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假性血小板减低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10例健康者进行此次研究,需要在相同条件下,获取受检者两份同等质量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提取血液中枸缘酸钠后进行检验的为A组,提取血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进行检验的为B组,观察对两组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的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样本经过枸缘酸钠校正后与B组样本进行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对血液样本进行处理,将会造成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聚集的问题,从而会引发假性血小板减低的现象出现,这必然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通过使用枸缘酸钠,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校正,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低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血常规检验 枸缘酸钠 检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用荧光染色光学法纠正在血常规检测中出现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EDTA-PTCP)的现象   方法 :对我院2022年出现的32例EDTA-PTCP病例进行分析,用EDTA-K2抗凝剂光学法(PLT-O)、EDTA-K2抗凝剂电阻抗法(PLT-I)、枸橼酸钠抗凝剂法、手工法分别进行检测分析。前三种方法均结合推片染色进行分析。以手工法为标准评价其他三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EDTA-K2抗凝剂电阻抗法(PLT-I)与手工法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血小板结果乘以1.1与手工法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枸橼酸钠抗凝剂法偶尔会出现多抗凝剂诱导血小板假性减低的现象。结论:荧光染色光学法PLT-O检测能较快速、准确、简便的纠正EDTA-PTCP的现象。

  • 标签: EDTA -K2  血小板假性减低   聚集   荧光染色光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甲性减少的原因。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上按程序进行操作,在标本测试前先进行质控品的测试,并进行手工检验。结果共有16例镜下血小板有大量堆积的患者重新采血,按操作规程重新检测后,结果正常的为11例,为采血不顺利造成。结论了解了影响血小板计数的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有问题的结果,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最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

  • 标签: 血细胞计数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库尔特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造成假性减少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仪器法,分别在不同的待测时间对200例静脉标本进行测定,观察其数值变化;结合直方图,以手工法作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标本的仪器测定结果中,171例测定结果血小板直方图出现电子拟合曲线,0、15min测定结果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30、60、120min测定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仪器法0、15、120min与30、60min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29例标本的测定结果未出现拟合曲线,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时,最佳测定时间为采血后30~60min,以不超过120min为宜;未出现拟合曲线的标本需手工法复查,降低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情况发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血栓形成2年余,血小板(PLT)减低1年余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少见部位血栓及抗凝治疗中新发血栓,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血小板减少。外院及我院多次筛查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磷脂抗体谱均为阴性。病程中糖皮质激素冲击及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曾使血小板升至正常,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支持免疫性血小板减低。入院后筛查易栓症的病因,同时予肝素静脉泵入抗凝,利妥昔单抗600 mg 1次;IVIG 20 g/d×3 d;口服艾曲波帕50 mg/d治疗。以上治疗3周后,血小板减少无明显改善,期间仍有新发血栓。后易栓症基因筛查回报PROS1基因杂合突变,MTHFR基因型为TT型,发现少量IgGκ型M蛋白,但仍不足以解释如此顽固的血栓倾向。在排除肿瘤、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之后最终诊断血清阴性抗磷脂综合征可能性大。后续加用地塞米松20 mg/d×4 d,联合口服西罗莫司2 mg/d加强免疫抑制,抗凝方案过渡为低分子肝素后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所致的头痛症状好转,PLT升至(20~30)×109/L,无新发血栓及出血。

