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看,“周孔之道”的生成关乎先秦儒家的话语。春秋中后期以来,面对现实危机与变革需求,诸子纷纷建言立说,并围绕“圣人救世”的思想主张交相驳难。其中,儒家作为观察、感知、记录和教化的主体,通过描述、阐发和辩论等方式形“圣人之道”话语。随着周、孔形象渐趋圣化,以“六经”为核心的古代典籍成为儒家经典并取得权威地位,“周孔之道”也得以在儒家的话语运作中被表达出来。

  • 标签: 周孔之道 先秦儒家 话语形构 圣人 “六经”
  • 简介:本书研究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气学话语态的一般问题以及文气话语态分析。作为知识体系与理论形态的气学,浓缩了三代以来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历史,蕴涵着中华文化特有的信仰体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追求、社会理想、人生体验、生死态度等多重意蕴。

  • 标签: 话语形态 文气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华文化 形态分析 知识体系
  • 简介:一只要见到谈论、研究鲁迅的书,我都会翻一翻。一个偶然的原因,见到了朱崇科的学术专著《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实人生"的枭鸣》(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形》,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书名颇有些出挑,更要翻一翻了。跳过他人的序言,直接翻到"绪论"部分,"绪论"开头是这样一段:

  • 标签: 鲁迅小说 话语形构 《故事新编》 鲁迅研究 杂议 《故乡》
  • 简介:数字化向社会生活各个角落渗透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商业信息传达的方式。"为利润而存在"的商人本位主义观念已被"为生活而存在"的消费市场观念取代,每个身处商业环境中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把握消费市场的难度前所未有。面对新媒体技术,包括广告在内的商业实践和设计表达都在不断尝试和转换,以全新的方式与消费市场对话。

  • 标签: 信息社会 非物质设计 广告话语
  • 简介:由于汪曾祺独特的语言把握方式,其散文话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摆脱主流语言束缚的审美自觉性,讲究气韵流动的朴实美,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的音乐美,富有多重变化的交响美。这些话语特点统合在汪曾祺散文的话语式中,显示出其成熟的散文话语组织系统的厚度和张力。

  • 标签: 散文 话语 自觉 厚度 张力
  • 简介:中篇小说《那儿》因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游戏盛行的时代,坚持了批判的现实主义,直面当下社会的尖锐问题——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及工人们的悲惨生活处境,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左派评论家纷纷为之撰文,称它的发表体现了“左翼文学”传统的复苏。

  • 标签: 话语形象 阶级话语 工人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中篇小说 现实主义
  • 简介:旅居国外多年的华人在异国文化的磨砺和现实生活的迫使下,表现出融合主流社会的强烈愿望。在东方话语的影响下,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华裔作家有意无意地会在作品中歪曲地塑造出异于中国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汤亭亭作为当今美国主流社会首肯的华裔作家也无例外。本文旨在通过对汤亭亭成名处女作《女勇士》的文本分析,讨论汤亭亭本人是如何在东方话语影响下,塑造“他者化中国”,已达到自己融合主流社会的潜在意识的。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东方话语 他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4
  • 简介:   文学话语的体式模式--文体形态(模型)↓↓文学话语的叙述模式--文本形态(模型)↑↓文学形态   文学话语的语言生成模式-生存修辞形态(模型)文学话语的描述模式--时空形态(模型)↑↓   文学话语的行为模式--书写形态(模型)文学话语的生存化修辞形态是一个内外隐显的、立体网络的修辞系统模型,文学话语行为语言的生存化修辞模型的第四个系统是话语背景修辞,文学话语行为的视角时空意识命运和反抗命运构成了人类文学话语行为的生存动力

  • 标签: 形态文艺学 文学话语 文艺学研究
  • 简介:文章用历史发生学研究视角考察了核心素养的话语成、扩散与制度化过程。核心素养话语的形成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需求为源头,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扩散。扩散过程伴随着其涵义的变化,即由最初指向工作的资格逐渐演变为指向未来生活的个人能力。共同的世界教育文化所驱动的政策模仿、国际组织的影响与规范作用、专业人员共享观念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家政策与国家课程有形的制度化作用,是核心素养话语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与制度化的主要动力机制。核心素养话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呈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超国家组织向民族国家、由专业教育人员向政策制定者的轨迹。

  • 标签: 核心素养 话语形成 制度化
  • 简介:在市场化与消费主义语境中,"文革"历史在可资写作的同时,亦成为了消费娱乐的文化资源。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文革"叙述在书写方式与表达策略上,呈显出鲜明的消费主义话语态。以"性+革命"作为想象"文革"历史的一种定式,渲染文革时期"性爱奇观";回叙"文革"的青春记忆时,聚焦于重构自由快乐与浪漫纯情的青春镜像,透露出浓郁的怀旧心态;把文革中的日常生活予以"消费编码"和"温情化"处理,亦是对当下小资情调的同步归趋。这种受到市场与消费主义规约的"文革"叙述的话语态,导致了对历史深度反思的缺失,亦放逐了对苦难与创伤的追问。

