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熊海霞 刁明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耳内镜外科,北京 100048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耳内镜外科,北京 100048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 简介:摘要发性迷路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指患者先出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经过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迷路积水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DEH分为双侧、同侧和对侧三种类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DEH进行多项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本文对DEH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迷路疾病 前庭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前庭性晕厥(vestibular syncope,VS)的发性迷路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VS症状的临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DEH病例,其中3例为跌倒发作伴VS(VS组),6例为无跌倒发作并VS(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病史、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结果(1)VS组中有3例同侧型DEH患者,对照组中有6例同侧型患者;两组中各有1例具有偏头痛既往史。(2)前庭功能检查,VS组冷热试验、vHIT、颈肌VEMP、眼肌VEMP的异常率分别为3/3、1/3、2/2和2/2,而对照组的异常率分别是3/6、0/3、1/6和4/6;2组中各2例进行了耳蜗电图检查,患侧均未引出可识别波形,健侧的总和电位/动作电位(-SP/AP)比值小于0.4。(3)2组患者均先行药物保守治疗,VS组中2例后续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随访时间超过1年,无跌倒发作及VS再发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眩晕症状控制良好。结论DEH患者可伴有VS症状,对耳源性眩晕患者晕厥症状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意外跌倒 晕厥
  • 简介:迷路积水(endolymphatichydrops,EH),又称内淋巴积水,1938年由Hallpike和Cairns发现其为梅尼埃病(Meniere’Sdisease,MD)的基本病理变化。随着对迷路积水的不断研究探讨,目前认为迷路积水是一些由于内耳损伤所导致的不同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包括梅尼埃病、伴

  • 标签: 膜迷路积水 手术入路 内淋巴囊 造模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且分析外伤后发性积水形成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中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明确诊断为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随机分成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并且随访1年-2年的脑外伤患者住院时病历资料以及患者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脑挫裂伤、脑室出血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与外伤后发性积水形成进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其中有25例(50%)患者发生了外伤后发性积水,其脑挫裂伤、脑室出血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是导致外伤后发性积水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脑挫裂伤、脑室出血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是外伤后发性积水形成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关键词危险因素;外伤后发性积水;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全球第二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小梁切除术是经典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脉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现将我院一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性脉络脱离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术后 脉络膜脱离
  • 简介:42例为神经内假性神经瘤卡压综合征,3.2 治疗结果 41例神经内神经瘤卡压病例,本组41例神经内假性神经瘤中

  • 标签: 发性受压 受压综合征 外科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硬下血肿清除术后发性血肿的诊治方法。方法按照文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35例发性血肿的患者中二次手术后有22例恢复良好,4例中度伤残,4例重度伤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成功治愈率62.9%。结论临床上急性硬下血肿术后发性血肿的诊治方法最好是二次手术,尽早预防和发现对于治疗很有帮助。

  • 标签:
  • 简介:我们对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认识一般来源于梅尼埃病。1938年Hallpike和Cairns发现梅尼埃病的病理学改变为内耳膜迷路积水,又称内淋巴积水。其实,迷路积水是许多耳科疾病内耳损伤后相同的病理改变,梅尼埃病只是其中一种,称为有症状特发性迷路积水。内耳膜迷路积水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动物模型的建立,成为为研究眩晕机制且最终根治眩晕的关键。掌握不同种类迷路积水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

  • 标签: 内耳膜迷路积水 临床诊治 梅尼埃病 耳科疾病 鉴别诊断 病理学改变
  • 简介:发性运动障碍(TD)是由于使用神经阻滞剂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的慢性锥体外系综合症。临床特征为口-舌-颊或躯体其他部分呈现各种不自主运动。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普遍使用,该障碍正成为一种医源性疾患而受到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理学家的日益重视。1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1-4]TD最早发现于1954年,首先由Sigwald和Uhrband报道并命名。1960年Kruse第1次详细的描述了TD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精神病理学 医源性疾患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发性面瘫是面神经相关外科手术后超过3天以后出现的手术侧周围性面瘫,通常发生在术后的3—12天,发性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术中面神经受干扰程度有相关性。

