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旨在阐明蛋白酪氨酸磷酸受体6(tyrosineprotein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6,PTPN6)是否对心脏HERG钾通道电流具有调控的作用。方法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构建pcDNA3.1-PTPN6-EGFP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各种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pcDNA3.0-HERG单独转染HEK293细胞)、PTPN6过度表达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及抑制剂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并加入蛋白酪氨酸磷酸抑制剂正钒酸钠)的HERG钾通道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以及去激活时间常数Tau等。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PTPN6-EGFP质粒,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K29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检测发现,PTPN6过度表达组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36.42±2.76)pA/pF]、尾电流最大电流密[(84.73±7.18)pA/pF]均较对照组[(45.92±3.18)pA/pF、(108.43±7.98)pA/p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47.10±2.96)pA/pF、(110.52±7.87)pA/pF]均较PTPN6过度表达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N6过度表达组失活时间常数Tau[(785.59±90.05)ms]较对照组[(440.7±49.49)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N6过度表达能使HERG钾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且这一作用能被酪氨酸磷酸抑制剂逆转,提示PTPN6能通过催化HERG钾通道去磷酸化而发挥负性调控HERG钾通道电流的作用。

  • 标签: 长QT综合征 HERG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 膜片钳技术
  • 简介:目的鉴定HERG钾通道的相互作用蛋白,并进一步研究该相互作用蛋白对HERG钾通道的功能调控。方法(1)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含有HERG氨基末端的诱饵载体,将转染有诱饵载体的酵母菌AH109与预转染有人类cDNA文库的Y187酵母菌进行双杂交,初步筛选出HERG的相互作用蛋白;(2)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一步验证酵母双杂交所筛选蛋白与HERG之间的相互作用;(3)GSTpull-down分析:应用GST-HERGT-NT融合蛋白和谷光苷肽-琼脂糖4B小球从大鼠心肌裂解物中沉淀蛋白质,应用抗PTPN12抗体对沉淀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4)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分析:应用抗PTPN12和抗HERG的抗体和荧光标记二抗显示PTPN12及HERG的亚细胞定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1)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蛋白酪氨酸磷酸受体12(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12,PTPN12)与HERG氨基末端存在相互作用;(2)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抗HERG的抗体能够沉淀HERG和PTPN12复合物;(3)GSTpull-down分析发现GST-HERG-NT能够将PTPN12沉淀,而GST蛋白则不能沉淀PTPN12;(4)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分析发现PTPN12和HERG两个蛋白共定位的地方主要出现在细胞膜。结论PTPN12与HERG氨基末端相互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HERG通道特性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和LQTS的发病机理。

  • 标签: HERG 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 12 蛋白质 -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分析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12基因(PTPN1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GGA数据库(325例)和TCGA数据库(636例)中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RNA测序数据。分析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级别、四分型亚型、异柠檬酸脱氢(IDH)突变状态、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患者PTPN12表达量的差异。根据PTPN12的表达量将患者分为PTPN12高表达组和PTPN12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PTPN12对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作用。进一步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基因相关的功能以及有关的通路。结果两数据库中,PTPN12的表达量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均P<0.01);与IDH突变型比较,IDH野生型中PTPN12表达量升高(均P<0.01);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PTPN12表达量高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均P<0.01);PTPN12在经典型、间质型、神经元型以及前神经元型中表达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间质型中表达量最高(均P<0.01)。两数据库中,PTPN12高表达者均比低表达者的生存期短(均P<0.01)。两个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PTPN12表达量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CGGA数据库中,HR=1.433,95%CI:1.094~1.876,P=0.009;TCGA数据库中,HR=1.588,95%CI:1.018~2.477,P=0.042)。GO分析结果显示,PTPN12表达量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增殖、凋亡、黏附、蛋白水解、免疫反应、血管生成、药物反应、缺氧反应、肿瘤细胞G2/M期的转化、肿瘤细胞G1/S期的转化等多个与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功能上。KEGG分析结果显示,与PTPN12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肿瘤相关通路、PI3K-Ak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通路、p53通路、凋亡通路以及细胞周期通路上。结论不同WHO肿瘤级别的脑胶质瘤患者PTPN12表达量不同,PTPN12表达量可独立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判断,且与多个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功能和通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组学 预后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2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分析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12基因(PTPN1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GGA数据库(325例)和TCGA数据库(636例)中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RNA测序数据。分析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级别、四分型亚型、异柠檬酸脱氢(IDH)突变状态、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患者PTPN12表达量的差异。根据PTPN12的表达量将患者分为PTPN12高表达组和PTPN12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PTPN12对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作用。进一步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基因相关的功能以及有关的通路。结果两数据库中,PTPN12的表达量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均P<0.01);与IDH突变型比较,IDH野生型中PTPN12表达量升高(均P<0.01);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PTPN12表达量高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均P<0.01);PTPN12在经典型、间质型、神经元型以及前神经元型中表达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间质型中表达量最高(均P<0.01)。两数据库中,PTPN12高表达者均比低表达者的生存期短(均P<0.01)。两个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PTPN12表达量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CGGA数据库中,HR=1.433,95%CI:1.094~1.876,P=0.009;TCGA数据库中,HR=1.588,95%CI:1.018~2.477,P=0.042)。GO分析结果显示,PTPN12表达量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增殖、凋亡、黏附、蛋白水解、免疫反应、血管生成、药物反应、缺氧反应、肿瘤细胞G2/M期的转化、肿瘤细胞G1/S期的转化等多个与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功能上。KEGG分析结果显示,与PTPN12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肿瘤相关通路、PI3K-Ak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通路、p53通路、凋亡通路以及细胞周期通路上。结论不同WHO肿瘤级别的脑胶质瘤患者PTPN12表达量不同,PTPN12表达量可独立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判断,且与多个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功能和通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组学 预后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2
  • 简介:目的探讨当地汉族人群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PTPN2)基因rs2847281和内皮脂(LIPG)基因rs200081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64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390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检测,分析2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且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rs200081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000813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847281在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0,95%CI:0.356~0.979,P=0.040);2组rs2847281在男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2000813位点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rs2847281位点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存在性别特异性:与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C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

