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以补肾祛中药方(治疗组)及丹那唑(对照组)治疗,疗程3个月,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以及血清白介素、CA125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与53.9%。结论中药补肾祛方相对于丹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更具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适用于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46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采取剖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两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在院时长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准确、具有可靠性,患者恢复用时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治疗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 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散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我科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21例,年龄23~36(31.0±8.9)岁。内服化散方剂,每天一次,一个月一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观察每个疗程完成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三个疗程,治愈25例,显效37例,好转39例,无效20例,随访6个月,其中9例复发,重复疗程,归为无效。有效率为83.4%。治疗前VSD评分和第一个疗程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散方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化瘀散方剂 痛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手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评判其疗效。结果60例患者治愈4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术后复发1例。结论临床子宫内膜异位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漫育乐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母体乐节育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83%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各方面耗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漫育乐节育环的合理放置,不仅提高避孕效果,也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准确性,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13年咸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嘉鱼县康泰医院及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诊断时,距离初潮年龄平均间隔时间为4.6年,发病距离就诊时间平均为1年。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20例,占42%;痛经18例,占35%;慢性腹痛11例,占18%;急性腹痛5例,占5%。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分期(ASF-r)标准,23例(53%)为Ⅲ期,6例(19%)为Ⅰ期,4例(7%)为Ⅱ期,8例(21%)为Ⅳ期。其中9例伴有生殖道畸形,占21%;13例(28%)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多发生于初潮后的5年内,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成年人相似,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是子宫内膜异位的确诊手段.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畸形腹腔镜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应用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更少,同时复发率更低,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保守性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病例:患者女,42岁,已婚已育.因“间断性下腹痛伴黏液便3年,加重2个月”于2013年11月2日收治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可,大便1次/d,排出不畅,带黏液便.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部见纵形手术瘢痕,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肛检示距肛门口约4~5cm处截石位12~2点可及一隆起灶,质硬、固定,表面欠光滑,结节状,局部压痛,指套染淡红色血迹和黏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指标CA125、CEA无异常,粪隐血试验(+).心电图、胸片、上腹部CT未见异常.

  • 标签: 直肠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治疗方法,进一步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且治疗后的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疗效确切,是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临床结果。方法抽选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子宫内膜异位患者8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均借助不同方法治疗,比对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治疗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期间联合给予手术、药物辅助疗法,效果突出,可提高临床好转率,降低疾病复发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2011年2月~2013年3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14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观察组)和214例非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经期长、人工流产次数多是子宫内膜异位的危险因素;孕次增多、产次增多使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的危险性减少,是子宫内膜异位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发病的影响因素同经期长、初潮年龄早、人工流产次数多和月经周期短相关。

  • 标签: 子官内膜异位症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妇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复发的多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复发,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未复发。结果研究显示首次发病年龄、手术时间选择、术前用药、手术方式、术后用药、术后孕产次、内异r-AFS分期等为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术前用药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复发率为术前没有用药患者的4.5倍,术后没有用药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复发率为术后用药的15.5倍,出现内异r-AFS分期高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复发率为内异r-AFS分期低患者的9.8倍,术后无孕次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复发率为术后有孕次患者的11.8倍。结论首次发病年龄、手术时间选择、术前用药、手术方式、术后用药、术后孕产次、内异r-AFS分期等为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应实施相应术后治疗,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孕妇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复发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再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25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其中术后复发的患者有80例,对术后复发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有可能会影响患者在术后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病理类型、疾病的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等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复发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疾病分期、手术术式及术后是否应用药物治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上述因素为影响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再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不同分期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术后应辅以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2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实验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状完全消失40例,妊娠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54%。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状完全消失54例,妊娠2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0%。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采用腹腔镜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