  • 标签: 术后 面瘫
  • 简介:患者,男性,46岁,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左髂部受伤1小时来院就诊。查体:患者神清,头顶部有一长5cm伤口,深及颅骨,心肺未见异常,左侧髂前上脊外上方有一3cm×5cm淤血斑。腹平坦、柔软,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头颅CT、X线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初步诊断:①头皮裂伤;②左髂部软组织挫伤。给予清创缝

  • 标签: 迟发性 乙状结肠 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2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性下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发生的42例发性下积液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发性下积液共42例,占同期去骨瓣减压病人的16.3%,术后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发性下积液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率很高(16.3%),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去骨瓣减压以后,压力填塞效应消失,脑肿胀脑水肿消退,脑脊液循环受阻等有关,其发生率比一般外伤性硬下积液的发生率高但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该类重病人的康复,故需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去骨瓣减压 颅脑损伤 迟发性硬膜下积液 原因 硬膜下积液微创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耳MRI钆造影评价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迷路积水与听力损失相关性并进一步验证内耳MRI钆造影在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梅尼埃病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包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专科查体、听力检测、前庭功能检测、内耳MRI钆造影等有序检查资料,分析听力测试分数与内耳MRI钆造影评分的相关性,对比依靠疾病症状、病史以及包含听力检测和前庭功能测试的传统诊断与内耳MRI钆造影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内耳MRI钆造影前庭及耳蜗迷路积水分数分别与听力测试分数呈现较弱的正相关(r=0.414、0.358,P均<0.05);内耳MRI钆造影比传统临床方法在前庭积水(敏感度分别为91.94%、88.71%)和耳蜗迷路积水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7.10%,87.10%)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内耳MRI钆造影与传统临床方法分别对于前庭积水和耳蜗迷路积水诊断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26、0.509,P<0.05)。结论内耳MRI钆造影评价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迷路积水与听力损失具有较弱的正相关;内耳MRI钆造影比传统临床诊断方法在梅尼埃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梅尼埃病 内耳 膜迷路积水 耳蜗 前庭 磁共振成像 钆造影 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临床诊断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方法均在输血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施行手术切除脾脏。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术后随访均伤口愈合良好,身体状况恢复优良。结论对于发性脾破裂患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

  • 标签: 迟发性脾破裂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在肾脏集合管,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通过AVP-血管加压素受体2(vasopressin type 2 receptor,V2R)-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调控通路引起AQP2表达改变,实现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参与人体水电解质的调节机制改变。迷路积水是梅尼埃病的重要病理特征,AVP-AQP2调控通路功能失常与迷路积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VP-AQP2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其在梅尼埃病迷路积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的发性颅内出血(DICH)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76例因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按术后有无发生DICH分为发生DICH组和未发生DICH组。分析DICH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包括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出血部位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伴发疾病、既往手术史、术后硬下积液及穿刺道水肿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等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DICH者共23例(13.07%),发生时间为术后2~11 d,表现为硬下、分流管脑室端穿刺道和(或)脑室内的1个或多个部位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DICH组与未发生DICH组间在术后硬下积液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硬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是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16,95%CI:1.555~13.110,P=0.006;OR=5.352,95%CI:1.987~14.414,P=0.001)。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周内是DICH高发期,对于伴有术后硬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的患者应密切监护以预防DICH的发生。

  • 标签: 迟发性颅内出血 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危险因素
  • 简介:周末,洛小船骑上单车游荡在偌大的城市里。她很快就迷路了。小街的尽头有幢旧房子,院墙上写着个大大的“拆”字。院墙里一树杏花开得热热闹闹。洛小船都能听到它们在你挤我,我挤你地吵闹着。洛小船一只脚支着地,停下来赏花。院门开了,一个少年牵着条大狗出来,洛小船吓了一跳。大狗很不友好地冲洛小船汪汪叫,洛小船冲着少年嚷:“你看好你的狗,咬到我,打针很贵的!”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一这年春天我财运亨通,初步统计我可能已一举获得财务自由。老婆闻讯乐开了花,每晚都掀开了被窝等我。我赶紧去还房贷;顺手加盟银行私银客户,买下高端理财产品;股市里剩着玩玩不再当回事儿的投机额,不多不少仍等于我原来下的本金。

  • 标签: 财务自由 理财产品 银行 房贷 加盟 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