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中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血常规检查的数据,筛选出具有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的患者,对比其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 结果: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影响较为明显。大血小板会导致血常规中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升高,而小红细胞则会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降低。另外,大血小板还可能使血小板计数(PLT)的测定值呈现异常增多。 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对于出现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MPV和MCV的变化,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血小板异常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和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大血小板 小红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中冷凝集素的测定方法及意义。方法对30例冷凝集素标本在室温常规测定,37℃温箱孵育30分钟后测定比较血细胞结果并做不同温度下肉眼观察及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两次测定过程变化程度由大到小变化MCH、MCHC、RBC、HCT、MCV和WBC,两测定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匀后在4℃、37℃下均无聚集。30例标本冷凝集素效价检测结果平均效价(1.070.8)与正常对照30例平均效价(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的血浆与健康成人O型RBC混合后,在4℃的温度环境下聚集,37℃的温度环境下解聚;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结论联合MCH≥35g/L和仪器报警信息、冷凝集素试验、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等方法共同检测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有重要意义,对受冷凝集素影响的血常规标本必须置37℃温箱孵育30min消除冷凝集素影响后进行重新测定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血常规 冷凝集素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将40例急性感染期患者纳入观察组,将40例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受检对象的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感染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感染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和血常规分级情况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别明显(P<0.05)。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应用在临床诊断感染中具有确切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组织的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检测,比较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结果使用压脉带的时间对于血常规的影响在1分钟及2分钟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3分钟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P<0.05。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2个小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无影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影响。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4个小时除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之外,对其余三项指标都有影响。结论采集标本的方式和标本的放置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诊断上,医师需要将以上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免造成病情误判。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常规 分析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检查,观察、分析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检测情况,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情况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在临床感染诊断中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两种检测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准确地对临床上的早期炎症进行诊断。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测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凝剂及放置时间对静脉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取静脉血并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亦或者是肝素进行抗凝,并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3h内肝素和EDTA抗凝组的RBC、Hb以及WB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h后,肝素和EDTA抗凝组的P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后,肝素和EDTA抗凝组的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常规检测时应选择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进行抗凝处理,同时需在1h之内完成检验工作。

  • 标签: 放置时间 抗凝剂 血常规测定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项目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细胞贫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应用帝迈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DH71 五分类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检测符合率和白细胞检测结果正常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全血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显示,两组检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类型贫血检测符合率和检测WBC检测结果正常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帝迈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DH71 可准确的测定CRP和血常规项目,不仅可以检出小细胞贫血,也可以鉴别小细胞贫血类型。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60例患有感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水平的测定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常规检测在患有感染疾病的患者检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可将这两种指标作为临床的诊断依据。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