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螺旋CT肾动脉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所接受的3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检查手段不同将其分为螺旋CT肾动脉成像(CTRA)组和肾动脉造影(DSA)组,每组患者分别为19例。CTRA组接受螺旋CT成像检查,DSA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别由两名医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有无狭窄、解剖变异以及狭窄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螺旋CT肾动脉成像检查发现,33支为狭窄血管,其中31支经过血管造影检查已经证实,检查结果符合率可达31例(93.94%)。此外,5支副肾动脉清楚显示,同样经过血管造影检查证明。结论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螺旋CT肾动脉成像检查,具有一定的无创性、安全性、有效性,其作为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对于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螺旋CT肾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肾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从我院螺旋CT肾动脉成像资料中选择疑似肾性高血压且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0级18例,I级3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0级19例,I级2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灵敏度83.3,%,特异度95.0%,假阳性率4.2%。结论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性高血压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螺旋CT肾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肾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方法使用TOSHIBAAquilionONE320层螺旋CT机对117为患者进行肾动脉CTA检查。后有VIRREA2工作站对血管检查的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和分析,肾血管主干及分支显示清楚。结论320层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检查手段,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目前临床的首选。

  • 标签: 320层螺旋CT 容积扫描 肾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通过观测儿童正常肾动脉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肾动脉正常值。方法选取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无肾脏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儿童284名,按年龄分为5组,观测肾动脉支数、肾动脉起始位置、肾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肾动脉起始处内径、副肾动脉数目、副肾动脉起源、副肾动脉入肾部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动脉以单支型最多见;右侧肾动脉高于左侧者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肾动脉起点与腹腔干距离逐渐增加(P〈0.05);肾动脉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在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肾动脉干起始部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年龄增长,肾动脉干起始部内径增加,不同性别及左、右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肾动脉出现率为35.21%(100/284),主要起源于肾动脉(66/134,49.25%)及腹主动脉(62/134,46.27%),经肾上端(98/134,73.13%)及肾下端(28/134,20.90%)入肾。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不同年龄儿童肾动脉的相关正常值,有助于诊治儿童肾动脉相关疾病。

  • 标签: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 CT血管探针技术对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肾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范围、狭窄程度。结果:51名病人共有105个肾动脉(3个副肾动脉),27个正常的肾动脉和78个狭窄的肾动脉。在管腔狭窄的患者中,65个肾动脉斑块的血管分布,以局限的形式出现,以混合和轻微的狭窄为主;4个肾动脉夹层,侵犯范围以节段性为主,假室未见造影剂,以轻度和中等程度的狭窄为主;肾动脉肿瘤9个,侵犯的部位以节段性为主,腔部较小。结论:64排 CT血管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出肾动脉病变,血管探针技术能快速、可靠地分析血管病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CT 肾动脉 血管探针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下正常国人脑动脉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正常国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脑动脉图像,观察脑动脉的形态及其类型,统计各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4.73%,缺如占5.43%,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男性多于女性(X^=5.85,P〈0.05);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66.67%;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49.61%,且女性多于男性(X^2=6.00,P〈0.05);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0%,混合供血型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6.20%。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脑动脉解剖和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脑血管 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64-MSCTA)的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782例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检查的成功率为97.7%。结论对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46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平扫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32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50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38支。结论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疑似或诊断患者2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后2周内对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采用目测直径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并采用CAG检查结果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本次研究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法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为89.66%,诊断特异度为97.56%,其阴性预测值为98.30%,阳性预测值为85.71%,诊断符合率为96.4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可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替代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有效诊断,在进行扫描前,应合理把握患者的适应症,已获得准确的扫描结果。

  • 标签: 冠心病诊断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便、无创、相对廉价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对冠心病的大范围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访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结果做为参照“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率预测值。结果64排螺旋CT在诊断管腔狭窄度≤50%、50%~70%、≥70%至完全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79.2%、80.2%、92.5%,特异性分别为97.1%、98.8%、9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3%、83.1%、8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8.3%、99.4%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大范围筛查、诊断以及复查的有效手段。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期间确诊的椎动脉变异的患者148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变异情况,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及其变异的诊断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变异的临床诊断的意义,为临床确诊椎动脉变异提供有效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椎动脉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与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临床资料以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选取的病例,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裂口部位、内膜片均可明确显示。Ⅰ型14例,Ⅱ型3例,Ⅲ型10例,壁间血肿3例。累及髂总动脉分叉处6例,左锁骨下动脉1例,右髂总动脉1例,左颈总动脉1例,右肾动脉2例,左肾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肠系膜下动脉1例;腹腔干5例,局限于升主动脉1例;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的9例。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这种检查方法安全、有效、快速、简便,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螺旋CT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以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对比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显示情况。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对100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400支血管,其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检查,其正常血管为291支,狭窄血管109支,狭窄血管占总血管的27.25%。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检查,其正常血管为277支,狭窄血管123支,狭窄血管占总血管的30.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十分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外科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70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仪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相近(95.71%vs1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脑动脉成像 血管造影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是由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