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发性血肿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外伤性发性血肿的患者,密切观察,及时评估病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并精心、细致地专业护理。结果35例患者恢复良好22例,占62.9%,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全面具体的个性化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发性血肿,及时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血肿 护理
  • 简介:发性外伤性血肿(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是外伤性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系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所发生的血肿.本文回顾了我科近8年来收治的13例DTICH,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CT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发性血肿(DTIH)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758例颅脑外伤中,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286例DTIH病例。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其转归。结果286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h内出现者160例(55.9%);24~72h内有89例(31.1%),72h以上的有37例(12.9%)。治疗后恢复良好165例(57.7%),轻度伤残39例(13.6%),中度伤残27例(9.4%),重度伤残17例(5.9%),植物生存9例(3.1%),死亡29例(10.1%)。结论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3天以内,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降低DTIH患者死残率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3)脑血肿(4例),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创伤性发性血肿病人中男15例,②小骨窗血肿清除术(6例)

  • 标签: 创伤性迟 发性颅内 血肿诊断
  • 简介:(3)脑血肿(4例),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创伤性发性血肿病人中男15例,②小骨窗血肿清除术(6例)

  • 标签: 创伤性迟 发性颅内 血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导发性外伤性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院52例发性外伤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对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体征变化的严密观察,及早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本组需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保守治疗16例;痊愈41例,致残6例,死亡5例。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经严密观察及护理,可及时发现发性内出血,提高本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 标签: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发性外伤性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的发性外伤性血肿8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8-68岁。结果痊愈42例,轻残12例,重残10例,死亡16例,死亡率占20%。结论发性血肿多见于外伤的急性期(特别多见于受伤后24小时),以枕部着力的对冲伤多见,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复查CT检查,早期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脑挫伤 血肿 颅内 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发性内出血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外伤性发性内出血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确诊外伤性发性血肿已经发生脑疝5例,其中死亡和重残占80%。未发生脑疝20例,死亡、植物生存和重残占20%。结论外伤性发性内出血脑疝前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相当重要。

  • 标签: 颅内血肿颅脑损伤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颅脑损伤术后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 30例施行颅脑损伤手术后,经 CT检查确诊为发性血肿患者的发病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 2次 CT扫描后,发现 30例术后发性血肿患者中, 26例发生在幕上, 4例在幕下; 15例发生在硬膜外, 9例在脑, 4例硬膜下, 2例在硬膜下及脑。在手术过程中, 12例发生脑膨出, 7例硬膜外, 3例硬膜下, 2例硬膜下及脑。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1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8例痊愈, 5例中残, 3例重残, 2例死亡; 12例患者施行保守治疗, 7例痊愈, 3例中残, 1例重残, 1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性血肿的发生机制与术前患者压出现急剧变化、脑血管舒张及收缩机制出现障碍等因素有关,为确保患者的良好预后,医护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 CT检查,并密切观察各项临床表现。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发性血肿是病人的头部受伤经一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有高压的表现而发现的新血肿。随着64层螺旋CT的普及使用外伤后发性血肿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这种发性血肿往往加重病情,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通过对21例外伤后发性血肿的动态的病情观察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主要手段。观察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其中意识观察最为重要。1及时动态的观察对减少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性外伤性血肿(DTICH)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DTICH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血肿类型、部位、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结果恢复良好52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8倒。结论压力填塞效应变化、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凝血功能异常、首次影像学检查时间为DTICH高危因素,早诊早治可以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外伤性 迟发性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DTICH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其中12例进行手术治疗作为手术组,9例采取保守治疗作为保守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1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恢复良好15例(71.43%),轻残3例(14.29%),重残2例(9.52),植物生存及死亡1例(4.76%),疗效显著。结论通过观察患者病情行头颅CT诊断与复查,并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内血肿 外伤性 迟发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发性外伤性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对30例发性外伤性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20例,重残6例,死亡4例。结论对发性外伤性血肿患者主要靠头颅CT复查,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损伤采取手术后对发性血肿的发生规律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手术后进行CT或相关的检查方式,分析其血肿的发生部位、时间及与一些原发伤的关系,并且对相应的治疗措施做简单的整理。结果根据血肿与手术部位之间的关系、血肿的发生部位等可以得到相应的检查结果。结论形成发性血肿的原因有很多,而不同的局部损伤则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发性血肿。对于没有接受手术而形成发性血肿的原因大多是低血氧症和脑血管麻痹,对其进行有效的监察能够预防其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外伤性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产生与脑挫裂伤、减速性损伤、高血压病、创伤性动脉瘤及填塞效应等多种因素有关。伤后24~72h是血肿形成高峰期,如不及时处理患者预后多较差。重视引发外伤性发性血肿的高危因素,掌握其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特点等,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本文对血肿开颅术中手术区对侧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原因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方法对我院1995年以来治疗5例术中合并的对侧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在开颅同时进行对侧血肿清除,血肿全部为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颅骨线状骨折,术后生活自理1例,轻工作2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中压一度下降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务必要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其它部位是否形成发性血肿是必须要排除的原因.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手术 手术区对侧 迟发性血肿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