  • 标签: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非受体2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出血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 简介:摘要该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方法计算了抑制剂OBA与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1B(PTP1B)的结合能。结果表明与实验值非常吻合。此外,进一步研究了抑制剂、蛋白与复合物相对晶体结构的均方根偏差(RMSD)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OBA与PTP1B的动力学与相互作用机制,而且还可为以PTP1B为靶标的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剂OBA 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编码RNA(lncRNA)BDNF-AS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RT-PCR)检测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67例肾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和肾癌细胞株A498、ACHN、OS-RC-2、Caki-1、786-O中BDNF-AS基因表达水平。以BDNF-AS表达水平最低的肾癌细胞株Caki-1为研究对象,瞬时转染BDNF-AS过表达质粒(实验组)或载有无意义序列的质粒(对照组)。采用rRT-PCR检测转染效率。转染Caki-1细胞24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RT-PCR检测G型酪氨酸磷酸受体(PTPRG)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TPRG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肾癌组织中BDNF-AS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0.96±0.24比4.62±0.84,t=41.76,P<0.01)。各肾癌细胞株中BDNF-AS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均P<0.05),其中Caki-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0.10±0.01)。实验组Caki-1细胞BDNF-AS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第2天起,实验组Caki-1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均P<0.05)。转染24 h后的Caki-1细胞迁移15 h后,实验组迁移Caki-1细胞数低于对照组[(51±8)个比(192±25)个,t=5.31,P<0.01]。转染48 h后,实验组Caki-1细胞中PTPRG mRNA相对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aki-1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Tp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BDNF-AS在肾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均下调,过表达BDNF-AS可抑制肾癌Caki-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BDNF-AS促进PTPRG基因表达、干扰PI3K-AKT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G型酪氨酸磷酸酶受体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SHP2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的SHP2蛋白及mRNA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成功构建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造模时的延长,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肝组织的SHP2主要表达于细胞质,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SHP2阳性表达的细胞逐渐增多(P < 0.05)。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第2、4、6周及第8周不同时间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2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逐渐增高(P < 0.05)。结论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HP2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

  • 标签: 肝硬化 基因表达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 简介:研究表明,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的异常任心力衰竭(心衰)的发展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因素町以调节SERCA2的活性,最主要的是受磷蛋白的调节。而受磷蛋白磷酸化及去磷酸化分别由蛋白激酶A和磷酸1α调控。目前国内少见关于心衰蛋白激酶A和磷酸1α变化的报道。本实验通过用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制备家兔心衰模型,进而观察心衰时蛋白激酶A和磷酸1α的变化,

  • 标签: 蛋白激酶A 心力衰竭 磷酸酶 家兔 心肌肌浆网钙泵 心衰模型
  • 简介:经细胞核膜NTPase的活性变化调节mRNA的特异转运,  2 核被膜结构、核苷三磷酸(NTPase)及成熟mRNA的出核转运,核被膜核苷三磷酸(NTPase)包括大鼠肝细胞核膜NTPase、骨骼肌细胞核膜钙依赖性NTPase、大鼠心肌细胞核膜镁离子依赖性NTPase等多种报道形式

