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居士及其居士佛教曾在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胜任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本文先就“居士”、“居士佛教”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定义,并指出它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涵。认为居士佛教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佛教时期,但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潮流,则出现于大乘佛教时期。居士佛教曾在印度佛教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但它的全面繁荣则在中国。大乘居士佛教可归结为菩萨、菩萨精神、菩萨修行三个方面,体现更高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有可能将佛陀的理想化为民众的自觉实践。中国古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文背景提供了大乘居士佛教繁荣的基本条件,而各类居士的护法活动、物质供施、参禅求道、学术参与等构成了中国居士佛教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居士佛教 中国佛教 大乘佛教 婆罗门 部派佛教 竹林精舍
  • 简介: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 标签: 苏东坡 居士 本来面目 历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1
  • 简介:居士佛教与逃禅遁空词,词中深蕴禅理,清人田同之在《西圃词说》中以词话的形式评论佛教与艳词

  • 标签: 佛教居士 居士佛教 居士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05
  • 简介:【关键词】居士佛教居士词艳词逃禅遁空词,本文拟从居士佛教对于居士词影响的角度,以居士佛教名相义理冠以词集

  • 标签: 佛教居士 居士佛教 居士词
  • 简介:辛奔疾42岁的时候,遭到奸臣陷害,被赶到江西上饶农村,过了20年的村居生活。乡村的生活很温馨。每当民俗节日春社和秋社的时候,辛弃疾和农民们一起祭社神、分祭肉、饮新酒,很开心。后来,他写了大量的田园词、山水词。歌咏乡村自然风光,记述农村里的纯朴风俗。渐渐地,辛弃疾的心情就不像刚被赶出来的时候那么失落了。

  • 标签: 居士 稼轩 民俗节日 自然风光 辛弃疾 田园词
  • 简介:风云是座古。残缺的围墙如掉了牙的锯齿,屋面瓦缝里长出来的狗尾巴草,理直气壮地争着往上拔,走廊里的木柱似乎油漆过,但已斑驳得辨不出何种颜色,那神圣的菩萨也是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有的竟缺胳膊断指成了残疾菩萨。院里,一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却枝繁叶茂,蓬勃着遮住半个天空,

  • 标签: 古庵
  • 简介:美国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10点,著名国学家叶曼居士在洛杉矶家中安详辞世.季年103岁。叶曼,女,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省幼承庭训,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

  • 标签: 辞世 居士 《左传》 洛杉矶 湖南省 胡适之
  • 简介: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皈依佛门后,法名妙通,自署“双清居士”。湘西凤凰人。戊戌变法时,他参与过议革政治;入民国时,为财政总长,既罢去,起为热河都统,擢任国务总理,解组后充煤油督办、赈务督办。绝意仕途后,则以佛教济世之精神,致力于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他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名人,夙有声誉。

  • 标签: 熊希龄 居士 民国时期 戊戌变法 教育事业 慈善事业
  • 简介:这是一个金色的黄昏。我站在离天很近的地方——山之巅。万道金光没有任何阻挡直直地斜射到我身上,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万字符"卍",人世间一切吉祥万德。脚下连绵的山冈拥抱着蜿蜒的崇阳溪水,喝醉了的晚霞集结在这即将日落的天幕上,随时准备要把那金色的火轮吞没。山,号称潭东第一名山。民间有华夏道家七十二福地之说。我是在盛夏的午后开始探访山的。

  • 标签: 崇阳 万德 东第 七八 灵泉寺 道家学说
  • 简介:北京城南陶然亭公园内的陶然亭,座落在公园里的慈悲之中。虽然公园每天的游人络绎不绝,但到慈悲去观赏陶然亭的人却是稀稀落落,所以不少游客虽然到过陶然亭公园,但却并没有见到过陶然亭。除了宣传得不够外,进慈悲的大门还得再买一张四元的门票也是原因之一,因为

  • 标签: 慈悲庵 北京 陶然亭公园 中国共产党 文物保护 旅游管理
  • 简介:五岁的松一和十三岁失明的姐姐康依从小相依为命。一个寒冷的冬日,无家可归的姐弟俩碰到了在寺庙里修行的。和尚”——一只会说话的狗,于是他们便开始了在寺庙里的生活。松一每天都调皮捣蛋,把庙里搞得一团糟,但也为寺庙带来了久违的生气。

  • 标签: 寺庙 失明 寒冷 和尚 修行 生活
  • 简介:1195年,陆游已经七十一岁了,但刻苦攻读的精神毫不衰退,'独有耽书癖,犹同总角年'(《浮生》),就是生动的写照。那年十月十七日生日之后,他又取古人师旷之语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老学'。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乐师,尽管双目失明,仍酷爱学习。一次,晋平公问师旷道:'我今年七十岁了,很想学习,只恐怕已经太晚了吧?'师旷反

  • 标签: 学庵 晋平公 双目失明 七十岁 春秋时期 书癖
  • 简介:  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凤泉关的春天来得特别迟.  往年这时节,山上的桃花开满了坡,从山脚下一直漫上崖头,山有多高,桃花就有多高.今年的桃花还不见一星萌动,那褐色的枝条仿佛凝滞不动一般.山风冬日一样凛冽,凤泉关人们的棉袄还如寒冬一样一件也没有褪下.昨晚,山里还下了一鸡爪子厚的雪,山道上白晃晃的一片,寒气依旧那么重,看不出一点春天的气息.……

  • 标签:
  • 简介:<正>泰州博物馆收藏一对清雍正时的仿石质抱鼓石的木鼓,镂刻精工,乍视与石无异,颇为独特。木鼓形同抱鼓石,上呈圆鼓形,下有托座,通高58.5.厚17.5,鼓径49.5,托座高9.5——21厘米。正面是二只狮子戏绣球花纹,一条宽阔的彩带把狮子和绣球巧妙地连成一体,从而达到整体的和谐美。鼓边饰两道弦纹,其间雕一周缠枝忍冬花纹。木鼓反面宽边,中间是浅雕对称的折枝贯套花纹,简洁明快。木鼓的侧面系弧形,两边雕有80多个鼓钉。托座似翻卷的荷叶,两边弯曲,中间有叶筋,底座底面为长方形,并有长3.5、宽1.5、深3厘米的对称的两个母榫,作安装用。抱鼓石在苏南地区叫碑石,是建筑装饰

  • 标签: 木鼓 抱鼓石 松林 托座 泰州 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