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病,多发生于扁桃体、唾液腺、胸腺等.而颅内脑小脑角(cerebellarpontineangle,CPA)淋巴上皮瘤样癌国内外尚未见报告,尤其合并外耳胆脂瘤者更属罕见.本文首次报告1例合并外耳胆脂瘤的脑小脑角淋巴上皮瘤样癌.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小脑桥脑角
  • 简介: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原冈不明的散发性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脑干和脊髓。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三大综合征:表现为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黑质一纹状体变性(SND)、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Shy—Drager综合征(SDS)和表现为共济失调的散发性橄榄脯小腑萎缩(0PCA)。

  • 标签: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锥体外系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变性疾病 多系统萎缩 神经系统
  • 简介:患者,女,49岁,头晕2年,加重伴走路不稳1年于2011年4月25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左右视均有水平眼球震颤,颅神经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Romberg征阳性,

  • 标签: 脊索瘤 桥脑
  • 简介:目的探讨表现为纯运动性偏瘫(PMH)的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互关系.重新认识脑卒中.方法对26例表现为PMH的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关性作一分析.结果表现为PMH的脑卒中易与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区卒中相混淆,应及时做MRI确定诊断.结论表现为PMH的脑卒中具有病灶小、病状轻、预后好的临床特点,MRI对诊断桥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纯运动性偏瘫 桥脑卒中 桥脑出血 预后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病因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5例,分为基底动脉狭窄组9例和基底动脉无狭窄组66例,其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组又分为穿支病变组33例和小动脉病变组33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变化。结果在各组的临床特征中,基底动脉狭窄组的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其他颅内血管中重度狭窄、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发生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3比例较其他组增高(P〈0.05)。穿支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收缩压、梗死灶大小、入院NIHSS、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出院mRS评分比例高于小动脉病变组(P〈0.05)。结论脑梗死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脑旁正中动脉梗死及合并基底动脉狭窄的脑梗死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病灶大,症状重,易发生进展,预后不良。

  • 标签: 脑桥梗死 基底动脉 穿支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脑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分型;将单纯性脑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分型中,与单纯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脑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分型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非典型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小脑角区非听神经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及颈静脉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包括4例孤立性纤维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黑色素瘤、4例室管膜瘤及1例脑脓肿。除黑色素瘤及室管膜瘤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征性,术前常误诊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除外1例孤立性纤维瘤行次全切除及1例脑脓肿病例行大部分脓肿壁切除,余病例均全切除;术后随访6月,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及病变复发。结论小脑角区疾病展现多样性的病理特征,熟悉该区疾病组成,可减少术前误诊率。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占位性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等。小脑上动脉主干尾袢及其分叉部附近常压迫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的上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展神经、面听神经和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小脑下前动脉常呈折叠状凸入内耳,在折叠端及其附近常发出内听动脉入内耳。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延髓、后组颅神经、舌下神经、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等。结论责任血管可能不止一根,压迫点可能不止一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血管神经复合体 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及巨大型脑小脑角(CPA)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操作要点及术后治疗.方法对25例大型及巨大型CPA脑膜瘤采用扩大枕下入路实施手术,行肿瘤全切18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7例.结果24例存活,死亡1例.经7月到6年随访,显示症状明显改善17例,保持术前状态3例,颅神经损害加重4例.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病变侧扩大枕下入路,改进操作方式及加强术后治疗,能比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桥脑小脑角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临床征象 病理类型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经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小脑角区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方法采用乳突后发际内皮肤切口4~5cm,在枕部作骨窗开颅2.5cm×2cm,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小脑角病变15例.结果15例小脑角病变中,听神经瘤8例(6例为巨大听神经瘤),小脑角脑膜瘤5例,均获全切除,神经功能保存完好;2例小脑前下动脉瘤准确夹闭瘤颈.结论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适合切除各种小脑角区肿瘤及血管性病变.

  • 标签: 显微手术 锁孔 桥小脑角区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 简介:内存在司眼球水平运动的外展神经旁核、外展神经核以及内侧纵束,故脑病变以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horizontaleyemovementabnormality,HEMA)多见,且HEMA类型多样.本文旨在探讨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的类型及其与脑病变预后的关系.

  • 标签: 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 脑桥病变 神经功能 MRI表现
  • 简介:目的总结外生型突入小脑角区胶质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外生型突入小脑角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5例病理结果均为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3例,高级别胶质瘤(WHOⅣ级)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2~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结论突入小脑角区胶质瘤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进行正确的术前定性诊断;预后较颅内其他部位胶质瘤差,可能与后组颅神经并发症有关。

  • 标签: 胶质瘤 桥小脑角区 诊断
  • 简介: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人出现步态失调和姿势不稳(posturalinstabilityandgaitdifficulty,PIGD)等轴性症状,并常因此摔倒致残,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目前左旋多巴类药物等内科治疗不能有效改善PIGD,而外科治疗中能够很好改善PD常见症状(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僵直)的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

  • 标签: 脚桥核 帕金森病 目标核团 深部脑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角区脑膜瘤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小脑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判断分为内听孔前型31例,内听孔后型17例,大型联合型28例。7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使用颞下入路,1例使用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71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随访1~10年,术后新增神经症状15例,其余病人术后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颅MRI,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小脑角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扩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的需要;颅神经、岩静脉及重要动脉的保护和处理在小脑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膜瘤 桥小脑角区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9年3月-2012年12月解放军150医院神经外科治疗面肌痉挛123例,其中男56例,女67例;年龄28-75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4.6年;病变位于左侧58例,右侧65例。病人均在全麻下经小脑脑裂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1]。2结果术后痉挛完全消失112例,痉挛明显减轻11例。大部分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2—3d后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脑脊液漏导致颅内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 标签: 面部单侧痉挛 小脑脑桥裂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例1:女,56岁,因右侧面部反复发作性、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8年、加重10d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见右侧半上、下唇痛温觉减退。颅脑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见双侧脑小脑角区见长T2异常信号,DWI呈略等信号,病变延伸至前池以及右侧环池,考虑胆脂瘤可能。

  • 标签: 胆脂瘤 桥小脑角区 双侧 一期手术
  • 简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在临床很常见,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者并不多见。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下消化道出血者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下消化道出血 抗生素 营养
  • 简介: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52例.其中并发消化应激性溃疡57例(37.5%)。

  • 标签: 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护理
  • 简介:脑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病死率居世界人口病死原因的第2位。下呼吸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老年脑卒中患者往往具有一般情况差、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等特点,术后较易发生下呼吸感染。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脑卒中患者 开颅术后 老年人 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