  • 标签: 核膜 核苷三磷酸酶 膜核苷三磷酸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发现蛋白磷酸家族在不同的脑区进行的生物调控在抑郁症研究中一直很受重视,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1(protein phosphatase 1,PP1)可通过其在突触处催化细胞中大部分磷酸氨酸磷酸氨酸的去磷酸化来控制突触可塑性。尽管PP1及其去磷酸化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但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综述各种证据,支持PP1及其去磷酸化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 去磷酸化 抑郁症 突触可塑性
  • 简介:酪氨酸羟化(tyrosinebydroxylase,TH)是多巴胺(dopamine,D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由于黑质纹状体DA严重不足导致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综述TH主导的DA代谢调节与PD发生的相互关系,主要介绍TH结构、DA代谢的调节以及TH在PD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DA PD 治疗中 发生发展
  • 简介:心肌肥大是心肌对各种内外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瓣膜病、内分泌疾病等等.起初的心肌肥大是有益的,但持久的肥大可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衰及猝死.有几种药物已显示可维持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及延长生命,但5年死亡率仍近50%.过去十年中已有不少文章描述了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它们能诱导培养的心肌细胞和转基因鼠的心肌肥大.最近有报道Ca2+/钙调蛋白(CaM)依赖性蛋白磷酸calcineurin能在体内外转导肥大信号,而抑制calcineurin活性可阻断与肥大有关的细胞和分子事件[1],并且最终建立了通过激活calcineurin而刺激肥大的转导模型.因calcineurin通道可被免疫抑制剂所抑制,因此倍受关注.

  • 标签: 蛋白磷酸酶 心肌肥大 Ca^2+信号 预防措施
  • 作者: 邓垂文 李文丽 李永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免疫酪氨酸样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共抑制受体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低磷酸血症(HPP)是由编码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TNSALP)的基因变异导致功能缺失引起的。HPP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非常多变,包括骨骼低矿化、钙和磷酸盐代谢障碍、反复发生的骨折、疼痛、活动受限、牙齿过早脱落、生长发育迟缓和癫痫等。针对HPP有不同的治疗尝试,Asfotase alfa是一种骨靶向重组TNSALP,能够显著降低围生期和婴儿HPP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可改善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这种替代疗法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现就近年来对该疾病的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低磷酸酶血症 酶替代治疗 管理
  • 简介:利用992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德国镜鲤(Cyprinuscarpio)F1代19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型检测,共组成51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5138.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19cM;利用软件MapQTL6.0采用区间作图法对酸性磷酸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9个与酸性磷酸有关的QTLs,分布于8个连锁群。其中LG24连锁群LOD值最大(5.37),位于LG24连锁群,最大的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3.8%。通过BLAST与斑马鱼进行序列比对,找到了与斑马鱼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横跨膜蛋白50a、ADP核糖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b8同源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对鲤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疾病调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镜鲤 遗传图谱 QTL 酸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 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治疗多种癌症和疾病,包括小细胞性肺癌、胃癌和肾损伤等。本文就舒尼替尼治疗的癌症、药物联用以及当前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舒尼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癌症
  • 简介:Ca2+是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植物类钙调磷酸B亚基蛋白(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s)是一类重要的钙信号受体蛋白,主要通过与其他蛋白的特异结合传递信号,使植物形成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实验室已经获得大豆GmCBL1基因,功能鉴定显示GmCBL1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性。为了进一步研究GmCBL1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诱饵载体pGBKT7::GmCBL1,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大豆GmCBL1的互作蛋白。通过对筛选获得的106个蛋白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并根据其可能的生理功能对这些候选蛋白归类,整理得到4类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修饰蛋白、防御蛋白、钙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筛选得到候选蛋白的功能预测初步表明,大豆GmCBL1参与多条信号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探索大豆CBL介导的抗逆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大豆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 GmCBL1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受体(LAR)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生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于出生后1、3、5、7和9周各处死一组幼鼠。另选取32只10周龄健康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双眼形觉剥夺(BFD)组、氟西汀组和BFD+氟西汀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其余各组根据分组分别进行双眼眼睑缝合2周和/或0.2 mg/ml氟西汀无菌水溶液喂养4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皮层LAR和硫酸软骨素多糖(CSPGs)的表达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LAR表达量。结果大鼠视皮层LAR表达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及轴突,CSPGs表达分布于细胞间质;大鼠视皮层LAR和CSPGs荧光强度随周龄的增大出现增强的趋势。出生后1、3、5、7、9周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3.20)%、(108.37±2.26)%、(113.69±2.33)%、(131.83±3.78)%和(140.11±4.0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0,P=0.001)。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视觉发育周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标准化β=0.961,P=0.007)。正常对照组成年大鼠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最强,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显著下降。正常对照组、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2.96)%、(81.02±2.77)%、(71.99±3.09)%和(52.90±2.0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6,P=0.015),其中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0、36.10、41.72,均P<0.01)。结论视皮层LAR可能作为CSPGs特异性受体参与视觉可塑性的调控。

  • 标签: 视皮质 神经元可塑性 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性磷酸酶受体 氟西汀 硫酸软骨素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