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正>翻开人类语言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是:文化。文化,这个无是世界与人生的巨大包容体。然而,对于文化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文化之,以及文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形态等,一直是人类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面对汗牛充栋的文化研究资料,再来苦思出一个文化的精确定义,或许有其价值,但未必是文化深入研究的最佳通道。与此相通的是,我们难道不可以问一句:什么不是文化呢?是的,文化概念的界定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而观念的价值形态的不确定性则往往是文化研究歧义所在的根本。难道文化研究已无路可走?比较文化的兴起似乎给文化研究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以异域文化为参照的思想系统正在显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文化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为一种前提,加之文化范围的无所不包,使此类比较文化产生了更多的歧义,墨子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可作为对这种纷乱状态的最好诠释。面对文化研究如此的“多义性”,我们是否能找到牵系文化乃至比较文化的至关重要的“神经”呢?

  • 标签: 文化范畴 文化研究 妇女文化 外显形态 比较文化 文化形态
  • 简介:<正>2009年8月,太原市政府网站公布了《太原市志》第八册,至此,《太原市志》全书八册全部在太原市政府网站公布。在4月28日太原市县(市)区地方志办主任专题务虚会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后,太

  • 标签: 太原市政府 区地方志 用志 地情 务虚会 工作会
  • 简介:作为文化传承与积淀的载体之一,墓地在人类历史记忆的保存与书写上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到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曹操墓,历史一再证明,墓地中出土的资料不仅能够增益历史的血肉,有时甚至会改写人们既有的历史认知。

  • 标签: 历史记忆 书写 长沙马王堆汉墓 平民 文化传承 历史认知
  • 简介: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向来被称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心,拥有悠长久远的历史文明。过去常认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最早,约有六千年历史,而中华文明只是“上下五千年”。随着考古文物被不断发现,神州大地出土了六千多年前的陶文,以及七、八千年乃至九千余年的农耕文化遗址,说明中国文明的进程完全可称为“中华万年史”。

  • 标签: 陶文 考古 出土 遗址 中国文明 历史文明
  • 简介:1980年1月30日,赵朴初致茅盾函——沈老:承拨冗为鉴真和上像'探亲'撰诗,至为感佩。谨打缮一份送阅,其中为韵律及佛教关系,略作一些更易,是否有当,敬乞指正。朴初卧病医院,未能奉谒,特嘱魏承彦同志代为趋前请教,希赐见为幸。顺祝健康赵朴初一月三日1980年2月10日,茅盾致赵朴初函——朴初同志:尊恙已见痊否?念念。拙作承斧削,

  • 标签: 茅盾赵朴初 赵朴初通信 通信谈起
  • 简介:<正>中华门外创建防空学校国民党政府航空委员会为了培养防空骨干于1932年创建了防空学校,地址在南京中华门外,教育长为黄镇球。该校培训骨干分学生队、学员班和军士队。招收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程度青年学生,学习

  • 标签: 防空 国民党政府 青年学生 南京 中华门 航空
  • 简介: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入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2100余人,逮捕92人,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

  • 标签: 胡风 反革命集团 国民党 私人通信 毛泽东 政治运动
  • 简介:他是让朱德和毛泽东首次尝到无线通讯技术甜头的人;他从建立红军的无线电台开始,一步步为我军的通讯建设付出了整个人生;毛泽东赞誉他和他的团队是工农红军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说"他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 标签: 毛泽东 周恩来 通信 中央红军 无线电通讯 红一方面军
  • 简介:本刊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查阅文献的需要,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由中国客家博物馆主办的《客家文博》已于2014年5月被“中国知”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读者可随时上网查询、浏览并下载刊物内容。至此,

  • 标签: 中国知网 收录期刊 客家 期刊编辑 出版工作 网络出版
  • 简介:一、胡乔木致邓颖超信颖超同志:七一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四首诗,承您过奖,很不敢当。因您说到诗中有不易看懂之处,更以未能做到明白晓畅为愧。现趁休息之便,谨将各首作意稍加说明,敬供参考。

  • 标签: 胡乔木 通信 邓颖超 七律 人民日报 钱钟书
  • 简介:徐朔方先生驾鹤已十载,一直未有片言只字形诸笔墨以资纪念。之所以未着笔,一是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脑海,总感觉到他并未离我们而去。二是不愿去触动那份对先生独有的记忆,生怕一旦定格成文字后,那份记忆就会从心底游走。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也从一个初为人父的学生变成了年届半百的大学老师,来日日少一日,倘因不测而使先生一些不为人知的事迹淹没不彰,则又是我之罪过。

  • 标签: 师门忆 徐朔方先生 忆记
  • 简介:一真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我们从灵石启程,千里迢迢来到苏州,却又转入了灵石人家的后花园。跨进“师园”的门檻,一幕幕如诗如画的秀美景色迎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陪同我们游园的丁铭松先生(苏州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秘书处处长)谐趣地说:“你们又到家了,师园曾是你们灵石人何澄(亚农)老先生的私家花园。

  • 标签: 苏州 城乡建设委员会 私家花园 后花园 秘书处 市政协
  • 简介:30年代徐要办《天地人》杂志,给朱光潜先后写了两封约稿信。朱光潜便于1936年1月7日夜里给徐写了一封长信,约4000字。因信中谈论了不少问题而颇有价值。朱光潜说:“我常觉得文章只有3种,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次是向许多人说话。第一种包含诗和大部分纯文学,它自然也有听众,但是作者的用意第一是要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不发泄的,这就是劳伦斯所说的‘为我自己而艺术’。这一类的文章永远是真诚朴素的。第二种包含书信和对话,这是向知心朋友说的……这一类文章的好处是家常而亲切。第三种包含一切公文讲义宣言以至于《治安策》《贾谊论》之类,作者的用意第一是劝

  • 标签: 朱光潜 《人间世》 30年代 小品文 徐訏 通信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读大学时就从收音机里、报刊上知道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后来,他参与主持领导了国防重要科研项目的制定和研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 标签: 钱学森 言传身教 交往 通信 50年代 20世纪
  • 简介:从15世纪到19世纪,惟一与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团赴日,这些使团中的文人留下了约四十种类似出使日记的有关文献,以及相当数量的笔谈、唱酬和绘画。这一庞大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朝鲜与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在日、韩学界很受关注。可是,这些文献资料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看上去只是记录日、朝之间往来的资料,对中国学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指出,这些文献资料的意义是双重的,它既呈现了这几个世纪日本与朝鲜的政治关系与文化比赛,也让我们看到在近世东亚的政治与文化上中国的存在,日朝交往中,无论在政治领域的名分、礼仪、文书上,还是在文化领域的衣冠、风俗、学问、艺术上,现实上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尽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也可以看到中国在通信使文献中,仿佛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

  • 标签: 朝鲜通信使 明清中国 日本 朝鲜 文化间的比赛 在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