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膀胱部分切除对浸润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1年10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浸润膀胱癌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取选择膀胱部分切除作为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全切除作为参照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不同病理分期、不同分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周期、肿瘤特异生存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选择膀胱部分切除应用于浸润膀胱癌患者临床反响良好,并发症风险低,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 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电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膀胱切除患者76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比例各38例。接受膀胱肿瘤电切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膀胱部分切除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待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予以针对护理措施,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手术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住院时间、手术用时、导管留置时间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短,中出血量也相对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两组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诸多差异,护理工作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临床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膀胱肿瘤电切除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术 术后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部分切除后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3例肾部分切除后发生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于术后8~16天出现肉眼血尿,保守治疗血尿无明显好转,经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假性动脉瘤,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栓塞后血尿消失,假性动脉瘤也完全消失。随访4—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应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部分切除后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肾部分切除术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挽救膀胱切除治疗膀胱部分切除(PC)后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C后复发行腹腔镜挽救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6例。中位年龄62.5(45.5~82.5)岁。30例中6例PC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PC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3bN0M0期。术后5例行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6例行辅助放疗,13例行辅助放化疗;30例均行膀胱维持灌注治疗。PC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中位时间9(5~29)个月,病理类型均为浸润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cT2~4N0M0期;肿瘤直径中位值3.5(2.5~4.5)cm,肿瘤数量中位值2(1~3)个。复发后均行腹腔镜挽救膀胱切除:于右侧髂外动脉分叉处找到输尿管游离至膀胱壁,左侧从髂总动脉末端开始游离,顺序游离膀胱后、前壁,缝扎背深血管复合体,切断膀胱侧血管蒂,切断尿道后切除膀胱。采用标准PLND,既往已行PLND者不再清扫闭孔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仅向上清扫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包括髂总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组织,以及骶骨前淋巴结。结果本组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0(240~310)min,中失血量中位值180(50~300)ml,围手术期无输血病例。淋巴结清扫数量中位值18(10~27)枚;4例淋巴结阳性,其中3例为2枚闭孔淋巴结阳性,1例为3枚闭孔及髂外淋巴结阳性。无严重中并发症发生,无淋巴漏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4(3~7)d,住院时间中位值9(7~20)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浸润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4aN0~2M0期。术后13例行辅助化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3(3~31)个月,2例盆腔复发,1例腹膜后淋巴结远处转移,此3例予辅助化疗及放疗。结论腹腔镜挽救膀胱切除手术并发症少,复发转移率低,是PC术后膀胱癌复发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 挽救性膀胱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术 复发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与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治疗的24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9个。中以绿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并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间剥离膀胱壁,将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壁整块切除。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情况、中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23分钟,平均(14.2±4.3)分钟;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术后留置导管1~3天,无需膀胱冲洗。术后病理示T1期18例,T2期6例,随访12个月,复发1例,无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膀胱肿瘤 绿激光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TST选择痔上黏膜切除50例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进行TST选择痔上黏膜切除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改进术后护理方法,B组采用一般术后护理方法。结果TST选择痔上黏膜切除患者通过有效的术后护理痊愈率高于一般的术后护理,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B组。结论TST选择痔上黏膜切除更适合TST选择痔上黏膜切除的护理。

  • 标签: TST 痔上黏膜切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部分切除与根治膀胱切除对局限性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率。方法择取本院100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MIBC),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是3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1±1.5)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1.0±2.4公斤;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是30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8±2.8)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0.4±1.6公斤。给予研究组患者先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手术后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进行全身化疗以及药物羟基喜树碱的膀胱灌注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根治的全膀胱切除手术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疗法。观察2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其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4%和60%,而对照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2%和58%,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χ2=0.9824,差异不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PC手术与辅助化疗的联合应用对于局限性MIBC的治疗效果和RC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且能保留部分膀胱,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局限性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率
  • 简介:目的对预先将肿瘤侧肝血管进行阻断或结扎的肝切除方法进行探讨。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26例肝肿瘤患者采取预先将肿瘤侧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阻断或结扎以及建立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完成复杂切除。结果全组26例患者在分离肝外血管过程中顺利,在切肝过程中出血量最少为100mL,最多为1200mL,平均出血量380mL。术后并发胸腔积液6例,其中2例为中等量积液通过胸穿抽液后治愈,另4例因积液量少而自行吸收。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腹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预先进行肿瘤侧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阻断或结扎以及利用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进行复杂切除可以减少中出血,对保留肝侧组织防止再灌沣棉伤和并枯肝功能榻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肝血管阻断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施行腹腔镜胆囊(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联合阑尾切除(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的操作要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对18例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其中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合并慢性阑尾炎12例,急性单纯阑尾炎、化脓阑尾炎并胆囊良性疾病6例。结果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胆漏及严重腹膜炎,平均手术时间64min。结论选择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将上、下腹部2次手术简化为一次微创手术,充分体现了腔镜的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LC 阑尾切除术LA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肌层浸润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目前的标准治疗手段是根治膀胱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但是根治膀胱切除的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低。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完善和放疗技术的发展,以膀胱部分切除(partial cystectomy,PC)为主的保膀胱综合疗法重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综述PC目前的应用现状和治疗进展。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保留膀胱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尿管癌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的护理。方法总结9例尿管癌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发生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 标签: 脐尿管癌 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浅表膀胱癌分别以膀胱部分切除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浅表膀胱癌患者90例,分别以对照组与观察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应用膀胱部分切除进例,观察组中患者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得到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1.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浅表膀胱癌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膀胱部分切除都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的效果更加理想,应尽量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进行治疗。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理念下环状混合痔选择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研究组例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外剥内扎,研究组采用选择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理念下选择切除在环状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加速患者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创面愈合 选择性切除术 微创理念
  • 简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中行选择胆道造影,对及时发现中的胆管损伤,减少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5月共开展LC手术600余例,行选择胆道造影60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道造影
  • 简介:目的对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部分切除膀胱肿瘤电切的护理.方法将膀胱肿瘤需行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钬激光肿瘤治疗组(钬激光组)4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组)43例,统计并分析手术时间、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手术后住院日等.结果钬激光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膀胱痉挛发生次数等方面均优于TURBt组患者[分别为(4.8±4.6)ml比(10.2±4.9)ml;(1.1±1.0)d比(1.8±1.1)d;(3.1±1.2)d比(6.0±1.3)d;(5.0±1.6)d比(5.9±1.4)d;(1.5±1.1)次比(5.0±2.4)次].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部分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效果相近的前提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护理难度,提高了医疗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膀胱肿瘤 钬激光 电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中鼻甲部分切除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我院2019.4—2021.2收治的6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将保留中鼻甲鼻内镜手术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将选择中鼻甲部分切除应用在研究组中,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88%)与对照组(78.13%)相比要高(P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选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中鼻甲部分切除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我院2019.4—2021.2收治的6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将保留中鼻甲鼻内镜手术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将选择中鼻甲部分切除应用在研究组中,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88%)与对照组(78.13%)相比要高(P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选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鼻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