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为什么总觉得没啥可写的?人家为啥总能发现独家新闻?"这是不少记者尤其是新入行记者的困惑。"他们报纸为啥屡获新闻奖?"这是不少编辑尤其是有想法编辑的困惑。笔者从1999年正式进入新闻行业,在北京青年报连续做了13年记者,后又在现代教育报做了3年副总编辑。笔者发表的作品先后获得了4次中国新闻奖、4次北京新闻奖及其他行业新闻奖。获奖作品篇目超过20篇。笔者以这些获奖作品为例,从新闻的选题、采访、落实三个层面,阐述剖析新闻采编实战经验。

  • 标签: 新闻奖 新闻采编 独家新闻 北京青年报 实战经验 新闻线索
  • 简介:王宗宁,男,生于1957年。1974年参加工作,1986年调入宜昌市报社(现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历任新闻记者、责任编辑、摄影部副主任、主任、图片总监。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晚报摄影学会理事、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宜昌市科技摄影家协会理事长。

  • 标签: 新闻摄影 作品选 摄影家协会 常务理事 传媒集团 湖北日报
  • 简介:在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奖项要属普利策新闻奖了.由于职业的需要,笔者从1986年开始接触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近年来,为适应新闻改革的尝试需要,又开始耐心地精读,忽然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有了品尝新闻作品文本的甜头.

  • 标签: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职业精神 记者 人文精神 敬业精神
  • 简介:西安晚报青年记者吴峻1987年8月30日抓拍的新闻组照,先后获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评选铜牌奖、第九届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并列入《中国新闻年鉴》。照片上再现抢救落水儿童的现场人物和气氛,真实而富于情感地构成了这一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价值:呆坐在岸边哭泣的母亲、打捞者们焦急的目光、孩子被奋力举出水面、人们奔

  • 标签: 突发新闻 中国新闻年鉴 突发性新闻 吴峻 青年记者 新闻摄影
  • 简介:“春颂”“夏咏”“秋赋”“冬吟”季赛之“春颂”赛经过1个月的征稿后已经结束,共收到参赛作品近300幅。众多的吟颂春天的摄影作品摆放在一起,使人顿觉生机盎然,摄影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自己心中的春天,并畅叙拍摄感受,读来颇感亲切、生动、自然,作为编辑,我们亦深感欣慰。现将15幅获奖作品刊登如下,这不是一股意义上的摄影比赛,它更象是一种影友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信也将是一次畅快的恳谈。我们相约“夏咏”时再见。

  • 标签: 春颂 颂获奖作品
  • 简介:2003年《青少年书法》青年版“点击·2003”栏目,得到了书法、篆刻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以当下书坛具有代表性的24位书法家、篆刻家为对象展开的书法、篆刻学术批评,收到来稿50余篇以及围绕该批评的“精

  • 标签: 点击获奖作品
  • 简介:“春颂”“夏咏”“秋赋”“冬吟”季赛之“夏咏”赛经过两个月的征稿已经结束,共收到参赛作品600余幅,参赛人数比“春颂”赛增加了近一倍。一个色彩浓艳、斑斓多姿的夏季生活画卷从一幅幅画面中渗透出来,带着拍摄者的思索,也带着生活的律动……但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就是题材的雷同。在参赛作品中拍摄“荷花”和拍摄水中游泳或嬉戏的画面占了很大比例,对季赛这种近乎“命题式”的比赛而言,题材的雷同似不易避免,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但却对获奖带来难度,如何想它人所未想,拍它人所不拍,出其不意,这对比赛获奖不失为一个良策。现将15幅“夏咏”获奖作品刊登如下,既是展示,也是交流和学习。我们相约“秋赋”再见。

  • 标签: 夏咏获奖作品
  • 简介:日前,2007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顺利完成,共评出优秀新闻作品189件,其中,报刊91件,电视作品46件,广播作品34件,摄影作品12件,网络作品6件。同时,向中国新闻奖评选办公室推荐新闻作品12件(报刊作品6件、电视作品3件、广播作品3件),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作品评选 优秀新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新闻作品 电视作品
  • 简介: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分的所谓“深度报道”等等,不是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刊物的版面上频频露脸吗?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获奖作品 短文 《反对党八股》 理论文章 毛泽东同志
  • 简介:“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登不得大雅之堂!”,这是部分受众对社会新闻的一般印象。近年来,一些媒体片面追求“卖点”,刊播一些格调低劣、荒诞不经的社会新闻,陷入了低级趣味和媚俗的误区,使得社会新闻——这个被称为“8小时以外新闻”的新闻题材饱受争议,社会新闻报道如何才能走出花边新闻的怪圈,成为既能为媒体争得受众眼球,又能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媒体影响力的的精品新闻

  • 标签: 社会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奖 精品策略 获奖作品 媒体影响力 “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