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杨立清徐隽刘立(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1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全球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5亿,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疾病,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目前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肝细胞内辅助性T细胞(helpTcell,Th)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以及细胞因子的应用性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热点。Th细胞是分泌产生细胞因子(cytokines)的主要细胞之一,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近年来研究发现,Th1和Th2平衡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必需的。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失衡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因此研究HBV感染时Th1和Th2状态对认识乙型肝炎发病、发展、预后和观察治疗效果均有积极的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紫癜(HSP)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辅助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并首次诊断为HSP急性期患儿和/或H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HSP-HP患儿15例(HSP-HP组)、HSP患儿26例(HSP组)、HP患儿21例(HP组);选取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分析和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Th17(1.42±0.63)%、IL-17(302.96±82.83) ng/L、IL-6(7.81±2.04) ng/L、Treg(2.31±0.83)%]比较,HSP-HP组[Th17(2.79±0.78)%、IL-17(552.16±121.13) ng/L、IL-6(12.36±6.55) ng/L、Treg(1.35±0.49)%]、HSP组[Th17(2.04±0.77)%、IL-17(506.39±113.62) ng/L、IL-6(11.82±5.01) ng/L、Treg(1.13±0.86)%]、HP组[Th17(2.08±0.86)%、IL-17(483.14±121.77) ng/L、IL-6(10.19±3.87) ng/L、Treg(1.09±0.65)%]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71、13.113、6.692,均P<0.01);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83,P<0.05)。2.HSP-HP组患儿的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均高于HSP组及HP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组和HP组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HP组、HSP组、HP组患儿组间比较Treg细胞比例、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h17/Treg表达失衡参与HSP-HP、HSP、HP的发病过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水平高表达在HSP-HP患儿中更为突出。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1(Th1)和亚群2(Th2)频率的变化,探讨辅助T淋巴细胞在ACS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细胞染色对32例ACS患者(ACS组)、3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Th1、Th2分型,ELISA法检测血浆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ACS组患者Th1细胞较SAP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组间Th2细胞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患者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和IL-2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CS组患者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L-4低于检测水平;IFN-γ和IL-2水平与Th1的升高密切相关(P〈0.05)。结论Th1和Th2的失衡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和IL-2水平的升高,使系统炎性反应进一步恶化。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染色体 白细胞介素类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T淋巴(Tfh)细胞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EG患儿17例作为EG组,以同期结肠息肉患儿15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中Tfh细胞及其功能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结果EG组与对照组患儿外周血Tfh细胞频率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3(2.6)%、2.8(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组与对照组患儿Tfh细胞上ICOS、PD-1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5(1.3)%、1.8(3.2)%及0.1(0.2)%、0.7(0.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组患儿外周血中Tfh细胞频率与ICOS、PD-1表达量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均呈正相关(r=0.746、0.893、0.587,均P<0.05)。结论EG患儿外周血Tfh细胞增多,高表达ICOS、PD-1,处于增殖活化状态;EG患儿外周血Tfh细胞数量与IgE水平呈正相关;Tfh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在EG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分子1 免疫球蛋白E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维生素D、辅助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T淋巴细胞(Treg细胞)表达率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多发性硬化(MS)青少年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MS的38例青少年患者作为MS组,同期的38名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仪检测MS青少年患者(MS组)与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TNF-α、MCP-1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MS组与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结果M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25-(OH)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2±0.20)%比(1.99±0.16)%,t=12.03,P<0.05];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3±0.77)%比(5.10±0.90)%,t=14.65,P<0.05];Th17/Treg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5±0.07比0.17±0.05,t=16.89,P<0.05);外周血TNF-α、MCP-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6.13±5.98) ng/L比(24.45±3.01) ng/L;(122.26±37.71) ng/L比(87.95±17.66) ng/L,t=1.986、47.650,均P<0.05]。