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血管瘤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1995年12月治疗的7例(男1例,女6例)颅血管瘤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l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障碍以及偏瘫;脑电图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异常脑电波.结果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6例手术后临床症状及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改变包括颅骨不对称,颅内钙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硬脑膜和蛛网膜血管扩张、增生及脑血管扩张,静脉畸形等.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颅血管瘤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颅面 血管瘤 病理改变 患者 手术治疗 血管扩张
  • 简介:目的研究颅伤临床特征、救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0例颅伤患者采用放射影像学诊断、常规颅X线照片和CT、MRI脑扫描.个别进行脑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同时常规血气分析,部分呼吸监护,了解和纠正伤后低氧血症.对30例患者行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测,了解伤后脑血流改变.结果本组250例经救治后痊愈225例(90%),中残24例(9.6%),死亡1例(0.4%).生存者均无明显的颌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结论颌面部软组织开放伤,早期彻底清创,一期愈合,防止疤痕挛缩;错位骨折及时复位固定,防止骨性畸形.低氧血症是颅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致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面颅伤 救治措施 骨性畸形 低氧血症 X线检查 CT检查
  • 简介: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肌抽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虽然进展缓慢,而且最终也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是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很大。目前临床上治疗肌痉挛的方法很多,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神经阻滞、射频、面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以及肉毒素注射等,这些治疗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减轻疾病发作,

  • 标签: 面肌痉挛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30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根据术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总有效率93.3%(28/30);未见改善1例,昏迷1例。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21例,无效1例,昏迷1例,复发2例;失访5例。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5例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中责任血管、术后疗效、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后下动脉13例,小脑前下动脉25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术后34例(75.6%)症状即刻消失,11例(24.4%)仍有不同程度肌痉挛症状。术后出现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脑脊液耳漏1例。随访1~4年,症状消失41例(91.1%),仍有肌痉挛症状3例(6.7%),症状消失后复发1例(2.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肌痉挛的有效方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肌痉挛病人是否有颅内责任血管压迫,为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处理提供手术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MVD治疗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面神经是否存在责任血管,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面神经出脑干端面神经根区(REZ)至进内听道全程,在压迫点放置Teflon减压垫棉。结果术中发现单纯面神经REZ区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88例,既有REZ区压迫又有面神经桥前池段被责任血管袢推拉成角6例,单纯面神经桥前池段被责任血管袢推拉成角5例,动脉血管与面神经之间蛛网膜黏连增厚但未见血管压迫或推拉神经9例。术后抽搐症状立即消失92例,症状明显缓解16例,3个月后延迟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是肌痉挛的主要原因,但血管袢直接推拉桥前池段或者间接通过蛛网膜牵拉面神经主干也可引发相关症状,术中责任血管的准确辨识、面神经全程减压松解,才能达到手术疗效。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面神经根区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神经脊柱外科医师培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通过加强对国内几个重点神经脊柱外科中心建设与发展,在中国神经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于2013年11月成立了中国神经脊柱学会及讲师团,以点带面,先后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神经脊柱初级学习班、中级学习班、高级学习班、手术观摩班及临床进修班等,推动了国内神经脊柱外科的快速发展。结果近4年来,中国神经脊柱外科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无论从开展神经脊柱外科的科室数量、手术量、病种数及手术疗效均得到了提高。结论中国神经脊柱外科刚刚起步,各地区间差异较大,与欧美神经脊柱外科及国内骨科脊柱外科的发展差距较大,而中国神经脊柱外科医师培训的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脊柱 外科医师 培训 医学教育
  • 简介:近年文献报道肉毒毒素能有效地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1],我们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以肉毒毒素A(BTX-A)注射治疗肌痉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肉毒毒素 面肌痉挛 疗效
  • 简介:颅骨病变并不少见,性质各异。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dysplasia,FD)是一种特殊的骨病(也称骨发育不良,或是骨纤维结构不良),是因正常骨组织被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逐渐替代而成,组织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化生;可发生于身体骨骼任何部位,发生率由高至低依序为肋骨、股骨、胫骨、上颌骨、下颌骨、颅骨及肱骨,神经外科常见颅、颌、好发,多累及颅、颌、单一或多块骨,单侧多见。

