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面臭氧污染的研究现状,探索研究趋势与方向,为今后空气污染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于2020年1月,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科学引文索引(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以TS=(("Tropospheric Ozone" OR "Low Level Ozone" OR "Ground Level Ozone")AND("Air pollution*" OR "Air quality"))为检索式,对2019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地面臭氧污染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共纳入文献2 084篇。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全球地面臭氧污染研究的年代、学科、期刊、资助情况、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论文累积发表量以y=0.05x3+0.80x2+0.74x+4.55(R2=0.999,P<0.01)的三次函数模式增长;发文量最多的学科是生态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共1 401篇(67.23%);《大气环境》(Atmospheric Environment)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332篇,15.93%);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44.67%,931/2 084),中国居于第2位(17.13%,357/2 084),中国有80.39%(287/357)的论文有资助信息;发文量前10位研究机构中,分别有7所和2所隶属于美国和中国;源解析和人类健康等是5年出现的高频关键词。结论地面臭氧污染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美国在该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污染源解析和人类健康效应研究是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臭氧 空气污染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Citespace
  • 简介:摘 要: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由于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的存在难免会对测量过程造成误差,并随着不同时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先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推导出精密高差的公式,继而得到大气折光系数K值,并对其进行误差精度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晴天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地面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如何消减大气折光带来的误差提出部分建议。

  • 标签: 三角高程 大气折光 地球曲率
  • 简介:摘 要: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由于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的存在难免会对测量过程造成误差,并随着不同时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先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推导出精密高差的公式,继而得到大气折光系数K值,并对其进行误差精度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晴天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地面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如何消减大气折光带来的误差提出部分建议。

  • 标签: 三角高程 大气折光 地球曲率
  • 简介:摘 要: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由于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的存在难免会对测量过程造成误差,并随着不同时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先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推导出精密高差的公式,继而得到大气折光系数K值,并对其进行误差精度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晴天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地面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如何消减大气折光带来的误差提出部分建议。

  • 标签: 三角高程 大气折光 地球曲率
  • 简介:摘要依据浙江临安2004对大气地面臭氧跟其四个前体物浓度变化观测数据,对长江三角洲本地站臭氧浓度和前体物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周末效应和各污染物出现频率等研究,分析臭氧浓度变化与其前体物、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临安地面O3浓度存在着较明显日变化规律,且呈单峰型;工作日地面臭氧浓度高于周末;前体物浓度与臭氧浓度变化呈负相关,臭氧在不同浓度出现频率规律与其前体物基本呈一致臭氧浓度变化也受该区域气温、云量等气象条件影响。

  • 标签: 临安 夏季臭氧浓度 前体物 频率 气象因素
  • 简介:地面倒槽、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是天津冬季雾日多见的地面气压系统。为了解雾事件在上述三种天气系统下地面层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利用天津市250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选取2002、2003和2004年相应气压场下的雾个例,比较分析了冬季雾天地面层结构及低层水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天气系统条件下,均存在地层逆位温层结和增湿现象,地面40m以下高度为弱风。(2)地面倒槽形势下的平流雾过程中,逆温层结稳定且厚达千米,地层呈多层逆温或弱逆位温层结;80m以上,雾前风力较强,雾中风力较弱;低空各层水汽显著上升时间提前于起雾时间约15h,且日夜增速持续均匀,雾中呈现出逆湿特征,雾顶超过250m。(3)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辐射雾过程中,日落后地面浅薄逆温层结生成并于05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达最强,日出后减弱,于11时左右消散;仅夜间地层水汽显著增加,且塔层250m逆温强度达到3.0℃时才开始出现,距起雾时间约2~9h;雾形成后,逆温层底抬升,雾体中逐渐演变呈不稳定层结;雾中呈现下湿上干特征,雾厚分别为80m和60m左右。(4)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风廓线演变规律有显著差异,即前者80m以上6m.s-1左右南风和北风呈规律性日变化转换特征,而后者250m低层大气恒为弱风控制。

  • 标签: 大气边界层 逆温 气压场 比湿
  • 简介:本文利用不同高度大气电场实测数据,对地面层大气电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面层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呈指数递增;同一时段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电场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且这一特征不受天气条件影响。

  • 标签: 大气电场 天气条件 不同高度 变化特征
  • 简介: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 标签: 气象要素日变化 廓线 青藏高原 近地面层 风速 温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市化建设中采用了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引起下垫面发生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再加上较多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本文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地面观测站环境分级标准为切入点,创建台站环境模拟试验场并开展不同场景观测试验,获取不同下垫面环境因素对要素影响的试验数据集,为分析试验资料获得定量结论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不同下垫面 环境 地面气温 影响 分析
  • 简介: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环境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廊坊市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超标规律以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为"1谷1峰"型,每日07:00—08:00左右达到谷值,15:00—16:00达到峰值;臭氧超标只集中出现在春季、夏季与秋季的部分月份,1—3月、11—12月不存在臭氧超标情况,超标现象日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出现在11:00—20:00。气象因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很大,风向为西南风与东南风时臭氧超标率较高;臭氧超标时,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为高压后部或高压底部,高空天气类型主要为脊前西北气流或平直西风环流;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臭氧 特征 气象因素
  • 简介:利用瓦里关1994年8月~2001年12月地面臭氧资料,分析了地面O3年季变化,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洁净地区地面O3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春季浓度明显高于冬季,最高值出现在每年夏初,而最低值在12月左右.与低纬的Izana站相比,瓦里关地区地面O3浓度变化趋势与之比较相近,而且,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天气条件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地面O3浓度变化不尽相同,晴天和多云天,春、夏、秋季的地面O3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春秋季,晴天O3值高于多云天和降雨天,而冬季和夏季则不明显,说明晴空天气虽然有利于O3浓度的增加,但并不是重要因子之一.各季节降雨、雪天O3浓度的变化情况来看,地面O3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变化不大,而夏季与其它季节明显不同,变化幅度很大,日较差在四个季节中为最大,这与雨、雪的冲刷关系很大,并且可能存在雨、雪以及降雨强度的差异.