  • 标签: 易栓症 血小板减少症 抗磷脂综合征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21岁。因皮疹1年、水肿2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心脏、血液系统,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47×109/L,血肌酐586 μmol/L,24 h尿总蛋白8.2 g。心脏超声示心肌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重度肺高压。予甲泼尼龙冲击(1 g,1次/d,3 d,静脉滴注)效果不佳,出现少尿、恶性高血压,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考虑继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血浆置换后可短暂缓解,但TMA仍反复发作,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 13)活性为100%,ADAMTS 13抑制物阴性。予利妥昔单抗(100 mg,1次/周,4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0.5 g,1次/d,3 d,静脉滴注),病情缓解。3个月随访时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计数223×109/L,血肌酐283 μmol/L。SLE继发TMA时需评估ADAMT 13,其活性正常的患者治疗反应差。早期、积极治疗获得原发病缓解是关键,血浆置换有助于病情控制。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 简介: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2岁。因脑血栓住进神经科,做溶栓前常规检测,凝血分析(APTT、PT)结果正常,WBC5.1×10^9/L,Hb152g/L,PLT35×10^9/L,血小板减少。了解该患者无出血症状,连验3d血小板始终在(30~40)×10^9/L,临床不敢用药溶栓,转入肾内科,骨穿,骨髓象未见异常,血液涂片后发现血小板呈聚集状态,改用末梢采血,生理盐水稀释法。计数后,血小板计数正常,为200×10^9/L,反复几次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诊断该患者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此事引起患者不满,后经过解释,才未发生纠纷。患者可以正常的进行药物溶栓。

  • 标签: 依地酸/副作用 抗凝药/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化学诱导 |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使用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血小板低于70×109/L;同时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进行电阻抗(PLC-I,运用RBC/PLT通道),激光法(PLT-O,运用PLT-O/RET通道);使用血涂片瑞氏染色人工镜检;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30例SysmexXT-2000i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与血涂法瑞氏染色结果不相符合。结论①EDTA抗凝剂导致的血小板聚集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假性减少可用手工计数或改用枸橼酸钠抗凝血纠正。②大血小板造成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可用PLT-O纠正。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K2 大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 简介: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5例血小板减少标本(〈100×10^9/L)重新采静脉血,用仪器法和手工法两种方法进行重新测定。结果在195例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中有49例假性血小板减少,其中采血不当占48.9%,EDTA依赖占38.7%,大血小板占6.1%,小血小板占4.1%,其他占2%。结论采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抗凝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标本,须用仪器法和手工法二种方法测定,以辨别血小板减少的真伪。

  • 标签: 假性 血小板 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ysmexXN-1000血液分析仪荧光法(PLT-F)和阻抗法(PLT-I)检测低于参考下限血小板的准确性,探讨PLT-F对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应用意义。方法将血小板减低标本分为低值组和中低值组,应用PLT-F、PLT-I模式检测220例血小板减低标本,通过人工镜检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检查,以镜检法为参考方法,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PLT-F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比较相关性优于PLT-I。PLT-F大血小板报警提示特异性84.1%,灵敏性68.8%;PLT-I大血小板报警提示特异性则为73.2%,灵敏性为76.1%。PLT-F血小板聚集报警提示特异性85.1%,灵敏性100.0%;PLT-I血小板聚集报警提示特异性则为90.8%,灵敏性为72.0%。结论与PLT-I相比,PLT-F对血小板减低标本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PLT-F报警信息对提示血小板假性减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电阻抗法 血小板假性减低 评价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减低(≤50×109/L)标本256例,进行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涂片结果和分析仪计数结果明显不符以及临床无出血体征的64例患者再次采血进行手工法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分析仪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结果64例患者在复检时手工法和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EDTA抗凝结果差异明显。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例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对此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饭后服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在经过对症诊断和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对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时,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治效果,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EDTA抗凝剂 血小板 假性减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对儿童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通过复习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的体会,进行了有关介绍。只要提高了对本症的认识,就可以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复检标准,对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标本进行手工复检,发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者58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处理。结果36例为乙二胺四乙酸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2例为大血小板血小板假性减少,5例冷凝集现象,2例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其余3例未找到明显原因。对这些标本进行手工计数或者抽血后即刻上机检测,得到正常范围的结果。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有假性减少现象,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渗状态引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假性增高的概况,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将对应时间段内50例不同血糖浓度的糖尿病患者和50例不同浓度的尿素氮浓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抽取其血常规标本,测定各个患者MPV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尿素氮浓度的升高,患者的MPV值表现出上升现象;血糖水平越高的患者MPV值越高,且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渗状态会引起平均血小板体积假性增高,尿素氮则不会对平均血小板体积产生严重影响。

  • 标签: 血小板体积 高渗状态 假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