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Metonymy在汉语中有两种译法:一是“借代”,二是“转喻、换喻”。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讨metonymy的译法问题,认为metonymy有的有“喻”,有的无“喻”;有的有指代性,有的无指代性。因此,metonymy有的可译为“借代”,有的则可译为“转喻、换喻”。我们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喻”有“代”的metonymy(“Thepotisboiling”)是“借代”,有“喻”无“代”的metonymy(如“Maryisjustapretryface”)是“转喻”,有“喻”又有“代”的metonymy(如“ThecrownhasnotwithhelditsassenttoaBillsince1707.”)则译为“借代”或“转喻”皆可。此外,从原意、非原意无喻借代、非原意有喻转喻到隐喻,实际上是一个连续体。它们定义清楚,但边界模糊,有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标签: 借代 转喻 比喻 指代性
  • 简介:转喻在人类的语言表达、心智思维中非常普遍,也深受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通过对认识语言学的转喻研究,探究高层转喻及其思维模式和观点,并借助高层转喻思维模式和高层转喻多域操作观来分析语用学中的间接言语行为,旨在更加深入地研究高层转喻

  • 标签: 高层转喻 多域操作观 间接言语行为
  • 简介:传统英语语法、功能语法以及转换生成语法分别从描述、衔接和生成角度讨论了英语中的省略现象。纯语言环境下的省略现象是其主要理论着眼点,外指省略现象则超出了它们的讨论范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省略依赖语境,语境包括语言的、物理的和心理的三个方面,省略现象是语言经济和语境下人类转喻思维的结果。

  • 标签: 省略 认知 认知语境 概念转喻 参照点
  • 简介:关联理论着重解决语用推理问题,但未能很好地说明推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对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阐发。按照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一个言语行为场景中的任何成分均有可能转指整个场景。一个场景成分与核心的概念距离越近,越容易激发相关转喻推理;而边缘场景成分往往需要多个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场景成分的“叠加”才能实现转喻推理。

  • 标签: 言语行为转喻 场景核心 场景成分 概念距离
  • 简介: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文首先论述了转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转喻的认知本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用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对转喻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转喻使用与隐喻一样,都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话语的结果,从关联理论的视域看来,转喻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转喻的认知意义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

  • 标签: 转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语用推理
  • 简介: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 标签: 多义词 转喻 认知
  • 简介: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和交际策略广泛地应用在英语新闻中,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本文以真实新闻为素材,分析了报刊英语新闻中转喻在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的使用情况并从交际语境顺应视角对英语新闻中转喻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表明转喻在英语新闻中的运用不是任意的,而是顺应了读者及新闻工作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质世界。

  • 标签: 转喻 报刊英语新闻 交际语境
  • 简介: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理论,对汉字“火”的转喻和隐喻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究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对于汉字“火”意义衍生所起到的作用。

  • 标签: 汉字“火” 转喻 隐喻
  • 简介:英语中绝大多数的现在时态都可以表示过去时间和将来时间的动作。基于Panther&Thornburg的行为脚本理论,可以认为时态延伸是人类转喻的认知机制起作用的结果。时态延伸的转喻观点与其虚化的隐喻特征并不冲突。时态得以延伸的动因有语用因素(句子外部语境因素)、词汇搭配和句法限制的因素(句子内部语境因素),以及人们对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认识差异的因素。

  • 标签: 时态延伸 行为脚本理论 转喻 时态延伸的动因
  • 简介:目前,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机制方面。本文从转喻解读的处理顺序、转喻解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统一的解读描述,特别是没有考虑制约因素在转喻解读的顺序、认知语用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这三个紧密相关方面的回顾可以为后续的转喻解读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

  • 标签: 转喻解读 制约因素 认知语用过程
  • 简介:汪曾祺的小说写得极富意境,一直以来,前人多从叙事学、文体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其代表作《受戒》的语言特点。

  • 标签: 《受戒》 语言 隐喻 转喻
  • 简介:摘要  隐喻与转喻不只是语言运用层面的修辞方法,更是人类普遍的思维和认知现象。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通过“跨域映射”实现对新事物的理解;转喻以邻接性为基础,通过“同域指代”实现符码精简。隐喻与转喻的互动结构与图形创意思维完全契合,是图形创意编码与解码的钥匙。

  • 标签:   图形创意  隐喻  转喻  思维  映射
  • 简介:隐喻和转喻是符号学中重要的概念,最初被视为语言装饰的手段,后来人们认识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文化形成了隐喻和转喻,各种不同的隐喻和转喻被赋予鲜明的文化特征。《左传》中就有很多隐喻和转喻现象,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辞令中的委婉语。委婉语通过隐喻和转喻方式形成,主要目的是为了避讳和求雅。

  • 标签: 隐喻 转喻 《左传》 辞令 委婉语
  • 简介:转喻和隐喻作为普遍的概念现象和思维方式,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模式,对文学创作和欣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理论对巴塞尔姆《玻璃山》的创作手法和意义建构进行分析,旨在从深层次上宏观认识巴塞尔姆的艺术创作。

  • 标签: 《玻璃山》 认知模式 转喻 隐喻
  • 简介:一直以来,转喻被看作一种修辞,用某事物的名称替换相邻近事物名称。后来,认知语言学却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模式,它在语篇生成和识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语篇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语篇看作一个衔接与连贯的整体,再运用转喻机制激活相关的内容,补充语篇中空白成分,达到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转喻思维能力,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标签: 转喻 认知思维模式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 简介:NP+BE+NP构式在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等领域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试图以Lakoff(1987)的“理想认知模型”(ICMs)中的转喻映射为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来透析NP+BE+NP构式,通过单向决定性转喻映射和多向选择性转喻映射两种方式对NP+BE+NP构式的认知理解反映了人们对各类事物、活动等的定势态度。

  • 标签: NP+BE+NP构式 理想认知模型 转喻映射
  • 简介:摘要传统的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语言中的一种修辞。从认知语言学发展起来,很多语言学家已证明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饰手段,它还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本文在转喻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转喻和隐转喻思维模式对越南语“Tay”(手)进行分析。从拓展义项,分析了其多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从而可以证明转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转喻 隐转喻 越南语
  • 简介:阐述英文修辞格暗喻和转喻的定义及其作用,指出区分暗喻和转喻的关键。

  • 标签: 英文 修辞 暗喻 转喻
  • 简介:转喻是新闻摄影中常用手法,在事后报道的拍摄中尤为常见。转喻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以此物指示他物。新闻摄影中转喻手法主要有“结果一原因”“部分一整体”两种。转喻不仅能传达出新闻摄影的客观真实,同时也能兼顾作者的主观情感表现,也正是基于此,摄影才符合艺术情感表达之要求。

  • 标签: 新闻摄影 转喻 真实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