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话剧电影都是视听艺术,两者具有最近亲缘性,但在将话剧改编电影时,这种亲缘性反而成了一种制约。本文正是以新中国至今话剧电影改编为例,从“戏剧式结构转换”、“场景设置”、“两种视听艺术”三个方面考察电影话剧近亲性和差异性,并勾勒中国电影创作者对“电影本性”认识脉络,进而探询将话剧改编电影方向。

  • 标签: 新中国至今 话剧的电影改编 电影本性
  • 作者: 胡非玄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摘要:从《原野》面世到今天,出现了许多《原野》的改编本,它们或者在文艺样式,或者在主题、人物形象、情节上都发生了变更。概括起来,《原野》的改编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学改编阶段;再创造改编阶段;重现原著风貌阶段。而这三个阶段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重视《原野》之“戏”,而忽略《原野》之第三幕。
  • 简介:<正>把文学名作改编电影,已有中外许多电影名家发表了不少高论。我对此几乎是一无所知,不敢望其项背。但是,被改编电影不光有古今文学名作,还有当代文学中一般作品,比如象我写那些不成样子小说,姑称之为“拙作”吧。于是我找到了自己谈电影改编角度——作为被改编电影文学拙作原作者,怎样看待改编,对电影编导寄予什么希望呢?改编名作,不言而喻,一上马就具备一种优势,有强大号召力和吸引力。但是改编“拙作”,也自有它便当之处。正因为原小说是“拙作”,电影编导可以少些框框,多些自由;少些负担,多些创造。或增,或减,或彻底打烂,或花样翻新,任其自由。

  • 标签: 电影改编 改编者 电影界 小说 原作者 当代文学
  • 简介:长篇小说《麒麟河》自2000年《雪莲》(创刊)连载到2005年10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已有十余年了。有心之人将其改编话剧《麒麟梦》,确实值得期待。在答应写剧评前,本想私下里阅读一些书籍和文献资料,对剧作有个"交待",结果爬进键盘撒了"一泡尿",照见自己已是老狗怂包,不再有当年四十如虎猛力。无奈,既然自作自受,依旧还要一腔热忱,信心满满,搜肠刮肚说上两句臭哄

  • 标签: 贺家 石麒麟 文献资料 戏剧结构 拜师学艺 戏曲结构
  • 简介:张艺谋从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电影《归来》作为今年最重要电影改编案例,因涉及"文革"背景和改编者对原著"大幅削减"引起争议。通过对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细读,对小说内容进行细致比较分析,得出电影《归来》改编主要采取了淡化政治影响、淡化个人与时代关系、简化家庭人物关系等策略,投射了当下社会文化特征及创作者文化心理。

  • 标签: 《归来》 改编策略 个体与时代 愈合
  • 简介:许鞍华执导《半生缘》电影比起张爱玲小说原著来,虽然还原出小说作者风格,但也有一些遗憾。1.在对人性揭示上,电影无法表达到位,人物之间微妙关系略显模糊。2.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对曼桢、世钧及祝鸿才这几位重要人物定位没有小说来得鲜明。3.在表现手段上,电影对色彩运用虽然营造了悲凉气氛。但略显单调;对小说中意象经营,电影因难以转换而省略去一些重要部分。

  • 标签: 半生缘 电影改编 许鞍华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爱玲小说就像"出土文物"一样呈现于大众面前,并在海内外引发了一场"张爱玲热"。自此以后,研究张爱玲著作层出不穷,张爱玲小说也纷纷被搬上银幕,如许鞍华执导《倾城之恋》、汉章导演《怨女》、关锦鹏导演《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而李安导演影片《色·戒》更是将张爱玲电影改编推到高潮。

  • 标签: 张爱玲小说 电影改编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红玫瑰与白玫瑰》 《倾城之恋》 出土文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学作品与影视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在现代传媒社会中,影视与文学作品关系相比之前更为密切,影视改编对文学发展究竟造成什么样影响也是一直为研究者所探究问题。根据毕飞宇小说《推拿》改编同名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娄烨对小说人物与情节作了适当删减与整合,使其更符合电影表达方式;电影依然延续了小说爱情与尊严主题,表现了对底层社会关注。为了表现盲人世界故事,电影创造性地使用了"盲视觉"与声音优先表现手法。

  • 标签: 《推拿》 毕飞宇 娄烨 影视改编
  • 简介:电影诞生早期,好莱坞影人就着手拍摄经典童话改编电影,历经了萌芽期、经典期、低谷期、现代期,这种改编热情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改编对象没有变化情况下,好莱坞通过改变影片类型和改编策略不断创新,使经典童话改编电影保持了常变常新状态。

