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儿,男,6岁。于2005年6月4日入院。主诉反复鼻衄及紫斑4年半。患儿平素撞伤后皮肤出现紫块。自2000年3月(即1岁半)开始常有不明原因鼻衄,经常好发于夜间,每次出血量少,不治自止,并同时伴有紫癜。而2001年5月患儿奔跑跌倒,前额着地,当时局部出现一小块阏斑,面部稍肿,数日后发展为鸡蛋大小血肿,局部疼痛不适,约经2周后逐渐吸收消退。其后鼻衄次数频繁,发作前伴有咳嗽或发烧史。2002年7月因发热及右小腿近膝关节周围出现瘀斑,曾诊断为“败血”收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约20d瘀斑消退出院。

  • 标签: 血小板无力症 反复鼻衄 小儿 紫癜
  • 简介:摘要报告1例新生儿期起病及诊断的血小板无力,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生后出现的皮肤多发出血点、瘀斑,不伴其他部位出血,血小板功能检查提示血小板聚集障碍,流式检查CD41及CD61明显下降,基因检查患儿ITGB3基因IVS2 c.166-2A>C及EX5 c.665T>G复合杂合突变。新生儿期起病的血小板无力非常罕见,临床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 标签: 血小板无力症 婴儿,新生 ITGB3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就是使用自动化程序在一次性无菌密闭的管道系统内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进行血小板的分离和去除,并将其他血液成分同步回输至患者体内。能及时去除患者外周血中大量增生的血小板,防止血栓发生,又可避免血液中其他成分丢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血小板 采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小板输注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为我院7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按照血小板计数分为两组,A组为20×109/L<PLT<50×109/L,B组为PLT<20×109/L。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血小板输注治疗。在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值和血小板回收率,评估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CCI和PPR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时应结合病情和血小板计数做出正确决定。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疗效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8例应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按病因分为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并按照输注次数分为一次输注组、反复输注组合频繁输注组。采用CCI值和PPR值对输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非血液病患者对于治疗后效果的评价结果更优,且输注次数过多会使得输注效果下降。结论在血小板输注治疗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输注次数,结合患者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输注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的疗效与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41例患者进行血细胞分离术,在分离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并在术后比较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术后血小板数值明显下降,而护士对于血细胞分离的熟练操作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分离术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70例,比对组:应用白介素-11治疗;测试组:在比对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互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测试组血小板指标高于比对组,(P<0.05)。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7.14%高于比对组的74.2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结核病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例1为24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和普通肝素10000U静脉推注,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为228.0×10^9/L,术后1h降至36.2×10^9/L。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遂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2μg·kg-1·min-1静脉滴注。第3天患者血小板升至101×10^9/L,第4天恢复正常。例2为69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静脉推注普通肝素3000U。之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连续7d给予低分子肝素(1mg·k-1·12h-1)皮下注射,术中给予普通肝素7000U静脉滴注。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197.0×10^9/L,术后降至19.2×10^9/L。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1.5μg·kg-1·min-1静脉滴注,血小板计数升至146.0×10^9/L。

  • 标签: 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 肺栓塞
  • 简介:念珠菌血症常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甚或呈现血小板减少。本文就目前有关念珠菌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文献作一综述。发生念珠菌血症时,血小板可通过纤连蛋白等黏附于念珠菌,激活后释放α颗粒中多种抗真菌物质,引起细胞膜破坏和崩解,封闭和或延迟真菌芽管产生和菌丝延长,有效地抑制真菌早期阶段生长。而念珠菌依靠自身结构成份和代谢产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念珠菌扩散。因此,血小板抗念珠菌免疫损耗是念珠菌血症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内在机制,早期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2a和PAC1,将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疗。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血小板减少症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的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0例/组,两组均接受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综合护理,将两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33.69±5.87)分和SDS评分(34.74±6.84)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 护理干预
  • 简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7岁,70kg,因“妊娠41周、阴道少量出血”入院待产。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产检:腹部膨隆,腹壁紧,妊娠线新,子宫底高32cm,可触及胎体,胎动存在,胎位:LOA。先露部:固定。胎心率140次/分。腰围:103cm,外阴呈已婚未产型。外测量:棘间径24.5cm,嵴间径25cm,骶耻外径20cm,坐骨结节间径9cm。急查血常规三次提示:血小板27×10^9/L、39×10^9/、41×10^9/L,血凝四项正常。

  • 标签: 剖宫产 血小板减少症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慢性肝病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出血和凝血系统异常,血小板减少是慢性肝病常见并发,而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往往面临较多的侵入性检查或手术,这给临床诊疗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传统血小板输注是主要的临床干预措施,随着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获批,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现行管理标准可能面临改变。综述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目前主要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措施,并基于这些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局限性,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改进策略。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小板减少症 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