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肾病血液CRP和HbA1C、尿液ACR比值的诊断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健康检查人群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样本血液CRP和HbA1C、尿液ACR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样本三项检查结果对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液CRP和HbA1C、尿液ACR比值显著升高,可视患者上述指标检查结果,诊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已发糖尿病性肾病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性肾病 血液CRP HbA1C 尿液ACR 比值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近年来对HbA1c的研究发现,HbA1c的测定受到个体差异和检测方法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更准确地将这一指标应用于临床,对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管理水平HbA1c诊断切点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HbA1c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 标签: HbA1c 糖尿病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血液HBA1c水平与产妇不良症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8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测定产妇的HBAlc水平,记录其不良症状发生率,以此分析产妇血液HBA1c水平与不良症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妊娠28周和妊娠末期血液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产妇,且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血液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血液HBA1c水平与不良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对HBA1c水平进行控制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不良症状。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液HBA1c水平 不良症状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意义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生化检验中HbA1c免疫比浊法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选择Au640奥林巴斯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选用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通过免疫比浊法进行HbAlc检测;另选择VariantⅡTURBO全自动分析仪,进行HPLC检测,配套试剂选用BioRad公司提供的校准品,指控品等。结果观察组免疫比浊法检测与HPLC检测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Alc检测法测定的血糖结果高于HPLC检测法,但差异性并不显著,两种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生化检验中HbA1c免疫比浊法的应用对比之下,HbAlc免疫比浊法检测法更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推广,所以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HbA1c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生化检验 HbA1c 免疫比浊法 HPLC
  • 简介: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在体内与己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化反应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化合物。而真正与葡萄糖发生结合的糖化血红蛋白称为HbA1C,测定HbA1C可以反映两到三个月之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目前HbA1C测定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微柱层析法。但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试剂和操作要求均较高。2005年2月1日至2005年3月30日期间,我们利用ROCHE公司的免疫透射比浊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bA1C,现对该方法作评价。

  • 标签: 免疫透射比浊法 HBA1C 测定 方法评价 糖化血红蛋白 ROCHE公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A1C在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采血检测,检测两组的HBA1C水平、FPG水平。结果经过检测后得知,A组FPG(8.94±1.56)mmol/L,显著高于B组(5.12±0.20)mmol/L,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处于4-6.5%的HBA1C水平时,A组为26.1%(8/35),明显高于B组的95.6%(32(35处于6.5-10%的HBA1C水平时,A组为35.8%(1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1/35),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A1C检测,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HBA1C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DR严重程度与血清HbA1c、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60例,糖尿病伴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80例和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60例,并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观察患者的体检指标,并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脂、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TNF-α)及泪液TNF-α。结果:(1)四组受试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FPG、2hP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C)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7.211、395.421、42.515、7.385、121.764、121.568、34.567,均P<0.05)。DM、NPDR、PDR三组患者的BMI、FPG、2hPG、TC、TG、HDL-C、LDL-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患者的BMI、FPG、2hPG、TC、TG、HDL-C、LDL-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受试者血清TNF-α、泪液TNF-α及血清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37.256、215.471、40.522,均P<0.05);DM、NPDR、PDR三组患者的血清TNF-α、泪液TNF-α和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PDR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泪液TNF-α和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的血清TNF-α、泪液TNF-α及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泪液TNF-α与血清TNF-α呈正相关(r=0.289,P<0.01);泪液TNF-α与血清HbA1c呈正相关(r=0.375,P<0.01)。结论:中老年DR患者泪液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泪液TNF-α水平升高。泪液TNF-α与血清TNF-α、HbA1c呈正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入院次晨检测HbA1c,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HbA1c正常组和HbA1c异常组。对比观察入院3天内心室电风暴发生率,30天内死亡率,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HbA1c正常组比较,HbA1c异常组患者在入院3天内的心室电风暴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30天内死亡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1c异常组患者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P<0.05)。结论HbA1c水平异常的非糖尿病AMI患者预后更差,临床应提高重视程度并指导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HbA1c水平 非糖尿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选取54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HbA1c、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测定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TC、TG、LDL-C、APOB以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APOA1指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较健康者具有显著差异,且HbA1c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关系明显。因此临床治疗上对糖尿病患者监测HbA1c的同时,长期监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A1C检测对高血压患者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对888例需要进行糖尿病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空腹血糖、OGTT(葡萄糖耐量实验)和HbA1C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患糖尿病的风险随其高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升高;HbA1C能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其用来糖尿病时的切点值为6.1%。结论HbA1C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糖尿病诊断有良好的可靠性;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为6.1%。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诊断 HbA1C OGTT 对比 切点值
  • 简介:HbA1c分层管理的概念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层管理,即不笼统推荐糖尿病的固定"一刀切"式控制HbA1c目标,而是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和社会因素的差异进行分层,

  • 标签: 分层管理 基础胰岛素 起始治疗 剂量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单纯2型糖尿病2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另选取32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32~68(55.26±7.14)岁;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30~67(53.24±7.14)岁;健康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0~76(58.25±7.69)岁。收集并比较患者临床资料;测定HbA1cC-P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HbA1cC-P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HbA1c水平[(7.37±0.87)%、(8.52±0.96)%]、C-P水平[(5.63±1.67)μg/L、(7.14±1.84)μg/L]均高于健康组[(7.02±0.68)%、(3.12±1.5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高血压、吸烟、饮酒、空腹血糖、心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HbA1c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正相关(r=0.895、0.870,P=0.010、0.016)。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HbA1cC-P水平异常,HbA1cC-P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可为指导临床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及早进行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C肽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2例)和未再狭窄组(8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根据术前检测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HbA1c<6.5%,56例)和B组(HbA1c≥6.5%,64例),比较A、B组AMI患者术后再狭窄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情况、最小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斑块负荷值,并分析HbA1c水平与新生内膜面积、斑块负荷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120例AMI患者PCI术后再狭窄32例(26.67%),再狭窄组吸烟比例、HbA1c水平及Gensini评分[23/32、(6.49±1.05)%、(25.76±3.84)分]高于未再狭窄组[45/88、(5.43±0.85)%、(6.25±1.78)分],P<0.05。A组再狭窄率(17.86%,10/56)低于B组(34.38%,22/64),最小管腔面积[(7.18±1.24)mm2]大于B组[(5.25±1.04)mm2],新生内膜面积及斑块负荷[(1.05±0.14)mm2、(42.37±3.65)%]小于B组[(2.28±0.36)mm2、(57.22±5.19)%],P均<0.05。A、B两组PCI术后支架内狭窄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支架内狭窄程度分级患者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与新生内膜面积、斑块负荷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428、0.624、0.303,P<0.05)。结论HbA1c水平越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更高,HbA1c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严重程度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HbA1c是一种常用指标,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本文介绍了糖尿病肾病及HBA1c检测,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以其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检测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HBA1c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A1c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2010~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ADA)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就相继推荐HbA1c≥6.5%为非妊娠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目前HbA1c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帮助和指导对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血糖的调控,并可对DM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临床DM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有微血管病变组(41例)和无微血管病变组(43例),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HbA1c浓度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组患者HbA1c浓度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HbA1c检测结果与健康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HbA1c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临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