  • 标签: 好莱坞 经典童话 改编电影
  • 简介:摘要: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改编电影是无价值、无意义、人为模仿不必要衍生品,它既无法体现文学作品价值,也无法展现影像语言魅力。爱森斯坦曾在《狄更斯、格里菲斯和我们》一文中指出狄更斯作品中包含着电影特性,他仿佛在用一种“镜头语言”来写作,用超清晰焦点来实现他场景,以达到文学上相当于特写镜头、长镜头和柔焦镜头效果。之后,狄更斯作品将格里菲斯引向了蒙太奇。诸如此类观点表明,文学和电影这两种媒介间存在某种程度兼容性,如何打破两种媒介参照意义相对研究转向和解,如何将两种媒介价值之争转向对改编作品本身美学批评,成为文学和电影得以对话前提。

  • 标签: 电影改编理论 克服改编障碍 文学与电影
  • 简介: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白鹿原》,被认为是中国最难搬上大银幕小说之一。在其问世20年间,多次电影改编都无疾而终之后,导演王全安终于以电影形式奉献给了观众一个全新"白鹿原",而原作者陈忠实也对电影改编表示了满意。对于已经具有独立艺术生命电影《白鹿原》,我们有必要对其从文本走向影像过程予以关注。文章从核心剧情选取、情欲元素彰显、意识形态重述三方面,分析王全安《白鹿原》电影改编策略。

  • 标签: 《白鹿原》 王全安 陈忠实 文学 电影 改编
  • 简介:电影《白鹿原》游走于雅俗之间,改造了原作叙事主线,使其叙事含混、破碎;试图以轻盈画面表述复杂故事,定位不甚清晰;以影像奇观取代厚重思想,原作精神意义被消解。

  • 标签: 《白鹿原》 电影改编 叙事
  • 简介:文学电影改编作为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之间最典型和最直接互动,有着重大研究价值。七十年代西方文学电影改编研究才正式进入学术研究体系,而国内文学电影改编研究远远滞后于国外。因此通过四个时期八大阶段来系统回顾和梳理西方文学电影改编主要思想和理论,探索改编研究理论演变规律及其背后原因,从而解构文学电影二元对立,拓展我国改编研究视野,以期对我国改编研究与实践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电影改编 忠实标准 互文性
  • 简介: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是中国电影改编不可或缺艺术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电影改编意义走向:传统叙事因其具有跨越历史、跨越文化、跨越媒介特性而纵贯于中国电影改编史;原型叙事为电影改编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经验;教化传统是电影改编无法回避叙事立场,它不仅为电影改编提供素材,而且提供成熟叙事经验或策略;传统叙事美学常常成为电影改编美学向度,两者存在着传承与共生关系。

  • 标签: 传统叙事 电影改编 意义走向
  • 简介: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了文学滋养张艺谋,似乎沦为"赚钱机器",已经不会讲故事了。"后张艺谋时代"电影所谓好看,仅限于视觉效果上。

  • 标签: 张艺谋 后张艺谋时代 电影 文学改编
  • 简介:电子游戏是一个年轻行业,它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是运用光与影来进行叙事。游戏业稳定发展之后,一大批游戏被改编成为电影,但很大一部分改编电影遭遇了滑铁卢。本文通过对电子游戏与电子游戏改编电影发展历程、现阶段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针对目前此类电影所面临边缘化、受众选择等问题,对游戏改编电影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建议和构想。

  • 标签: 游戏 电影
  • 简介:本文拟在琳达·哈琴改编理论和赵毅衡广义叙述学基础上提出一种理解文学改编电影新方式——改写模式。为了超越传统改编模式,及其对电影隐含偏见,改写模式首先承认改编双重身份,即它同时是具体文化作品,又是形成这个作品过程。其次,改写模式意识到,从文学文本到其电影改编过程中变化是不可避免。以叙述三层次论视角来看,改写步骤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从底本1向底本2转换中,也就是从被改编文学文本向最终影像化之前中间文本过渡过程。在这一阶段改写中,有四个变量(改编者、改编原因、地点和时间)会影响从底本1中对材料、形式和内容选择。第二阶段发生在从底本2向述本转换中,在这一步骤,有两个变量(媒介特性和受众)会影响所选材料组合及其在电影再现。

  • 标签: 改编 改写模式 叙述三层次论 电影
  • 简介:<正>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剧坛上,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创作现象:几位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乃至不同性别的作者,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中国诗歌史上流传不衰名篇——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并把它改编成当时新兴不久艺术形式——话剧,这就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集体改编《孔雀东南飞》(1922年),杨荫深《磐石与蒲苇》(1927年),熊佛西《兰芝与仲卿》(1929年)和袁昌英《孔雀东南飞》(1929年),这种群体改编浪潮,形成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个启人深思戏剧文化现象。

  • 标签: 孔雀东南飞 袁昌英 焦母 改编本 反封建 戏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