  • 标签: 地面臭氧 天气条件 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
  • 简介:摘 要:利用 2016年 1月 -2018年 5月临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城区 6个环境监测点的臭氧( O3)监测数据,探究临汾城区地面 O3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臭氧平均浓度最大,超标率最高;降水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则无明显变化特征,但量级为小雨的降水对臭氧的清除作用最强。

  • 标签: 臭氧浓度 时空分布 气象因子 超标率
  • 简介:为了更好地研究沙尘气溶胶起沙和输送特征,2010年4—5月,在民勤周边沙地利用EZLIDARALS300&ALS450型激光雷达和GRIMM180型颗粒物采样器进行了大气气溶胶的外场连续观测,取得了晴天、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总后向散射垂直剖面图和PM10、PM2.5、PM1.0质量浓度采样资料,其中包2010年4月24日特强沙尘暴过程资料。结果表明:春季民勤地层大气中沙尘气溶胶浓度较高,且随气象要素的变化很大;在整个观测期内,PM10、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2.3、57.4μg/m3和16.7μg/m3。在不同天气条件下,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沙尘暴天气条件下,PM10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高达2469.1μg/m3,是背景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的100多倍,是浮尘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的8倍,是扬沙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的2倍。PM2.5在沙尘暴天气下日平均质量浓度为460.3μg/m3,是背景天气条件下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45倍,是浮尘天气条件下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6倍,是扬沙天气条件下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1.4倍。PM1.0在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的日平均浓度为92.7μg/m3,是背景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浓度的13倍,是浮尘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浓度的7倍,是扬沙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浓度的1.3倍。可见,风速增大时,沙尘粒子浓度的增加对粒子粒径是有选择的,小粒子比重随沙尘浓度增加而相对减小,大粒子比重随沙尘浓度增加而相对增多。通过对2010年4月24日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研究表明,一次沙尘暴过程往往包括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中的两种类型。通过对激光雷达数据分析发现,在强沙尘暴发生过程当中,民勤沙地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风蚀起沙现象。

  • 标签: 近地面沙尘气溶胶 天气类型 质量浓度 天气类型 民勤
  • 简介:以北京和河北兴隆观测站地面O3观测资料为主,结合我国其它地区的观测资料,给出我国地面臭氧日、逐日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条件和前体物的关系,同时简要介绍过量臭氧浓度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标签: 臭氧 紫外辐射 人体健康
  • 简介: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含量最少的月份,在7月达峰值。43a来西宁地区冬季水汽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及其他季节水汽压变化趋势不明显;地层水汽含量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西宁地区年和四季水汽压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除夏季的水汽压(较弱)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秋、冬季水汽含量变化与平均气温有显著性正相关。

  • 标签: 水汽压 变化特征 西宁地区
  • 简介:利用在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陆表能量水文过程野外综合试验太阳辐射及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试验期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因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不仅对浮尘天后的大气透明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在完全晴日间的降水也使日平均大气透明度增加约9.0%,进而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产生较大影响,而地层的蒸散增强导致的空气湿度增加对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沙尘多发地带夏季降水事件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 标签: 沙漠 太阳辐射 透过率 降水
  • 简介:摘要:利用绵阳西部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2016-2022年臭氧与同期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与臭氧污染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两地臭氧污染的异同点,建立气象要素与臭氧浓度的预报模型,并通过了数据检验与业务试用。结果表明:一是日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单峰型,主要污染时段为12~21时,约占总污染时段的90%以上;二是降雨对臭氧浓度的降低作用明显,风向不是导致臭氧污染的主要因素;三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与臭氧浓度正相关,相对湿度、海平面气压雨臭氧浓度负相关,臭氧的本地累积是臭氧污染的重要因素;四是北川与安州线性多元函数拟合模型气象因子不尽相同,调整后判定系数R2说明预报模型可分别解释臭氧浓度约75.7%及77.9%的变异程度,MAPE法检验模型,北川MAPE值为0.176,安州MAPE值为0.269,预测值偏差较小,经业务试运行,臭氧浓度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对于决策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绵阳西部 O3污染 气象条件 相关性 预报模型
  • 简介:摘要:基于1958—2020年大陈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月地面气象要素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K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对大陈岛63年的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气温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上升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相对缓慢,其中年平均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且存在4年周期变化规律;按季节统计分析,冬季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夏季上升趋势较为平缓。(2)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除春季降水量减少外,其余季节降水量增多,其中夏季降水量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多雨年和少雨年交替出现,存在2—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3)年平均大风日数高达95.3天,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2-5级出现频率最高,全年主导风向为NNE和N,风向频率呈拉锯状态,春秋冬三个季节以偏北风为主,而夏季多为偏南风;冬季静风占比略低于春夏秋季。(4)日照充沛,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日照时数存在2—6年变化周期,春夏季增加,秋冬减少,整体呈减少趋势。(5)全年高湿,各年平均相对湿度均保持在80%以上,且存在2—4年(主要周期为3年)的周期变化规律,春夏季相对湿度较高,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整体及春夏秋季均呈减少趋势,仅冬季呈增加趋势。

  • 标签: 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 Morlet小波分析法 气候变化 海岛
  • 简介:摘要: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0.001至100μm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组成的混合体系,主要存在低层大气中。沙尘天气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沙尘天气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变坏的关键标识之一。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沙尘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利用1980-2018年塔里木盆地地面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和PM2.5的季节、月和年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

  • 标签: 气溶胶 沙尘 质量浓度 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