  • 标签: 新世纪长篇小说 “文革”叙述 消费主义 市场 怀旧 小资情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6
  • 简介:坦率地说,作为门外汉,我对中国当下的诗歌是喜忧参半的。今天的中国诗歌,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一向多”的历史性的大转变,我们的新诗正在“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上迅跑。我想,历史将会记住这一点。为了这一点,人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但与此同时,国际化大背景下的“多元”与“迅跑”似乎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困扰的挑战和问题。到底应当如何认识诗的本质及其边界?好的诗歌创作是否仅仅需要“自由”和“解放”?诗歌的个人性与社会担当、诗歌的及物性与精神性、诗歌的神圣性与日常性究竟应当如何处理?应当怎样去理解中国新诗近百年、尤其是近六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应当怎样去认识国际化背景下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与中国经验等等。

  • 标签: 当代诗歌 话语形态 国际化背景 中国诗歌 “自由” 诗歌创作
  • 简介:对于近代中国女性而言,“解放”大约是最重要的词汇之一。但解放之意义,恰恰因为时人将之置于困顿的对立面,因此不谈近代女性困顿话语的形成以及打破困顿、走向解放的践行,我们便无法真正理解“解放”的涵义。文章以晚清白五四时期为历史时段,勾勒近代传教士、国族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女学生等各类群体以不同文类、词汇所表达出来的困顿感,以及近代女性出入婚姻、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实践,探讨近代困顿一解放话语的最初形成以及近代女性打破困顿、实现解放的初次践行。唯有困顿存在,解放才有了现实的意义。

  • 标签: 解放 困顿 五四运动 近代女性
  • 简介:对网络詈骂语"你妹"的来源进行了考察,认为"你妹"的最初使用可能是"他妈"的置换表达。相对传统詈骂语,"你妹"的詈骂程度减弱,戏谑程度加强,可以单独作为叹词放在句首;"你妹"也可以进入"V你妹"、"V你妹O"和"N你妹"等相关否定式中。"V你妹"是对V所表达的行为的否定;需要突出对V后处置对象的否定时,可以使用"V你妹O";"N你妹"是对N所描述的事物的否定,"你妹"传递的是发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心理取向具有发泄不满情感、表达否定意义和拉近谈话者心理距离等多种话语功能。

  • 标签: 你妹 来源 表达形式 话语功能
  • 简介:本文用Goldberg"式语法"~(1)(constructiongrammar)的理论框架论证"放着N不V"是一个典型的式,其特征是意义凝固性、能产性、主观性和熟语化。式形式揭示其基本信息,依赖前后语境的制约凸显式义。说话人因"事实"与"事理"的对比产生一定的心理级差,基于自己的认知背景对违背其心理预期的"事实"作出主观性的负面评价。

  • 标签: 构式 构式义 基本信息 话语功能
  • 简介:为了探究戏剧与小说在话语态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对阿瑟。米勒的名剧《萨勒姆的女巫》进行了考察。该剧使用了大量的叙述性语言,呈现出一种超越时代和阿瑟·米勒一贯风格特点的具有“小说化戏剧”倾向的戏剧表现形式。从戏剧叙事学的角度,揭示出阿瑟·米勒背后的创作动机,证明了大量的叙述性语言既有利于剧作者宣泄自我意识,又是剧作者为适应主题的主动选择;同时还增强了戏剧文本的文学性,为读者、观众、导演及演员的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是剧作者对“戏剧之无限可能性”的又一次追寻和表达。

  • 标签: 萨勒姆的女巫 话语形态 叙述性语言 小说化
  • 简介:"可不(是)"多出现对话语篇之中,表达说话人对对话人所陈述信息的赞同与肯定,在特定语境中可表达出说话人的嘲讽等情感语气。使用泛化后,该式逐渐应用到叙述性语篇之中,起到肯定性的篇章衔接作用。话语标记"可不(是)"经历了主观化的发展路径:强调性否定进入反问句语境,强调性的副词"可"与"不(是)"各自独立,受到重新分析、语境渲染等机制的影响,强调性否定向肯定标记转化,标记"评价"的言语行为,最终"可不(是)"紧缩固化为一个副词。

  • 标签: “可不(是)” 应答 肯定 话语标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媒体的涌现已经使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得大众对传统媒体的接触越来越少,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的重新建构,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机会与挑战,加强大众的思想观念与整合,并在强化新闻媒体的权威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

  • 标签: 新媒体 新闻舆论 意识形态 话语权
  • 简介:英语中的形容词一般都可以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但有一些形容词只能在句子中作表语和补语.我们把这些形容词称为表语形容词.中学阶段常见的表语形容词有:absent(缺席的),afraid(害伯的),alike(相象的),alive(活着的).alone(单独的),asleep(睡着的).awake(醒着的),certain(肯定的),content(满足的),drunk(醉的),fond(喜欢的),glad(高兴的),ill(有病的).present(出席的),sorry(惋惜的),sure(确信的),unable(不能的),unwell(不舒服的),well(身体好的),worth(值得…的),worthy(值得的)等。从上面的例词中可以看出,其中不少表语形容词都是以字母a为词首的。

  • 标签: 表语形容词 unable ALONE worthy ALIVE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