  • 标签: 小儿 颅骨病变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均为动脉血管压迫。术后68例症状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无效;其中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肌痉孪(HFS)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经验。术前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91.5%(97例),术中显露面神经入脑干区(REZ),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结果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其中与小脑前下动脉(AICA)相关占66.0%(70例),复合血管压迫者占36.8%(39例)。MVD术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术中面神经REZ区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减压棉片的大小和放置位置等,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后面瘫的转归、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128例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面瘫30例,统计分析可能影响面瘫恢复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人随访5-18个月,House-BrackmannⅢ(H-BⅢ)级及以上病人共7例。肌痉挛不同病程间术后面瘫的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不同面瘫的起始级别、发生时间之间面瘫的持续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肌痉挛病程与面瘫的发生相关(OR=0.404,95%CI:0.175-0.934,P=0.034);面瘫发生时间对面瘫持续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0),面瘫起始级别对面瘫持续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肌痉挛MVD术后面瘫的发生率较高,但预后良好;肌痉挛病程越长,手术后并发面瘫的可能性越大,术后面瘫发生时间越早,面瘫持续的时间越长。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麻痹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肌肌电图监测在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72例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仔细辨别并处理责任血管,通过实时记录肌的肌电反应了解减压效果。结果60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6例单纯性蛛网膜粘连或增厚,6例存在隐匿性责任血管。术后异常肌电图波形完全消失54例,基本消失16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7例,部分消失14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8.6%(71/72)。结论肌肌电图监测可实时了解术中减压效果,对面肌痉挛的MVD,尤其是隐匿性责任血管所致肌痉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肌电图监测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荟萃分析对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手术(MVD)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的33例典型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关于AMR监测与肌痉挛MVD术后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5.3荟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优势比(OR)对术中AMR变化程度与术后疗效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AMR消失组,显著变化组,未消失组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6%,50%,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荟萃分析显示AMR消失组的术后治愈率是AMR未消失组的2.94倍[OR=2.94,95%CI为(2.03~4.27)].结论在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进行AMR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应将AMR作为肌痉挛MVD术中常规电生理监测项目.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监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壁压力的强度和分布,分析壁压力对动脉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20例动脉瘤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包括分叉管顶瘤8例,侧壁瘤12例。分别记录瘤顶、瘤颈和临近载瘤动脉区域的平均压力值,并分析动脉瘤流场情况。结果20例动脉瘤瘤顶处壁压力平均为(620.64±446.09)Pa,瘤颈处为(618.89±431.09)Pa,载瘤动脉处为(633.81±448.59)Pa,3个区域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叉管顶瘤(411.23±126.28)Pa(766.59±515.46)Pa与侧壁瘤相比,平均壁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内壁压力与载瘤血管内无明显不同,推测局部压力的改变对动脉瘤发生、生长无影响,由于流场模式的差异导致侧壁瘤与分叉管顶瘤的平均壁压力显著不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 简介:目的介绍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听神经保留技巧.方法对51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51例病人均行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0例(39%)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27例(53%)为Ⅲ~Ⅳ级,4例(8%)为Ⅴ~Ⅵ级.根据Gardener-Robertson听力分级标准,3例(6%)听力保留.无手术死亡、脑干和后组颅神经损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大型听神经瘤均可以在保留面神经解剖完整的前提下手术全切.

  • 标签: 听神经瘤 听神经 乙状窦后入路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不自主的肌抽搐为特点的功能性颅神经病变,在紧张、激动时易诱发,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其主要病因被认为是面神经出脑干段(rootexitzone,REZ)受到责任血管的压迫[1]。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angle,CPA)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也可导致HFS的发生。面神经根部的蛛网膜增厚、粘连导致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也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诱因[2]。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针灸、神经阻滞等,但都无法做到完全根治。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肌痉挛,因其对神经及血管功能能够完全保护,已成为目前治疗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症状不缓解、颅神经并发症、脑损伤并发症甚至围手术期死亡等仍无法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现就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肌痉挛疗效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影响因素 疗效 面神经根部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与3D-Slicer软件评估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MRA序列检查,并应用3D-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评估神经血管关系,并预测责任血管,然后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评估神经血管关系时,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263,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63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χ2=9.363,P=0.053);预测责任血管时,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643,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921,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188.408,P=0.000)。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评估神经血管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和100%,而三维重建均为100%。结论使用3D-Slicer软件术前评估肌痉挛病人神经血管关系及预测责任血管,比3D-FIESTA联合3D-TOFMRA序列更准确,与术中所见更接近,对术前制定手术计划更有帮助。

  • 标签: 面部单侧痉挛 神经血管关系 3D-Slicer软件 三维重建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酶家族,是维持组织变构的重要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近年研究表明MMP-9在脑卒中起着正负双向作用,仔细平衡及协调MMP-9在脑卒中的双重角色.将更有利于脑卒中的病情判断、早期诊断和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卒中 血脑屏障 出血转化 神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