MS组中,外周血25-(OH)D3与其他检测指标均无相关;疾病复发或进展期患儿TNF-α、MCP-1水平均高于疾病缓解稳定期患儿[(17.49±3.94) ng/L比(14.45±3.81) ng/L;(90.42±23.06) ng/L比(77.55±20.56) ng/L,t=1.990、2.472,均P<0.05];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其外周血中TNF-α、MCP-1水平均呈正相关(r=0.478、0.442,均P<0.05);Treg细胞的表达率与其外周血中的TNF-α、MCP-1水平均呈负相关(r=-0.318、-0.356,均P<0.05)。结论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可能参与MS青少年患者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参与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变化的调控及炎症反应;Th17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可能在MS的发生、发展、复发进展中起重要免疫病理机制作用。

  • 标签: 维生素D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多发性硬化 细胞因子
  • 简介:经典的免疫学理论认为,B淋巴细胞对胸腺依赖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的应答必须要有Th细胞辅助。在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分化过程中,Th细胞通过提供第二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来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B淋巴细胞 滤泡 分泌细胞因子 TH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helperTcells,Tfh)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CD4+T细胞亚群,其主要功能是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当Tfh细胞功能或数量发生紊乱时,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肿瘤的发生或发展。由于Tfh细胞独特的表面标志、定位及功能,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故本文将对滤泡辅助T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分子标记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PR-957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和PR-957治疗组(PR-957组)。按照改良Rice法制备HIBD大鼠模型,PR-957组于造模后腹腔注射PR-957(20 mg/kg),HIBD组于造模后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造模后72 h,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皮质炎症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左侧脑皮质白细胞介素(IL)-17、IL-1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左侧脑组织中(LMP7)、叉头样蛋白3(FOXP3)、维A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17型辅助T淋巴细胞(Th)、调节T淋巴细胞(Treg)比例。结果HE染色: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HIBD组大鼠左侧脑皮质炎症明显,PR-957组病理改变较HIBD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HIBD组大鼠左侧脑皮质IL-10阳性细胞数[(12.11±3.73)%]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9.12±3.95)%]及PR-957组[(22.61±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左侧脑皮质IL-17阳性细胞数[(35.55±4.85)%]均高于假手术组[(8.48±2.58)%]及PR-957组[(19.16±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HIBD组左侧脑组织LMP7、RORγt蛋白表达(1.01±0.12、0.71±0.10)均高于假手术组(0.50±0.10、0.34±0.07)及PR-957组(0.65±0.13、0.5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左侧脑组织FOXP3蛋白表达(0.44±0.10)均低于假手术组(0.93±0.07)及PR-957组(0.68±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流式细胞术:HIBD组Th17/Treg比例(0.66±0.24)均高于假手术组(0.20±0.09)及PR-957组(0.45±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R-957可能通过调控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减轻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炎症。

  • 标签: 免疫蛋白酶体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大鼠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Th1)与辅助T细胞2(Th2)比值及相关细胞因子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Dukes分期A期25例,B期30例,C期43例;选取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7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术前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Th2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分期患者Th1/Th2比值、IFN-γ、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OS)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Th1/Th2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5.13±2.04比11.82±2.76,t=18.177,P<0.01);Th1/Th2比值降低的患者淋巴管侵犯、Dukes分期C期比例均高于Th1/Th2比值升高患者(χ2值分别为16.403、16.248,均P<0.01);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水平分别为(95±15)ng/L、(78±10)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57±17)ng/L、(123±12)ng/L],(t值分别为25.160、26.622,均P<0.01);结直肠癌组IL-4、IL-10水平分别为(87±16)ng/L、(178±18)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6±9)ng/L、(124±12)ng/L](t值分别为19.577、22.095,均P<0.01)。随访时间31.0~5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2个月。中位OS时间21.0个月,Th1/Th2比值升高患者OS优于Th1/Th2比值降低患者(χ2=7.2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Th1/Th2比值是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8.541、3.442、1.275,均P<0.05)。结论Th1、Th2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失衡及Th1/Th2比值降低与结直肠癌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细胞因子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Th1)与辅助T细胞2(Th2)比值(Th1/Th2)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68例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疾病分期参照中国MM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危险分层参照Mayo骨髓瘤分层和适应风险治疗(mSMART)3.0标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h1、Th2水平。