剂占18.45%;致死患者主要原发疾病全身性反应40%、消化系统31.1%、呼吸系统8.1%。结论医务人员要重视和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药源性不良反应 死亡
  • 简介:我曾经惧怕黑夜,在乡下,那种静得让人脊背发紧的夜,不知有多阔多厚无法丈量的浓黑且不透明的夜,准确地说惧怕的不是夜,而是夜的黑。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监测的57例使用地高辛的临床病例,其血药浓度>2.0ng/ml的有5例(8.8%),血药浓度0.8~2.0ng/ml的有21例(36.8%),血药浓度<0.8ng/ml的有31例(54.4%)。结论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氨茶碱治疗的肿瘤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期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各种因素对肿瘤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5-20μg·mL-1作为氨茶碱血药浓度治疗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57.4%的病例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L-1,其中28例临床显示有效,有效率为71.8%;发生中毒反应3例,发生率7.7%。血药浓度〈5μg·mL-1的19例,有效的有6例,占31.6%。〉20μg·mL-1的10例中有效3例,其余7例出现多种中毒表现。合并使用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用药,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合并使用多潘立酮、硝苯地平或特布他林,则氨茶碱血药浓度降低。结论:氨茶碱血药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肿瘤患者合并用药时应及时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以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氨茶碱 血药浓度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水煤浆制浆棒磨机滚筒筛的通过率,直接影响棒磨机的成浆性能。通过对棒磨机滚筒筛进行技术改造后,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水煤浆的浓度平均提高2%左右,大幅降低了气化所需的氧耗和煤耗,提高了气化效率和有效气产量。

  • 标签: 水煤浆浓度 棒磨机 滚筒筛 技术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羊水栓塞导致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预防。方法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论加强孕期检查,完善相关检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

  • 标签: 羊水栓塞 死亡 原因 产检 提高专业知识
  • 简介:本文对现有标准、规范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黄磷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方法优化。优化后的方法操作简单,线性区间内线性相关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部分废水中黄磷的分析。

  • 标签: 黄磷 水和废水 浓度修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地高辛在临床应用过程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标放大免疫分析法(MEIT)监测我院128例住院患者应用地高辛后的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128例患者,其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0ng·ml-1的共有74例,占57.81%%;低于治疗浓度的有22例,占17.19%;高于治疗浓度的有32例,占25.0%。其中,性别和年龄因素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进行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其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疗效 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2-01
  • 作者: 张会李甲亮吴守江田家怡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9-19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9期
  • 机构:张会淤ZHANGHui曰李甲亮于LIJia-liang曰吴守江淤WUShou-jiang曰田家怡于TIANJia-yi曰郭芳于GUOFang(淤滨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滨洲256600;于滨州学院资源环境系,滨洲256603)(淤BinzhouEnvironmentalProtectionScienceand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Binzhou256600,China;于ResourcesandEnvironmentDepartment,BinzhouUniversity,Binzhou25660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