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颅后窝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相对困难的部位,传统颅后窝手术不要求严密缝合硬脑膜,不行骨瓣成形复位,常规放置外引流管。而现代外科微创理念要求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 标签: 颅窝 解剖复位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析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解剖复位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这四年中,我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112例。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12例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112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42例,实施钢板内固定;后者70例,实施髓内针内固定。两组均要求腓骨解剖复位。观察两组疗效,并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腓骨解剖复位42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7例。实验组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踝关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钢板内固定法,可加快患者腓骨功能恢复的速度,利于其骨折创口的有效愈合。

  • 标签: 腓骨 踝关节 钢板内固定 骨折 解剖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移位腓骨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4年7月对有腓骨骨折移位的踝关节骨折136例,按Werbr和Danis踝关节骨折分型:B型79例,C型57例。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00例行髓内针内固定;另外36例用小型加压钢板内固定,腓骨尽量要求解剖复位。结果随访7~39个月,36例小型加压钢板内固定者腓骨达到了解剖复位,其功能恢复满意率为100%;100例髓内针内固定者腓骨有短缩者45例,其功能恢复满意率为55%。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中移位腓骨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起到关键性作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腓骨内固定 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研究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骨盆骨折微创复位的效果。方法以10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骨盆为实验对象(男7例,女3例),参考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骨盆骨折模型(依据Tile分型:B1型3例,B2型4例,C1型3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新型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完成模型骨的自动复位并测量术中配准导航时间、自主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和复位误差。结果10例骨盆模型均通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导航时间平均为47.4 min(32~74 min),自主复位时间平均为73.9 min(48~96 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21.3 min(83~170 min)。复位误差平均为2.02 mm(1.67~2.62 mm),复位结果满足临床手术要求。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完成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同时彻底避免了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放射暴露,为临床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解剖学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每组为30例,分别接受非解剖复位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非解剖复位治疗后无损患者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非解剖复位 膝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例22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中使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结果术后患者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按马里兰(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8足,良12足,可2足,优良率91%。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髓内钉和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预后及骨折稳定性。方法对照组用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观察组用髓内钉内固定。详细记录两组手术各项指标、不良事件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与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均可治疗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但髓内钉治疗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不良事件少,有利于患者骨折恢复。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通过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进行治疗后踝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踝骨骨折患者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 治疗 后踝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选入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用经后路内侧手术入路显露后踝治疗,观察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比对照组73.3%高,P<0.05,χ2=3.189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经后外侧入路 经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三踝骨折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54例,予以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要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解剖 复位固定 后踝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肩胛盂前缘骨折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取两具新鲜成人大体标本(4侧肩关节),模拟经腋窝入路行肩胛盂前缘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标本置于侧卧位,于腋后线切开,经背阔肌前侧肌肉间隙显露肩胛骨侧方,分离并保护腋神经、旋肱后动脉、胸背神经及旋肩胛动脉等周围重要组织。腋窝入路下术野分为上侧"四边区"及下侧"三边区",可显露肩胛盂前下侧、肩胛颈及肩胛骨外侧缘全长。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腋窝入路肩胛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肩胛盂前缘骨折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50.38±13.74)岁(范围24~67岁);右肩12例、左肩1例,均为IdebergⅠa型骨折。采用解剖型支撑钢板固定5例、空心螺钉联合掌骨钢板固定7例、桡骨远端钢板固定1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00±5.97)个月(范围6~26个月)。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无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62.46±10.26)分(范围45~83分),DASH评分为(27.56±9.76)分(范围14.14~43.33分);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85±8.32)分(范围65~90分),DASH评分为(11.47±8.56)分(范围0~35.00分);终末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84.54±8.95)分(范围70~95分),DASH评分为(10.94±8.67)分(范围1.67~33.33分);随时间延长,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和DASH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是治疗肩胛骨前缘骨折安全、可行的入路;可显露肩胛盂前下侧和肩胛骨外侧缘,减少肩袖损伤,实现骨折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并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内 肩胛骨 关节盂 Bankart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和骨折恢复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102);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恢复速度和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Pilon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Pilon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Pilon骨折中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有效降低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胫骨Pilon骨折 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髁状突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31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接收并行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另31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A组治疗后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传统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治疗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利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与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00例,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和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B组)治疗各100例(102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结果200例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2组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和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均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根据软组织条件与骨折走行方向及粉碎程度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解剖型跟骨钛板 内固定
  • 简介:依靠甩开书店奠定商业模式的亚马逊,如今要甩开出版社了。亚马逊第一批汽接与作者签约的书,在这个秋天就可以上市。亚马逊目前会同时出版纸本书及电子书,就纸本书来说,亚马逊比传统出版业略有优姆,但领先有限;而其未来题正能彻底颊覆出版业的必然是电子书

  • 标签: 亚马逊 传统出版业 解剖 商业模式 出版社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