比较不同疾病分期及危险分层患者间Th1/Th2。以mSMART 3.0标准危险分层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Th1/Th2判断高危MM的最佳临界值。按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Th1/Th2组(≥最佳临界值)和低Th1/Th2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影响因素。结果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有40、62、66例,其Th1/Th2[M(IQR)]分别为19.20(18.98)、15.93(14.40)、14.47(12.01)(H=6.68,P=0.036);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有31、102、35例,其Th1/Th2分别为19.67(21.92)、14.87(11.36)、13.50(12.80)(H=7.26,P=0.027);mSMART 3.0标准高危、标危患者分别有99、69例,高危患者Th1/Th2低于标危患者[14.70(11.93)比17.72(16.80),U=2 612.00,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按Th1/Th2判断高危MM的曲线下面积为0.618(95% CI 0.531~0.705,P=0.010),最佳临界值为16.55,高Th1/Th2组和低Th1/Th2组分别有81例和87例。中位随访28个月(1~70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36个月(95% CI 29~43个月),高Th1/Th2组PFS优于低Th1/Th2组[中位PFS时间:39个月(95% CI 26~51个月)比28个月(95% CI 21~34个月),P=0.0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损害(有比无:HR=2.340,95% CI 1.350~4.053,P=0.002)、Th1/Th2低(高比低:HR=0.551,95% CI 0.344~0.882,P=0.013)是MM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h1与Th2失衡与MM患者的预后相关,Th1/Th2低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高。Th1/Th2可作为判断MM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Th1细胞 Th2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炎症免疫反应贯穿缺血性卒中病程的始终。不同亚群CD4+ T细胞在缺血性卒中病程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其中,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与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促炎与抑炎作用的平衡与卒中转归密切相关。文章就Th17/Treg平衡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加深对缺血性卒中后免疫炎症机制的认识,同时探究缺血性卒中病程中可能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Th17细胞 T-淋巴细胞,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表达水平对辅助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PRO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女性(未孕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各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CD8+CD25+FoxP3+Treg比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测定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 mRNA;Luminex液相芯片法测定Th1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分析CD8+CD25+FoxP3+Treg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PROM组、正常妊娠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孕组[(0.15 ± 0.03)%和 (0.35 ± 0.09)%比(0.47 ± 0.11)%、0.89 ± 0.11和3.15 ± 0.67比3.75 ± 0.23],PROM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正常妊娠组IFN-γ、IL-2水平高于未孕组,IL-4水平低于未孕组,PROM组IFN-γ、IL-2水平又高于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IFN-γ(r = - 0.413、- 0.451, P<0.05)、IL-2(r = - 0.645、- 0.535, P<0.05)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 = 0.558、0.469,P<0.05)。结论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均影响Th1/Th2免疫平衡,引起Th1免疫漂移,可能为PROM发生的相关免疫机制。

  • 标签: 胎膜早破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表达水平对辅助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PRO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女性(未孕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各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CD8+CD25+FoxP3+Treg比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测定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 mRNA;Luminex液相芯片法测定Th1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分析CD8+CD25+FoxP3+Treg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PROM组、正常妊娠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孕组[(0.15 ± 0.03)%和 (0.35 ± 0.09)%比(0.47 ± 0.11)%、0.89 ± 0.11和3.15 ± 0.67比3.75 ± 0.23],PROM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正常妊娠组IFN-γ、IL-2水平高于未孕组,IL-4水平低于未孕组,PROM组IFN-γ、IL-2水平又高于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IFN-γ(r = - 0.413、- 0.451, P<0.05)、IL-2(r = - 0.645、- 0.535, P<0.05)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 = 0.558、0.469,P<0.05)。结论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均影响Th1/Th2免疫平衡,引起Th1免疫漂移,可能为PROM发生的相关免疫机制。

  • 标签: 胎膜早破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RA是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病,辅助T细胞(Th)17和调节T细胞免疫失衡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IL-2从促炎因子到调节免疫耐受因子的重新认识,与IL-2共享γ链的IL-2家族成员IL-9作为一种多效因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发现其主要来源于一种新型T细胞亚型Th9细胞。许多研究认为Th9/IL-9可能通过调控Th17/调节T细胞免疫平衡从而参与RA滑膜炎症和病情活动,与RA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对Th9/IL-9调控RA患者Th17/调节T细胞免疫平衡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9 辅助性T细胞9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AIDS病人总淋巴细胞(TLC)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为监测病情进展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895例AIDS病人在治疗前的总淋巴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相关。结果895例A1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134.18±102.48个/ul;总淋巴细胞均值1818.96±3237.57个ul,CD4+T淋巴细胞数与T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87,P<0.01)(Spearman相关);分别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200个/ul、1500个/ul、18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100个/ul、200个/ul、300个/ul灵敏度分别为62.72%、64.15%、69.39%;特异度分别为82.53%、67.77%、51.02%;符合率分别为73.74%、65.25%、68.38%。结论在无条件检测CD4+T淋巴细胞时,可以检测总淋巴细胞数初步推断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病情的进展监测、疗效观察、机会性感染风险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IDS 相关性 总淋巴细胞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凋亡
  • 作者: 吴瑕 苏妙芳 林静 曾芝雨 蔡丽蓉 延永琴 郑智勇 李东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福州 350025 吴瑕现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镜中心,厦门 361015,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福州 350025 苏妙芳现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消化内科,宁德 352199,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活动EB病毒感染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hepatitis,CAEBVH)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细胞表型,并分析辅助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在CAEBV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于福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的6例成人CAEBVH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感染EB病毒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CAEBVH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EBER)原位杂交观察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通过流式分选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即血清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6例CAEBVH患者均为男性,持续或反复发热者6例;肝脾肿大者5例,其中3例为肝脏重度肿大和巨脾;肝功能异常者6例;3例癫痫;1例发生噬血现象。EB病毒DNA均升高,范围为1.13×106~4.90×107拷贝/mL。3例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2例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3例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2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随访5年死亡3例。4例CAEBVH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示汇管区和肝小叶有炎症细胞浸润,1例肝窦内淋巴细胞呈串珠样排列;弥漫细胞水肿和大泡/小泡混合脂肪变性,部分患者可见肝细胞点状和局灶坏死及肝内胆汁淤积。5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阳性。CAEBVH组的γ干扰素[129.90(31.87,16 520.00) ng/L比0(0,27.08) ng/L]、TNF-α [79.98(44.67,1 080.00) ng/L比7.86(6.46,11.44) ng/L]和IL-10 [48.41(15.47,496.40) ng/L比1.57(1.32,2.41) 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0、-3.39、-3.50,均P<0.001),而两组间IL-4水平[2.39(2.03,3.61) ng/L比1.62(1.03,4.79)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0)。结论CAEBVH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肝脏病理特征为弥漫细胞脂肪变性、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和EBER阳性细胞。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以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是CAEBVH患者重要的免疫特征。

  • 标签: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EB病毒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EB病毒性肝炎 细胞因子失衡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在维持生发中心功能、调控B细胞亲和力成熟、浆细胞分化及记忆B细胞产生等发挥重要作用。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的过程较复杂,不仅受抗原的性质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调控,还需要转录因子及RNA结合蛋白等共同参与其分化过程。文章总结了诱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Tfh细胞具有向其他亚群分化潜能的可能机制,以便为疫苗研制及免疫疾病治疗等提供依据。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可塑性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T细胞(Tfh)是一种新发现的CD4+ T细胞,其对维持机体生发中心活性及体液免疫平衡至关重要。近期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fh在T细胞淋巴瘤免疫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其在B细胞淋巴瘤(BCL)中作用的文献迄今较少。笔者通过对Tfh的分类与功能、BCL的起源及其免疫微环境,以及Tfh与BCL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等,对Tfh在BCL免疫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4阳性T淋巴细胞 淋巴瘤,B细胞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肿瘤微环境 滤泡辅助性T细胞
  • 简介:摘要T细胞从发生到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形态结构在发生变化,还伴随有许多表面标志的表达或消失。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无疑是整个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选择过程,不符合要求的细胞如自身反应细胞随时被淘汰,而正常分化的细胞则被保留下来。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除具有MHC限制和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外,还具有识别多种非己抗原的能力,而TCR、分化抗原等膜表面分子则是其识别抗原并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 标签: T细胞 胸腺细胞 分化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